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115式

楊氏太極拳115式

2、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 3、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時沉胯,右腳塌胯,成為左側弓步。 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

要求

把樁功、松胯圓襠、松腰塌胯、扣胯、垂臀、落胯(沉胯)、坐胯、氣沉丹田等練法融入拳架之中,達到勢勢松沉。
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

分解

第一段
一、假定由面向正南方立正勢起
二、掤手上勢(第3式):1、一邊鬆開右胯下沉,一邊右腳向右外碾(扇形轉動,大約90度角)。2、扣右胯。3、垂臀出左腳往左前西南方上一步。4、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成為左側弓步。
三、攬雀尾(第4式):1、扣左胯。2、垂臀出右腳上前一步,腳跟著地。3、放鬆右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4、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下沉,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的右掤勢。5、右腳一邊松胯下沉一邊腰胯向右轉,變為右正弓步型的左掤勢。6、右腳一邊沉一邊向左轉,右腳逐漸變虛,左腳逐漸變實,扣左胯,變為右半馬步型的捋勢。7、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沉下,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的擠勢。8、右腳沉著蹬地,左腳接勁坐胯(坐胯時在垂臀的狀態之下左胯骨稍微向前挺,右胯根稍微內收少許;松胸,意念鎖骨的兩邊對拉鬆開而使沉肩墜肘),變為右半馬步的按勢。如做到把對方推按的勁力通過腰、胯、腳往下卸出到地面,就是真能坐胯。9、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下沉,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的前推勢。10、右腳沉著蹬地,左腳接勁坐胯,變為右半馬步的後推勢。
四、單鞭掌(第5式):1、再後坐,腰胯向左轉帶動扣右腳(大約135度角)。2、再向左轉,同時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帶動左腳外撇(大約90度角)。3、身體向右轉帶動扣左腳(大約45度角)。4、扣右胯,一邊垂臀一邊腰胯向左轉,帶動左腳走弧線上前一步,腳跟著地。5、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6、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成為左側弓步。左掌向左前方松去,右勾手向右後方松去,松腰塌胯的身勢沉下來。
五、提手上勢(第6式):1、身體一邊向左轉,一邊鬆開左胯沉著扣左腳(大約45度角)。2、扣左胯。3、垂臀、腰胯向右轉的坐正身體而帶動右腳走弧線上前一步。成為右川字步。
六、白鶴亮翅(第7式):1、身體向左轉帶動扣右腳(大約90度角)。2、再向左轉,同時鬆開左胯沉著外碾左腳(大約45度角)。3、扣左胯。4、垂臀、腰胯右轉帶動出右腳向右側上前一步,腳跟著地。5、左腳蹬地,右腳弓出變為弓步。6、扣右胯。7、垂臀、腰胯左轉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步成為左虛步。
七、右摟膝拗步掌(第8式):1、腰胯向左轉。2、接著向右轉,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轉的坐正身體,沉著邁出左腳上前半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八、手揮琵琶(第9式):1、左腳扣胯沉下,松右肩。2、垂臀的帶動右腳上前小半步。3、左腳逐漸變虛,右腳逐漸變實。4、腰胯向右轉,扣右胯。5、垂臀、腰胯向左轉的坐正身體,沉著邁出左腳上前半步。成為左川字步。
九、右摟膝拗步掌(第10式):1、上接手揮琵琶,腰胯向右轉,扣右胯。2、垂臀、腰胯向左轉的坐正身體,沉著邁出左腳上前半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4、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十、左摟膝拗步掌(第11式):1、一邊鬆開左胯下沉,一邊身體向左轉,同時左腳外碾(大約45度角)。2、扣左胯,接著垂臀、腰胯向右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右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右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4、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下沉,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
