榛子鎮

榛子鎮

榛子鎮位於灤縣西北部,全鎮總面積98.6平方公里,共轄61個行政村,15875戶,54943人,該鎮地勢平坦,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少量丘陵以果樹、菸草為主。榛子鎮於1993年跨入全國億元鎮行列,1994年唐山市百強鎮鄉之一。

基本信息

榛子鎮概況

榛子鎮榛子鎮
榛子鎮位於灤縣西北部,是京東“開、稻、倴、榛”四大古鎮之一,東、南、西與唐山市古冶區、開平區、豐潤區接壤,北、東北部和楊柳莊鎮、王店子鎮相連,鎮政府駐地第一鎮村。1996年3月,機構改革,原杏山鄉、麻灣坨鄉和榛子鎮,合併為榛子鎮。2002年1月,撤銷馮莊鄉,併入榛子鎮。全鎮總面積98.6平方公里,共轄61個行政村,15875戶,54943人,有耕地70687畝。
1986年以來,榛子鎮農業、工業和私營經濟全面發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3年分別為5480萬元、7.12億元、12.04億元和18.99億元。其中農業產值上述各年份分別為3136萬元、2億元、2.39億元和3.49億元;工業產值分別為2344萬元、6.72億元、10.53億元和15.5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652元、2800元、3241元、3480元。全鎮1995年3月實現小康,原馮莊鄉1997年3月達到小康。
該鎮地勢平坦,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少量丘陵以果樹、菸草為主。1986年糧食、果品、蔬菜種植面積分別為83344畝、2834畝、3823畝,總產量分別為29776噸、175噸、7802噸;2003年糧食、果品、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8939畝、8595畝、14300畝,總產分別達到21100噸、8148噸、49326噸。
2003年全鎮共有各種企業2605家,其中鎮辦企業1家,私營企業70家,個體工商戶2534戶,總收入11.8億元,利潤總額7943.1萬元,現價增加值3.07億元,實現企業稅收1599.6萬元。主要骨幹企業有年產啤酒15萬噸的河北藍貝集團唐山酒業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鋼管的唐山金利達焊管有限公司、遠東實業有限公司(尚未投產)、年產35000噸包裝用玻璃製品的榮盛玻璃製品廠以及唐山市光明水泥有限公司、唐山市燕龍水泥有限公司、唐山市冀澳水泥有限公司、灤縣銀鴻鋼鐵有限公司、灤縣宏廷冶煉廠、灤縣京東鋼鐵有限公司、灤縣順和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等。
縣委、縣政府於2003年決定在榛子鎮和楊柳莊鎮之間興建榛楊工業區,重點發展壯大水泥、建材、鋼鐵、玻璃製品、啤酒飲料等企業,以此形成榛楊工業經濟區,已有10多家企業進駐該工業區。
境內有榛子鎮、杏山、大崗上、麻灣坨、八里王官營五處集貿市場,其中榛子鎮集市規模最大,年交易額達到500多萬元。
該鎮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京哈、京秦電氣化鐵路和102國道、唐豐公路遷唐公路京瀋高速公路在境內通過,並有狼窩鋪、石郎莊兩個火車站,距110KV變電站和開灤煤礦僅幾公里之遙,可為人民生活和發展生產提供方便和足夠能源。投資80萬元,建成的榛子鎮網通大樓(即原郵電大樓),擁有17173門程控電話交換機,成為本地區的通訊樞紐。原馮莊鄉1990年投資28萬元鋪設柏油路13華里,實現村村通油路。鎮內的農業銀行和4個信用社為榛子鎮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2003年底,境內有國辦高中1所,鎮辦中學4所,完小12所,在校生810人,教師492人。縣醫院榛子鎮分院和4所衛生院,形成了功能完備的醫療衛生防疫網路。
榛子鎮於1993年跨入全國億元鎮行列,1994年唐山市百強鎮鄉之一,有兩個企業在市百強企業中榜上有名。
薯炕育秧專業村——辛莊子村。該村共有88戶,326口人。耕地面積537畝,人均1.6畝。2003年人均純收入3420元。
該村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根據薯炕育秧周期短、投資小、見效快的特點,發展甘薯育秧。統一規劃場地,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組成銷售隊伍,薯炕育秧得到迅速發展,從最初戶均不到1鋪,每鋪收入不足幾百元,發展到2003年,全村285鋪,戶均3鋪,每鋪純收入達到3000多元,全村增加經濟收入90多萬元。並在總結多年傳統經驗的基礎上,改良育秧方式,以紅土、塑膠薄膜、火炕逐步取代冷炕育秧,避免了采秧周期長的缺點。同時在燒火、打風道等關鍵環節加強技術改進,加強水、肥、溫度的科學調控,充分發揮規模、質量優勢,吸引了北京天津平泉丰南豐潤遷安等地農民和商販前來購秧,出秧時每天幾百萬株秧苗銷售不出村,成為“規模發展帶來規模效益”的典型。

