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安

楊銘安同志系浙江省樂清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偵查員、工程師。1983年參加公安工作,在基層刑偵痕跡檢驗崗位上工作了長達二十多年,對崗位的無限熱愛和對工作的勤於鑽研,使他掌握了過硬的業務技能,連續10多次受溫州市公安局和樂清市公安局嘉獎,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範、溫州市勞動模範、溫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他為技術骨幹的技術室於2003年被公安部評為二級刑事科學技術室。

楊銘安從事的是公安刑偵工作中一個平凡的崗位,但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是不平凡的,在這期間,他愛崗敬業,勤練技能,恪盡職守,甘於清貧,儘管青春已逝,但他對本職工作依然那么執著。
一、對崗位的無限熱愛,使他堅持走過了二十一年風雨歷程。
從參加公安工作的那一天起,楊銘安同志就開始從事痕跡檢驗工作,誰也沒有想到,這一乾就是二十多年。在溫州市公安系統,二十多年始終堅持在痕跡檢驗工作崗位的,也僅楊銘安同志一人。痕跡檢驗就是工作人員對發生的殺人、放火、爆炸、投毒、強姦、綁架等等刑事案件的現場,運用刑事技術、科學技術以及自我感覺器官對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痕跡、物品以及人身所進行的一種勘驗、檢查和記錄,從而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為訴訟提供證據。從幹上痕跡檢驗工作的時候,楊銘安同志便深深地愛上了這一崗位。
(一)長期接觸有毒物質,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痕檢工作最常見的物證就是指紋,這也是最有力的犯罪證據,提取指紋的化學物品都是有毒物質,比如提取潛血指紋的四甲基聯苯胺是劇毒致癌物質,提取汗夜指紋的銀粉對人體肺部損傷很大,還比如檢驗腐爛發臭或者中毒的屍體,檢驗人員還不能戴口罩,要仔細聞屍體的氣味,以分析死亡時間或中什麼毒。楊銘安同志二十多年接觸有毒物質和氣體,對他的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2001年12月份,樂清市嚴打鬥爭深入開展,痕檢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楊銘安同志全身投入工作中,經常加班加點,由於工作過度勞累,出現了連續幾天高燒症狀,楊銘安以為自己只是得了普通的感冒,於是他只是簡單的買了點感冒藥吃了,就繼續投入嚴打鬥爭。一個星期後,他在向中隊領導匯報工作時差點暈倒,於是中隊領導強制陪他一起去醫院檢查,經CT檢查後,發現肺部有陰影,確診為肺部後縱膈腫瘤,醫生讓他馬上到上海做手術。
(二)顧大家、舍小家,多年除夕不能在家吃團圓飯。
楊銘安同志在工作中聽從命令,服從大局,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總是把最苦最累的活讓自己乾,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無論什麼時候發生的重大刑事案件,楊銘安同志都要趕到現場勘查,就如除夕夜發生了殺人案件或其他惡性案件,儘管他沒有值班,也主動請纓勘查現場,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工作二十一年來很少有機會和家人吃一頓年夜飯。雖然他的妻子孩子對他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但他還是覺得對家人虧欠太多。在這萬家燈火,闔家團聚的除夕夜,楊銘安同志卻是在兇殺案現場和殯儀館裡緊張地工作著,但是他覺得只要能把案件破了,讓更多的百姓能夠過上一個平安祥和的新年就滿足了。
1999年下半年,楊銘安一家三口還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單位公房裡,這年年底,他們一家才搬進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新房,為了慶祝搬遷新居,也為了吃頓團圓飯,除夕夜,楊銘安請來了親戚一起吃飯。晚上6點多鐘,正當一桌人坐下來吃飯時,大隊值班室突然來電話說柳市鎮發生一起兇殺案件,要他馬上前往現場勘查。楊銘安二話沒說,吩咐妻子照顧請來的一桌親戚馬上往柳市去。這是一起惡性攔路搶劫殺人案件,案件發生在一條偏僻的田間小路上,現場情況比較複雜,楊銘安仔細地將現場勘查完,又經過一翻現場周圍搜尋,在田裡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證據——一把犯罪嫌疑人丟棄的刀。之後,楊銘安又和法醫一起在殯儀館對屍體進行檢查和解剖,此時已經響起了新年的鐘聲。在勘查工作完成後,楊銘安還不能休息,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柳市鎮,和偵查人員一起分析案情,為下一步偵查破案提出意見,指明方向,一直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6點多才趕回家裡休息。
