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

區人民政府駐鼓樓街道北大街,郵編:719000。 區境內的斌丞圖書樓,始建於1924年,是紀念以教育救國為已任,為榆林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杜斌丞先生。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榆陽區位於陝西省北部。東徑108°58′-110°24′,北緯37°49′-38°58′。西北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與橫山、米脂縣相連,東南與米脂、佳縣相鄰,東北與神木、佳縣接壤。東西最寬128千米,南北最長124千米,總面積7053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人(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鼓樓街道北大街,郵編:719000。代碼:610802。區號:0912。

榆陽區轄7個街道、12個鎮、12個鄉:鼓樓街道、青山路街道、上郡路街道、新明樓街道、駝峰路街道、崇文路街道、航宇路街道、魚河鎮、上鹽灣鎮、鎮川鎮、清泉鎮、安崖鎮、麻黃梁鎮、牛家梁鎮、金雞灘鎮、馬合鎮、巴拉素鎮、榆陽鎮、魚河峁鎮、餘興莊鄉、劉千河鄉、古塔鄉、青雲鄉、大河塔鄉、孟家灣鄉、小壕兔鄉、岔河則鄉、補浪河鄉、紅石橋鄉、小紀汗鄉、芹河鄉。

榆陽區是“河套文化”發源地之一,早在3萬多年前就有先民生息,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進化中,這裡遺存了十分豐富的文物古蹟。1986年,國務院公布榆林為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

榆陽區地處三秦北端要衝,既是各民族長期雜處融合之地,也是雄居建邦必爭之地,歷來有“九邊重鎮”之稱。戰國、秦漢長城在境內現遺存兩段,約44公里。隋長城在秦漢長城的基礎上修建,遺存一段。明長城途徑區境7個鄉鎮,全長78公里,這些遺存的墩、台、堡、牆展示著人類軍事歷史上的奇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北台是修築在明長城上的最大軍事塞台,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台”。有“榆溪勝地”之稱的紅石峽是全國最大的巨書寶庫,其摩崖石刻現存明代成化年間以來精工巧匠、文人墨客所留字幅185塊,是我國罕見的一處大型摩崖石刻群。2002年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一行遊覽了鎮北台和紅石峽。作為古人類聚居的地方,這裡遺留下很多古遺址,區境內的古城界秦漢古城遺址,肖家峁新石器時代遺址,白城台東晉代來城遺址,走馬梁漢墓群遺址,歷史悠久,沒革甚遠,今日雖已是殘垣斷壁,卻展求出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往日古城的繁榮景象。集風景、藝術、宗教於一體的青雲寺、黑龍潭和戴興寺,依山居險,風景優雅,寺內佛象雕塑,栩栩如生;精美壁畫,形神兼備;牌樓匾額,皆出名家。城內建於明代的凌霄塔矗立於南側,共13層,高30米,頂覆琉璃瓦,角掛風玲,猶如一個守護神守著城市的南大門,與位於城北的鎮北台遙相顧盼。鼓樓、凱歌樓、新明樓、鐘樓、萬佛樓、文昌閣位於大街中心,成平行,設計精巧、獨具匠心,與步行街上的古老四合院和琳琅滿目的古店鋪相互交織,勾勒出“南塔北台、六樓騎街”的古城歷史韻味。

區境內的斌丞圖書樓,始建於1924年,是紀念以教育救國為已任,為榆林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杜斌丞先生。元大灘戰場是彭德懷總司令率兵攻打榆林城並大敗國民黨部隊的地方,戰場區遺留下不少馬刀、炮彈殼等。桃林山莊是國民黨愛國將領鄧寶珊在抗戰時期修建的,現已建成榆林市福利院。烈士陵園始建於1951年,安葬的大多是解放榆林時犧牲的革命烈士。長城角下,黃沙綠洲,演繹了無數英雄的傳奇故事,渲染出一片紅色的遊覽聖地。

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榆林市榆陽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不斷努力,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城市建設水平有了長足進步,2010年榮膺陝西省經濟發展10強區行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