榛子鎮之戰

榛子鎮榛子鎮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向陽用復仇的子彈擊斃日酋松井。然而,鑒於當時中日雙方戰力的差別,今天的我們不免會懷疑,在當時真的存在這樣痛快淋漓的復仇之戰么?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早期影視作品中的戰鬥,都有真實的來歷。

比如,在某部電影中曾經出現的日軍對村民進行“機槍點名”時,八路軍部隊突然從天而降,將日軍擊退,將村民救出。這樣一段類似傳奇的情節,其實也確實發生過,這段真實的戰鬥,就發生在山西晉城,而這支八路軍部隊,則是八路軍三五八旅的一個團。假如今天去查晉城縣的縣誌,還可以看到這次戰鬥的記載。只不過這次戰鬥因為八路軍以救人為主,並沒有象電影中那樣給日軍極大的殺傷罷了。

發生在一九四三年的“榛子鎮之戰”,也是一次這樣的復仇之戰。

“榛子鎮之戰”,發生在一九四三年八月(農曆七月),是八路軍冀東軍分區第二次恢復基本區作戰中的戰鬥之一,從規模上來看,它屬於一場不大的戰鬥,因此,在中日雙方的記載中,都並不是很受到重視。但假如審視它的意義,這又是一場非常值得紀念的戰鬥。

因為,這一戰,是八路軍為“潘家峪慘案”中死難同胞的報仇之戰。

經過對照中日資料,這次復仇之戰的前後,似可大白於天下。

潘家峪慘案,是抗戰時期華北遭到日軍“三光作戰”製造的典型慘案之一。中國方面的記載稱“潘家峪慘案:1941年1月25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日軍調集了遷安、灤縣、盧龍、遵化、豐潤等五縣的敵偽軍,天明後不久,就包圍了潘家峪。全村一千多的村民,也被鞭打著,人們驅趕著,趕進那所大院裡,關上了大門,機關槍密集的人群掃射起來,人整排整排地都倒下去了。全村被敵寇慘殺者1035人(其中兒童婦女有658名),負重傷者84人,活著和下落不明者只剩三百零三人。全家慘死者三十餘家。燒毀房屋一千一百間。”

根據日方記載,實施這次屠殺的日軍部隊,是日軍第二十七師團支那駐屯步兵第一聯隊第一機關槍中隊,及豐潤縣偽軍警備隊,指揮官佐佐木中尉。

對這次慘案,即便於南京大屠殺多所推諉的日本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原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參謀田辺曾就此提供證言,承認中方的記載。然而,近年來,日方卻頗有些輿論對此進行“翻案”參加過屠殺行動的原日軍士兵片川三蔵和筒中要之助在日本發表言論,以所謂“親歷”對潘家峪慘案的過程作出辯解,並稱田辺的證言是謊話。然而,即便是他們的辯解,也無法掩飾這次屠殺的殘忍,甚至使若干真相更加清晰。

根據這兩名日本士兵的證言,日軍對潘家峪村的襲擊是“有預謀的”,然而,片山強調,這次屠殺“可能是佐佐木中隊長單獨決斷的”,言外之意這是某個日軍中級軍官自行決定的行為。而對於屠殺的理由,則歸結為潘家峪屬於“敵對部落”,村民經常給八路軍提供後勤,情報等支援,進行屠殺是“不殺人就會被殺,這就是戰爭”。而筒中在他的證言中則強調田辺的兩點說法不符合事實。一個是日軍的屠殺並非機槍中隊人人參與。“機槍手為了避免遭到襲擊,在村口的高大建築物上警戒。(屠殺)是用步槍乾的。”;另一個是“村子比較小,搜出的村民只有大約三百人,沒有一千人以上那樣多”。

即便如此狡辯,片山也不得不承認“當看到那種場面(向村民射擊)的時候,心中是‘軍隊怎么做這樣的混賬事啊?!’的驚訝”,而且,提到當時村中的幹部約二十人並不是被集體屠殺的,而是時候拉到附近的河灘上槍殺。
日本右翼就用他們的證言試圖為“潘家峪大屠殺”翻案--這就是他們的邏輯,仿佛用步槍就可以否定屠殺,殺害了三百人而不是一千人就不算屠殺似的(田辺的證言則說當時殉難者超過一千,因為當時臨近春節,很多村民從逃難中回到村中準備過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