(三)帶病堅持工作,表現出對工作的無比熱愛。
楊銘安在上海做完手術後,醫生建議他調離現在的工作崗位,並且要在家至少休息二個月身體才能完全康復。但是楊銘安怎么捨得離開自己工作了二十年的痕檢崗位,12月31日他出院後只在家裡休息了三天,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由於當時樂清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中隊里又極缺人手,於是楊銘安放棄休息,向領導要求回來工作,1月3日,他撐著還很虛弱的身體,連續二個月,通過調研、整理資料先後創建刑偵信息智慧型網中的《發破案分析》、《串併案信息》、《刑事技術》、《信息指紋》、《防範建議》等平台,為加快樂清刑偵信息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正當領導準備讓楊銘安休息的時候,2月7日中午12點多,北白象鎮發生一起殺人案件,一名婦女被殺死在南菜場路40號門口。楊銘安同志知道後,他怕新同志對殺人案件的現場勘查經驗不足,於是又向領導要求前往北白象鎮勘查現場。偵查人員很快發現了犯罪嫌疑人,當日下午,嫌疑人支某拒捕被民警當場擊斃。雖然犯罪嫌疑人死了,但是楊銘安還是非常仔細地提取現場痕跡物證進行化驗,完善支某作案的證據體系,一直忙到了晚上十點鐘。正當楊銘安做完最後的工作剛回到家,柳市鎮又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案件,一名賣淫女被殺死在一間洗頭店裡。楊銘安同志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又馬上和同事一起趕往案發現場。現場一片混亂,到處是血跡,楊銘安分析認為犯罪嫌疑人肯定在作案過程中受了傷,果然他在現場外發現滴狀血跡,但是血跡一直斷斷續續滴到五十米外的公路上就沒了,所有偵查人員及技術人員在周圍搜尋了半個小時也沒能發現新的血跡,就在大家心灰意冷時,楊銘安堅信附近還會有新的血跡,於是他憑著手電筒微弱的光線在血跡消失的地方幾十米範圍內一點一點的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新的血跡終於被他找到,從而偵查人員順著血跡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落腳點,雖然嫌疑人已逃離了,但是嫌疑人的身份已經查明,為案件的偵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對工作的勤於鑽研,使他掌握了過硬的業務技能。
(一)勤於學習,精通業務。
楊銘安同志是樂清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權威人士,他從事刑事技術工作二十多年,這在整個溫州市公安系統也是絕無僅有的,他的業務水平在全局更首屈一指,甚至在溫州市也有一定的影響。儘管如此,楊銘安同志還是非常謙虛,從不在任何人面前擺架子,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從事技術的人更應該如此,畢竟社會在進步,科技也在日新月異地發展。
1992年,楊銘安同志參加了公安部疑難指紋檢驗培訓班,使其在指紋處理方面得到很大進步;1997年他又參加中國刑警學院痕跡檢驗大專專業證書班,學習一年時間,期間他在刑警學院第九屆痕檢經驗交流會上發表論文《淺談汗潛手印被水浸泡後的處理》,又在刑偵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論偵查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職能》,這兩篇論文都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並頒發了證書。2002年,他通過總結自己的實際經驗,推廣交流,又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了《試論法醫命案現場重建的方法和思路》、《以推進科技強偵為契機,切實加強刑事技術現代化、規範化建設》兩篇論文,其中前一篇獲得浙江省刑事科學技術學術交流會三等獎。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積累豐富的經驗,成績顯著。