十一、右摟膝拗步掌(第12式):1、一邊鬆開右胯沉下,一邊身體右轉,同時右腳外碾(大約45度角)。2、扣右胯。3、接著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十二、進步搬攔捶(第15式):1、一邊鬆開左胯下沉,一邊身體向左轉,同時左腳外碾(大約45度角)。2、扣左胯。3、接著垂臀、腰胯向右轉,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向右側上前一大步,以腳尖外撇斜橫勢落地弓出。4、松右胯下沉。5、接著扣右胯。6、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帶動左腳走弧線的向前正東方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7、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松胯圓襠。8、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沉下,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十三、如封似閉(第16式):1、左腳沉著蹬地,同時右腳接勁坐胯。2、松胯圓襠,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變為左正弓步型的前推勢。3、左腳沉著蹬地,右腳接勁坐胯,變為左半馬步型的後推勢。
十四、十字手(第17式):1、往後坐實,大部分重心在右腳,左腳為虛,腳趾朝上,腳跟著地。2、松胯,身體向右轉,帶動左腳內扣(大約90度角),面向正南方。3、開胯圓襠的一邊沉下一邊轉換重心,右腳逐漸變虛,左腳逐漸變實。4、扣左胯,垂臀,帶動右腳收回再左腳旁邊。5、接著平分兩腳重心,松腰塌胯,沉到腳底,成為與肩同寬的平行步。
第二段
十五(第18式)、豹虎歸山:1、由平行步變為左腳為虛,右腳為實。腰胯向右轉,帶動左腳內扣(大約60度角)。2、接著左腳逐漸變實,同時右腳逐漸變虛。3、松腰塌胯的沉著邁出右腳,往右後西北方上前半步,腳跟著地。4、放鬆右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沉下,成為右正弓步型。
十六(第19式)、斜攬雀尾:1、右腳一邊松胯沉下一邊腰胯向右轉,成為右正弓步型的左掤勢。2、右腳一邊沉一邊向左轉,右腳逐漸變虛,左腳逐漸變實,扣左胯,變為右半馬步的捋勢。3、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下沉,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的擠勢。4、右腳沉著蹬地,左腳接勁坐胯,變為右半馬步的按勢。5、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下沉,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的前推勢。6、右腳沉著蹬地,左腳接勁坐胯,變為右半馬步型的後推勢。
十七(第20式)、斜單鞭掌:1、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腰胯向左轉帶動扣右腳(大約90度角)。2、接著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腰胯向右轉,扣右胯。3、一邊垂臀一邊腰胯向左轉,帶動左腳往左前西南方走弧線的上一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沉下,成為左側弓步。
十八、肘底捶(第21式):1、一邊鬆開左胯沉下,一邊左腳向左外碾(扇形轉動,大約45度角)。2、扣左胯。3、垂臀出右腳往左前西南方上一步,右腳跟著地。4、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腰胯向左轉,帶動右腳內扣(大約90度角)。5、腰胯再向左後正東方轉,左腳逐漸變虛,右腳逐漸變實,松腰塌胯的沉到右腳底,同時提起左腳向前上小半步,腳跟著地。6、接著松胯圓襠,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掌、腳趾貼地,變為身勢下沉的左半馬步。
十九、右倒攆猴(第22式):1、扣右胯。2、放鬆左虛腳之肩,轉胯帶動左虛腳走弧線後退一大步。3、變換兩腳重心,右腳由實變虛,左腳由虛變實。4、一邊松沉一邊轉成右半馬步。
二十、斜飛勢(第25式):1、鬆開左胯,一邊下沉一邊扣左腳(大約45度角),左腳坐實。2、提起右腳,鬆開右胯,以胯轉帶腳(大約135度角)的向右西南方向前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右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接著松胯圓襠。4、身體微向右轉,左腳順勢沉著一邊蹬地一邊內扣(大約45度角),右腳弓出沉胯。5、右胯根再內收下沉(用於另一勁道)。
二十一、提手上勢(第26式):1、順著斜飛式的沉胯之勢,垂臀帶動左腳上前一小步。2、左虛腳逐漸變實,松腰塌胯的沉到腳底;同時右實腳逐漸變虛,腳提起、膝弓出(動力源在尾椎命門處)。開胯、身勢下沉,右腳接著上前一小步。成為右川字步。
二十二(第29式)、海底針:1、左腳扣胯沉下,松右肩,垂臀的帶動右腳上前小半步。2、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由實逐漸變虛,腰胯向右轉,扣右胯。3、左腳順著右腳扣胯的沉實之勢收回小半步,以腳尖點地於右腳之前,同時虛領頂勁的身勢下蹲,注意的是不能臀部後翹。
二十三、扇通臂(第30式):1、身勢順著右腳蹬地而上起,左腳向前正東方上一步,腳跟著地。2、放鬆左腳裸關節,左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3、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時沉胯,右腳塌胯,成為左側弓步。
