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州橋

因此,該橋又有“虎造橋”之稱。 東西走向,17開間,72柱。 它以梁木穿橋插壓,形成拱橋,狀似彩虹。

楊梅州橋名雁齒小紅橋,在省級旅遊風景區楊梅州(福建省壽寧縣坑底鄉楊梅州村)東北1公里處,建於乾隆六年(1741)。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修。現橋為1939年重建。
相傳,最後次造橋時,匠師將梁木橫放豎擺,量時吻合,架時短尺,幾次三番總難造起,一日再次將梁木上架欲造時,忽聞峽間虎嘯如雷,匠師逃生急促,迅速離去,梁木便紛紛墜落,恰好天工巧成。因此,該橋又有“虎造橋”之稱。
該橋兩端橋堍用塊石砌築。長42.5米,寬4.2米,拱跨35.7米。東西走向,17開間,72柱。上覆雙坡頂。橋中樑上墨書捐款人、工匠等豐富人文資料,保存尚好。據唐寰澄著《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載,這種橋樑稱“貫木拱橋”。它以梁木穿橋插壓,形成拱橋,狀似彩虹。從形式到內涵都極具感人的藝術魅力與實用價值,“全國現存還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於閩東北和浙西南兩地”,受到了建築學界和文物界的格外青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