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環流圈

極地環流圈又稱高緯度環流圈。為了簡化研究,地理學中假設大氣均勻的在地表運動,將大氣運動分為三圈環流(指一個半球),即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在氣象學中指逐漸被廢棄的有關地環風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三個平行的風圈或風帶。三圈環流理論自T.伯傑龍最先提出(1928),後由C. G.羅斯貝作進一步發揮,用它代替喬治·哈得來在1735年所提出的哈得來環流模式。

兩極地區低層因寒冷氣柱收縮而形成高壓,空氣向較低緯度流散,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偏成東南風,到緯度60°左右與副熱帶高壓流出的暖氣流相遇,暖氣流在冷氣流上爬升,到高空南北分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偏成西南風,南半球偏成西北風。到極地上空冷卻下沉,補償低層流出的空氣,這樣就形成了極地環流圈。又稱高緯度環流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