二十四、翻身撇身捶(第31式):1、鬆開左胯,一邊下沉一邊扣左腳(大約135度角),左腳坐實。2、提起右腳,鬆開右胯,以胯轉帶腳(大約135度角)的向右後西北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接著放鬆右腳裸關節,有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4、身體微向右轉,左腳順勢沉著蹬地,右腳弓出沉胯,成為右正弓步。
二十五(第32式)、卸步搬攔捶:1、右腳沉著向後蹬地,左腳接勁坐胯。2、腰胯向左轉,扣左胯。3、垂臀、腰胯向右轉,提起右腳收回半步,在腳尖之前正西方,以腳尖外撇斜橫勢落地弓出。4、松右胯沉下,接著扣右胯。5、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6、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7、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二十六(第36式)、右雲手:身體一邊向左轉,一邊鬆開左胯沉著扣左腳(大約90度角),扣左胯,垂臀,順勢把右腳收回在左腳旁邊,變為平行步型。扣右胯,帶動左腳變虛的橫邁出去,腳尖點地。垂臀,右腳蹬地而起,轉移部分重心在左腳,左腳掌、腳跟貼地,松胯圓襠,變為馬步。
二十七、左雲手(第37式):扣左胯,垂臀,順勢把右腳收回在左腳旁邊,變為平行步型。扣右胯,帶動左腳變虛的橫邁出去,腳尖點地。垂臀,右腳蹬地而起,轉移部分重心在左腳,左腳掌、腳跟貼地,松胯圓襠,變為馬步
二十八、高探馬(第40式):1、身體稍向左轉,左腳胯根內收沉下。2、垂臀,帶動右腳稍起向前。3、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同時左腳由實逐漸變虛,變為左虛步型。4、松腰塌胯的身勢下沉,右掌順著沉勢向前松,左掌亦順著沉勢向後松。
二十九、右分腳(第41式):1、左掤手,腰胯向右轉。2、左腳往左前東北方上一步,腳跟著地。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右腳沉著蹬地,左腳沉胯變為左弓步。3、腰胯向左轉,兩手交叉,同時扣左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實左腳,松右肩,起右腳,以腳背往右前上東南方分去,同時身勢上升。
三十、左分腳(第42式):1、右分腳在右前東南方落地之後,變為右掤手,右仆步。2、松胯圓襠,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弓出沉胯變為右弓步。3、腰胯向右轉,兩手交叉,同時扣右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實左腳,松左肩,起左腳,以腳背往左前上東北方分去,同時身勢上升。
三十一、轉身左蹬腳(第43式):1、左分腳在身後右腳之左側腳尖點地。2、左腳由虛變實,右腳由實變虛。3、以右腳跟為軸心,經左往後正西方轉身,同時身勢下蹲,左腳尖點地於右腳之左側。4、右腳蹬地而起,松腰塌胯的沉實右腳,松左肩。5、提左腳之膝,接著腳跟蹬出去,再放鬆裸關節而以腳尖踢出去,要節節貫穿。
三十二、摟膝栽捶(第46式):1、一邊鬆開右胯下沉,一邊身體右轉,同時右腳外碾(大約45度角)。2、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沉下,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左手經左膝前往左摟去,止於左膝之左側,同時右手由右後繞上變拳經胸前往下方伸去,意擊對方腹部。
三十三、右蹬腳(第49式):1、一邊鬆開左胯沉下,一邊身體向左轉,同時左腳外碾(大約45度角)。2、兩手交叉,扣左胯。3、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實左腳,松右肩。4、提右腳之膝,接著腳跟蹬出去,再放鬆裸關節而以腳尖踢出去,要節節貫穿。
三十四、左打虎勢(第50式)1、右腳經左腳之後往後退落一步成倒插步。2、然後退左腳往後西北方去一步,腳尖點地,大部分重心在右腳。3、鬆開右胯,右腳沉著想左內扣(大約45度角)。4、出左腳上半步。5、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之後松胯圓襠,右腳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三十五、右打虎勢(第51式)先將左腳尖往裡扣約45度角,重心移左腳,然後身勢右轉,提右腳往右正南方移開一步弓出。
三十六、回身右蹬腳(第52式):1、松胯圓襠的腰胯向左轉。2、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沉胯。3、扣左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實左腳,松右肩。5、提右腳之膝,接著腳跟蹬出去,再放鬆裸關節而以腳尖踢出去,要節節貫穿。
三十七、雙峰貫耳(第53式):1、身勢往右稍轉,右腳落於左腳之右前半尺許處,腳尖點地。2、松腰塌胯,重心全落在左腳,提右腳往前東南方上一步,腳跟著地。3、放鬆右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4、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內收胯根沉下,左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右正弓步。當身勢下沉時,兩拳亦隨勢環狀相合。
三十八、披身左踢腳(第54式):1、一邊鬆開右胯沉下,一邊身體向右轉,同時右腳外碾(大約45度角)。2、兩手交叉,扣右胯。3、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實右腳,松左肩。4、身勢上起,以左腳尖向前正東方披身踢去。