做為一名痕跡檢驗人員,楊銘安同志不僅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在實際工作中處處積累經驗,以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樂清市發生的幾乎所有的兇殺案件及暴力性惡性案件的現場勘查和痕跡檢驗工作,都是由楊銘安同志牽頭負責,其他單位平時碰到的一些疑難問題也總是會請教他,一般的案件也幾乎沒有能難住他的。2004年5月10日虹橋鎮鄔家橋村河裡發現一具高度腐敗的無名屍體,手腳頭均被鐵絲捆綁,楊銘安面對高度腐敗屍體指紋難提取這一問題,準備了多種方案:直接捺印、酒精脫水、甘油三脂灌注、油炸等等,最後經仔細觀察決定先採取不破壞客體的方法直接捺印。高度腐敗指紋捺重了,可能使指紋紋線破壞。而捺輕了又可能捺不到指紋特徵。楊銘安同志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最後成功的提取了指紋。隨後馬上上網比對,迅速查獲死者身源(王偉林,男,1983年2月9日出生,家住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排上鎮荷塘村),為偵破此案取得重大突破。根據屍體包裝物的情況,分析作案地點比較雜亂、案犯生活層次比較低。為偵查範圍和方向的確定以及審訊工作打下了堅定的基礎。2004年5月25日6時50分許,鄭邦忠駕駛冀FYT264套牌二輪機車從樂清方向開往雁盪方向,途經104線1806KM+400M處與一輛車(車牌號不詳,駕駛員姓名、年齡不詳)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鄭邦忠當場死亡,機車損壞,肇事車逃逸的重大交通事故。這起事故系《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後樂清市第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社會影響很大,交警大隊經偵查,發現浙CE2550貨車有重大嫌疑,而該車車主兼駕駛員拒不承認交通肇事,只承認該車後攔板掉落,有可能砸到受害人。技術中隊接到交警大隊要求技術人員勘查現場的信息後,即指派楊銘安勘查現場,楊銘安經細緻觀察並利用豐富的經驗發現機車前輪及貨車的左後輪輪鼓上有細微擦痕,提取後經檢驗,在機車的擦痕上發現機車本身沒有的,而貨車左後輪上特有的微量物質,從而直接認定該起交通肇事案,在鐵的證據面前,肇事者交代了肇事的全過程。
(三)掌握科技破案,提高效率,碩果纍纍。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不斷的翻新,做為刑事技術人員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就很難順利完成當前複雜繁重的偵查破案任務。1999年底,樂清市公安局開始投入建設指紋遠程自動比對系統,由於楊銘安同志經驗豐富,這一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楊銘安同志那時也是剛接觸電腦,這個任務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是楊銘安同志憑著自己對公安業務的執著,他利用晚上和雙休日時間學起了電腦,並認真參加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培訓,很快就熟練掌握了這套系統的操作技能。剛開始,局裡只配備了一台電腦,全市基層單位每天都有上百份犯罪嫌疑人的指紋送來,而楊銘安就每天坐在電腦前將這些指紋不厭其煩的輸入指紋庫。2000年,指紋遠程比對系統終於發揮了作用,全市共有6枚犯罪現場遺留的指紋與指紋庫中的指紋比對中,根據這個信息破獲了20多起刑事案件,2001年,全市又有27枚指紋比對中,破獲刑事案件80多起,這一套高科技系統已經在實際中的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局裡又增加了三台電腦,2002年全市比對中指紋82枚,破案230多起,2003年全市比對中指紋181枚,破案500多起。2004年全市比對中指紋256枚,破案800多起。如今,從事指紋比對的同志又多了二名,所取得的成績也一年比一年好,這些成績的背後,凝聚著楊銘安同志多少心血。
(四)以老帶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術人才。
楊銘安同志是樂清市公安局刑偵技術中隊的老前輩,這么多年以來,不管是警校新畢業的學生名分配到技術中隊還是從其他單位調到技術中隊從事痕跡檢驗工作的,無不從師楊銘安,現在技術中隊的11名痕跡檢驗人員,就有9名是從他這裡學出來的,其他警校來實習的和已調離痕檢崗位的學生也有幾十名。楊銘安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從他這裡學出來的人都是獨擋一面的技術人才。1998年,樂清市公安局實行刑偵改革,四大集鎮成立刑偵中隊,負責勘查本轄區內的刑事案件現場,刑偵中隊的民警基本上沒有勘查現場的經驗,為了儘快使每箇中隊開展工作,熟悉業務,局領導讓楊銘安到每箇中隊手把手的傳授現場勘查基本知識,由於時間緊迫,楊銘安只得放棄晚上和雙休日的休息時間去授課,在楊銘安的悉心教授下,四個中隊五十多名民警很快就全部掌握技能,可以獨立勘查一般案件的現場。
