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香

楊芝香(1884—1921年),又名道芬,鹹豐縣楊洞人。 民國六年(1917年)春,楊芝香被舉為鹹豐縣保衛第七團副團總。 民國十年初,成立宣恩、來鳳、鹹豐3縣聯防指揮部,公推楊為指揮。

楊芝香(1884—1921年),又名道芬,鹹豐縣楊洞人。7歲入塾,被門師楊清田贊為“吾家千里駒”。後應童子試不第,感慨地說:“男兒有志在四方,當建不朽勳業,安用此窮措大為哉!”及長學成,娶鹹豐縣土樂坪游氏為妻。婚後客居土樂坪,設蒙館教學,開小店招徠客商。感於時勢,他在土樂坪水府山官廟書聯云:“有我把住水口,無人不敬山神。”
民國六年(1917年)春,楊芝香被舉為鹹豐縣保衛第七團副團總。這年,護法軍興,南北對峙,軍閥混戰,地介川、湘的鹹豐縣,匪亂乘隙蜂起,紳富驚心,商旅裹足。楊芝香憤然說:“地方破壞如是,父老昆季之身家且不保,猶日事章句與生徒咿唔耶?”遂投筆停館,棄文就武,招募團丁,集訓鄉勇,購辦武器,編組後備隊,遊說四方,主倡“聯團共保”,提出“小匪當地團防自己打;股匪大家打”,並率先在十字路、土樂坪兩團防局試行聯合防衛。不久,鹹豐縣政府根據他的建議,分別成立鹹東、鹹西兩個聯防隊,楊芝香充任鹹東聯防隊主任。冬,土匪邱華亭勾結川匪張錫斌等,侵入鹹豐縣城,搜刮劫掠。楊芝香把聯防隊分成兩班,採取驚營、偷襲等辦法把川匪趕出縣城,大得人心。次年2月,川匪冉樹齋竄入縣城,楊使用同樣辦法,弄得冉匪寢食不安,龜縮縣城不敢出,兩個月後逃走。楊芝香兩驅川匪,嶄露頭角,知縣徐子貞委楊為縣保衛團總公所副辦事員兼團隊指揮。冬,縣臨時議會恢復,楊任副議長。
民國八年五月,楊提出全縣36個團防局大聯合的主張,隨即召集各團防局正副團總,並邀請地方正紳參加,在縣城開會,指出:“地方糜爛,兵匪不分,民窮財盡,水深火熱,保衛地方治安,除了聯合防衛更無善策。”全縣36個團防聯合後,聲應氣求,守望相助。楊芝香名聞遐邇。宣恩縣黎子哲,來鳳縣汪丕承、嚴斗南等,先後派人到鹹豐縣取經,互通訊息,並接受楊芝香3縣 “互保共保”的提議。民國十年初,成立宣恩、來鳳、鹹豐3縣聯防指揮部,公推楊為指揮。民國九年冬,鹹豐縣黑洞神兵異軍突起,攻陷縣城後,即與劉大神、白水張大神會合,在城內觀音橋設壇拜神,楊芝香親率兄弟磕頭,飲神水。神兵進攻靖國軍接連得手,進軍來鳳縣,楊芝香率團防踵其後,攻占來鳳縣城,殲滅吳醒漢部700餘眾。民國十年元月,湖北省長夏壽康電委楊芝香代理鹹豐知事。他掉轉槍口對準神兵,誅滅白水張大神和忠塘、茅壩神兵,對黑洞神兵大張撻伐。調集三縣聯團到來鳳蠟壁司、宣恩橋塘、五龍聖等地鎮壓神兵,歷時2月,連孩子患病生命垂危也置之不顧。
楊芝香食糲寢氈,荷戈草履,奔走於鹹豐、宣恩、來鳳之間,打土匪,驅靖國軍,鎮壓神兵,其間大小數十戰,戰必“親冒鋒刃,血肉相搏,屢屢戰捷”。土匪斂跡,山民頌德,豪紳地主更把他當成救星頂禮膜拜。施鶴鎮守使趙榮華也對他倍加寵信,委楊為施鶴聯團總指揮,配給電台1部,指示將7個團防大隊擴充為20個大隊,槍枝彈藥,隨需調撥;7縣知事人選準由楊保薦:短短數年中,楊芝香由一個“窮措大”成為稱雄獨踞、名震施鶴的“山神”。
民國十年春,川、湘軍閥相繼援鄂,北軍退出鄂西,來鳳空虛。接著川軍湯旅退走,施南城空。楊芝香始應來鳳之請率隊資鎮,旋受施南之求,回師守施。以施鶴聯團總指揮楊道芬名義發布檄文,歷數靖國軍罪名。不意川軍中途折回,圍攻施城,曾被其打敗的田品三部,為泄舊日之憤,拼力死戰10餘日。楊孤軍無援,於10月27日城破。楊芝香欲從東門突圍,前阻清江,後有追兵,肩中一彈,自知難脫,投河身亡,時年37歲。投河前楊自挽一聯:誓為桑梓藩籬殺身成仁幸矣,願作施鶴屏障見危受命快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