三十九、轉身右蹬腳(第55式):1、以右腳尖為軸心,經右往後大轉身約200度角,身勢下蹲,左腳落於右腳之左側坐實,同時右腳尖點地,重心移在左腳。2、左腳蹬地而起,松腰塌胯的沉實左腳,松右肩。3、提右腳之膝,接著腳跟蹬出去,再放鬆裸關節而以腳尖踢出去,要節節貫穿
四十、落步搬攔捶(第55式):1、落右腳在左腳之前正東方,以腳尖外擺斜橫式落地。2、松右胯沉下,接著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第三段
四十一、右野馬分鬃(第62式):1、左腳為實,扣左胯。2、垂臀,右腳往右前西北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右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左腳沉著蹬地,右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二、右野馬分鬃(第63式):1、右腳為實,扣右胯。2、垂臀,左腳往左前西南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三、掤手上勢(第65式):1、右腳為實,扣右胯。2、垂臀,提左腳往左前西南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四、右玉女穿梭(第68式):1、鬆開左胯,沉著內扣左腳(大約135度角),同時身體向右後轉。2、右虛腳外撇(大約90度角),接著前弓沉胯;左腳由實變虛,腳趾點地。3、垂臀,提左腳往左前南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五、左玉女穿梭(第69式):1、鬆開左胯,沉著內扣左腳(大約135度角),同時身體向右後轉。2、提右腳往右東南方上(走弧線)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4、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六、右玉女穿梭(第70式):1、扣右胯。2、垂臀,提左腳往左前東北方上(走弧線)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七、左玉女穿梭(第71式):1、鬆開左胯,沉著內扣左腳(大約135度角),同時身體向右後轉。2、提右腳往右後西北方上(走弧線)一大步,腳跟著地。3、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4、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弓出內收胯根下沉。
四十八、抽身下勢(第79式):1、身勢後撤,一邊稍向右轉,一邊身勢下沉,右腳松胯,屈膝下蹲,大部分重心沉在右腳;同時左腿下落,逐漸伸直左腿。2、上要虛領頂勁,下要松腰塌胯,不能彎腰翹臀。
四十九、右金雞獨立(第80式):1、右腳蹬地而起,身勢亦上起,變為左仆步。2、左腳由虛變實弓出,右腳由實變虛。3、鬆開左胯,沉著外碾左腳(大約45度角)。4、扣左胯。5、垂臀,左腳蹬地而起撐直,身勢亦上起。6、松右肩,提右膝置於右腹前,腳尖朝下;右手屈肘立掌,落於右膝蓋上。
五十、左金雞獨立(第81式):1、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同時落下於左腳跟內側,腳尖點地,慢慢腳掌著地落實,不能彎腰翹臀。2、右腳蹬地而起,身勢逐漸上起;松左肩,左腿屈膝上提,置於左腹前,腳尖朝下;左手屈肘立掌,落於左膝蓋上。
五十一、白蛇吐信(第101式):1、身勢稍向左轉,扣左扣。2、松腰塌胯,右腿下沉,同時順勢提起左腳。3、接著身勢沉著的提左腳往前正東方上一步弓出,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待腳掌、腳趾貼地後接著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下沉,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五十二、左右摟膝指襠捶(第103式):1、左腿微下沉,右腳往前西方腳尖外撇斜腳落下。2、重心漸移右腳,扣右胯下沉。3、垂臀、腰胯向左轉(坐正身體)的帶動左腳走弧線的上前一大步,腳跟著地。4、放鬆左腳裸關節,腳掌、腳趾貼地,松胯圓襠。5、右腳沉著蹬地,左腳內收胯根沉下,右腳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為左正弓步。
五十三、上步七星捶(第108式):1、右腳蹬地而起,身勢亦上起,變為左仆步。2、左腳由虛變實弓出,右腳由實變虛。3、鬆開左胯,沉著外碾左腳(大約45度角)。4、扣左胯。5、垂臀,左腳蹬地而起(身勢亦上起)屈膝坐胯;帶動右腳向前東方邁出一大步,腳尖虛虛的點地於左腳之前。
五十四、退步跨虎(第109式):右腳往後退一步坐實,身勢稍上起,帶動左腳後抽,腳跟提起,變為左虛步。
五十五、轉身擺蓮腳(第110式):1、腰胯先往左稍轉。2、接著腰胯往右後轉,帶動左腳內扣。3、再順勢轉,帶動右腳外撇。4、鬆開右胯,身勢下沉,接著左腳往西北方一步弓出;左腳總共往右後大轉身約360度角,身體面向東方。5、身勢上起(左腳伸得似直非直的樣子)再往右稍轉,帶動左腳內扣。6、右腳往右前上東南方扇形擺出。
五十六、彎弓射虎勢(第111式):1、右腳往左腳之右前東南方落步為虛,左腳為實坐胯,身勢稍往右轉,用腰胯帶動兩手往右後捋過來。2、右腳由虛變實弓出,左腳由實變虛伸得似直非直的樣子。3、鬆開右胯下沉,身勢一邊松沉下來,左拳一邊往左前東北方伸去,同時右拳在右腮側掤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