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公園

楊橋公園

楊橋公園面積不大,設有池塘、木橋、亭榭,以供遊客 游賞懷古。 民國84年此地的「護安宮」進行重修工程時,挖出了利濟橋碑及舊橋墩的遺蹟,才勾起鹿港人的歷史記憶。同治10年鹿港同知李鍾霖重修此橋,並於楊橋公園橋頭立碑紀念。此橋在當時為台灣南部進出鹿港必經的通道,百姓感念楊氏,而稱此橋為楊公橋。

基本信息

「楊橋踏月」成為台灣鹿港八景之一。
楊橋公園面積不大,設有池塘、木橋、亭榭,以供遊客 游賞懷古。 民國84年此地的「護安宮」進行重修工程時,挖出了利濟橋碑及舊橋墩的遺蹟,才勾起鹿港人的歷史記憶。同治10年鹿港同知李鍾霖重修此橋,並於楊橋公園橋頭立碑紀念。此橋在當時為台灣南部進出鹿港必經的通道,百姓感念楊氏,而稱此橋為「楊公橋」。
於是鹿港鎮公所在此地建造「楊橋公園」。直到日據時期的昭和14年因濁水溪犯濫,造成舊鹿港溪改道,楊公橋因被洪水沖毀而消失。南方土地公廟位於當時的「利濟橋」旁, 為商旅進出的要道,因此香火鼎盛。1939年的那場大洪水,土地公廟也遭沖毀而消失。
清朝鹿港聚落形成之初,地方人士在鹿港的東、南、西、 北及中區各設立了一座土地公廟,做為方位及界標,供民眾建屋的參照。現在的福德廟是1995年重建的。楊橋公園的楊公橋,原是橫跨舊鹿港溪的一座木橋, 嘉慶17年知縣楊桂森捐俸修建,取名為「利濟橋」,以利商旅行人通行。
楊橋公園,距離地藏王廟不遠,是清代「楊公橋」的遺址。楊橋公園內有一座福德宮,是鹿港有名的「南方土地公」。雖是新建的廟宇,但壁堵的石雕頗為精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