(五)發揮專業技術知識優勢,利用技術手段直接破案
2004年11月25日,樂成鎮民豐路金香西餐廳發生一起搶劫殺人案,楊銘安受領導指派主勘現場,勘查中,在櫃檯的菜刀上發現一枚血指紋,拍照固定後即上網比對,無果,在偵查中發現一名嫌疑人,即捺取了其十指紋,經比對,現場血指紋系嫌疑人的右拇指所留,經訊問,嫌疑人交代了作案過程,從而直破此案。
三、對案件的鍥而不捨,使他始終做到恪盡職守。
(一)基礎工作紮實,為派出所和刑偵中隊破案和防範服務。
楊銘安同志在負責痕跡檢驗工作、指紋遠程比對系統的同時,還管理著技術中隊2000多份痕跡物證和4000多份檔案材料,另外他還需全面掌握樂清市的刑事犯罪特點,每周在公安信息網上發布一期樂清市一周發(破)案分析,提出防範建議,同時還要根據犯罪的規律特點等進行串併案分析,為偵查部門深挖犯罪、擴大戰果提供依據。2002年楊銘安同志共分析串併案件100串,617起,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2串,631起,占溫州全市破案總數1860起的三分之一強。
(二)勇挑重擔,對典型疑難案件,充分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
在平時工作中,楊銘安同志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從不馬虎,總是把最辛苦的工作搶過來讓自己做,對一些疑難問題,也要徹底研究清楚才罷休,在他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時時能夠體現他的這種工作作風。
2004年3月22日,白石鎮中雁山上發現一起分屍案,屍塊被分拋在崇山峻岭的柴草叢中,楊銘安同志與技術專案小組一起,搜尋了一天一夜,終於找全了屍塊,後又在殯儀館和實驗室面對著高度腐敗的屍塊尋找案件的線索和證據,根據現場情況分析案犯拋屍塊時有交通工具汽車,拋屍過程中有停車等等。通過技術分析,對審訊中犯罪嫌疑人交代的車內分屍、野外分屍、磚石砸頭等等一一予以否定。在“3.22”分屍案發案時已時過半年,第一現場已經經過多次打掃清理,但是楊銘安並不氣餒,先後兩次到第一現場尋找物證,最後終於在塑膠地毯下面找到可疑血跡,經DNA檢驗認定系死者所留。在“3.22”分屍案偵破過程中,楊銘安等同志組成的技術專案小組,不分晝夜在局裡待命,一旦有任務即馬上出動。先後勘察了犯罪嫌疑人老家、山前路出租房、運屍用的汽車,2次勘察作案第一現場。一直到案件成功偵破。
2003年,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指紋破案大會戰,溫州市公安局指令各縣市局在5月底以前必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指紋分類工作,兇殺案件、其他惡性案件及盜竊案件等必須分門別類,並且每一份指紋都要建立文檔,因為指紋遠程比對系統中只存有指紋的條碼,沒有文檔,所有的文檔都要從新建立,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由於中隊警力不足,其他同事對這方面又不熟悉,楊銘安同志把這個重擔向領導要了過來,他一個人負擔起了指紋破案大會戰的所有前期工作,從3月份到5月份,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他放棄所有雙休日,並且每天晚上加班工作到10點鐘,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3145枚指紋分類及文檔建檔工作。
四、對名利的淡泊,是使他對痕跡檢驗工作依然執著。
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保駕護航,為了人民的利益打擊各類犯罪行為,而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治安狀況越來越複雜,人民警察的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工作越來越辛苦,經濟待遇也不高,而且隨時還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乾公安工作,公安工作中最辛苦的又是刑偵工作,而刑事技術工作又是刑偵工作中最辛苦最乏味的。楊銘安同志就是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刑事技術崗位上的同志來了一批又一批,又走了一批又一批,有的同志因為嫌這個崗位太枯燥、
太辛苦,磨滅了個性,只幹了幾年就要求調離,也有的同志是因為提幹當了中層幹部而離開這個崗位,唯獨楊銘安同志二十一年如一日,堅守著這個平凡的崗位。很多人曾經是他的學生都提幹當了中層幹部,而他卻還只是一名普通的民警,他也有過提乾的機會,但是他都把機會讓給了年輕的同事,自己則埋頭於工作和研究。楊銘安同志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