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華

楊曼華

楊曼華(1927——2011年),女,京韻大鼓演員。

楊曼華(1927——2011年),女,京韻大鼓演員。
楊曼華是曲藝教育家楊浩亭(小彩舞之蒙師)之女,後拜鍾德海為師,全面繼承了劉派京韻大鼓,還得到白雲鵬、白鳳岩、白鳳鳴的指點與教導,並曾在上海與京韻大鼓前輩張小軒同台,因此她的藝術融合了劉、白、少白三派的藝術特色。她能夠根據自己的天賦條件進行個性化處理,表演側重於面部表情和身段做功,以細膩、嫵媚見長,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曾以《烏龍院》、《活捉三郎》、《鬧江州》及《懷德別女》(此節目為劉寶全晚年所排演的新曲目,與後來流傳的少白派版本在唱腔上區別較大,鍾德海只傳授給了小嵐雲和楊曼華)等曲目為殺手鐧,走紅曲壇,曾被報界譽為“活婆惜”。
解放後楊曼華先後加入了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和平區曲藝雜技團,後調到河北省工作,1961年返回天津之後即脫離舞台,直至去世再未登台。晚年,她曾將藝術傳授給了振北曲藝團的李淑榮(曾為原和平區曲藝雜技團魔術演員),使李淑榮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由於楊曼華很早便脫離舞台,因此沒有任何演唱資料流傳。
《“小筱嵐雲”——楊曼華》
接到一條訊息,京韻大鼓老藝人楊曼華老師去世了,享年85歲。 說楊曼華是名老藝人似乎有些名不副實,因為她從上世紀的60年代就告別舞台了,而且平生也沒有留下一丁點的音響資料,論及京韻大鼓的演員幾乎也沒有提到她的,但是從以下幾點您就可以知道楊曼華老師的資歷與藝術水平了。
一 彩舞、嵐雲 同師同門
楊曼華生於1927年,她的養父就是劉寶全的忠實信徒楊浩亭(官稱叫“楊二爺”),楊浩亭非是別人,正是“金嗓歌王”的蒙師,楊浩亭因為對劉寶全的藝術喜愛到痴迷的程度,他便叫自己的閨女幹了這行,楊二爺對自己這位養女視如己出,“愛如那掌上的明珍”,楊曼華老師晚年很感慨的說:“在買來的閨女里,就是我跟映霞沒有受罪。”楊曼華老師在南方長大,小時候還看過很多林澍森的大戲,後來到了北方,天天的泡在小梨園裡,長期的觀摩劉寶全的演出,拜鍾德海為師,所以她又是小嵐雲的師妹,鍾和楊也可以說是得鍾德海傳授劉派最直接的二位演員了,有這二位大名鼎鼎的師姐當先,楊曼華老師的起點就可想而知了。
二 薪傳寶全、藝兼四派
楊曼華老師在楊浩亭、鍾德海的教導下,繼承了寶全老祖晚期的藝術特色,但是老白先生白雲鵬對她也是喜愛有加,曾經手把手的教給她六個節目(老白先生是出了奇的保守的老藝人,能對楊曼華老師慷慨的教授,真是難得的很啊),甚至於說閻秋霞的《鳳儀亭》就是楊曼華老師給她說的,後來由於鍾德海的勸說,才沒有唱白派(孫書筠老師在回憶錄中也後悔自己沒好好學白派,特別是老白先生的“花板”的技巧)。楊曼華還曾經在上海為張小軒跨刀演出,您想這是多么難遇的機緣吧。另外,她的很多活都得到過少白昆仲的指點,比如《金定罵城》就與侯月秋、閻秋霞傳下來的版本不同,而是完全宗法少白的,唱到樊金定自刎結束,所以說楊曼華算是藝兼四派的一位藝人了。
三 楊氏三絕 活閻婆惜
楊曼華老師在鼎盛時期(上世紀的40—50年代中期),有三段“撒手鐧”:《坐樓殺惜》、《活捉三郎》、《李逵奪魚》,據傳說在報界對她有“活婆惜”的讚譽,就說她塑造的閻婆惜是最為拿手的,極盡嫵媚細膩之能事。楊的戲路與小映霞相仿,她們的嗓音都是不濟的,靠拼做功著稱,現在這三段都知道是小映霞的絕活,而楊曼華當年也是以這些做功戲為號召的。題為《小筱嵐雲》是從師承上說的,而真正要從藝術上說吧,楊曼華應該稱作“大筱映霞”(因為她們二位風格非常近似)。
四 壯年息影 闊別舞台
楊曼華老師在解放後參加了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後來轉到和平區曲藝團,再後來跟著於寶林、馮寶華、魏毓環等人到了河北省,從事教學,回天津之後就算是告別舞台了,轉身變為一個家庭婦女而已矣,一直到她老死也未能重返舞台,這是很遺憾的。假若她一直登台獻藝,縱然不能與鍾駱比肩,起碼可以在映霞、靈霞、陳玉華諸家之上(因為楊曼華老師的唱腔比她們幾位細膩)。
五 專心課徒 薪傳劉派
現在振北曲藝團的大鼓演員李淑榮就是楊曼華老師親自指點過的,雖然李淑榮常演的曲目不多(只有《截江》、三本《長沙》、《長坂坡》、《奪魚》、《華容道》等數段),但是身段繁複,而且眼神很靈活,儘管還有不足之處,但是較之振北其他的大鼓演員已經算是鶴立雞群了,這與楊曼華老師晚年的悉心傳授是分不開的,從李淑榮身上也可以看到些許楊曼華當年的影子來。
六 懷德別女 遺恨綿綿
楊曼華老師有一段頗為得意的曲目,就是劉寶全晚年上演的《懷德別女》,現在的版本都是孫書筠傳下來的少白派的演法,而真正寶全老祖晚年新上演的《別女》,鍾德海只傳給了筱嵐雲和楊曼華二位,而因為筱嵐雲不擅長演唱抒情的曲目,所以很少貼演,楊曼華晚年曾經想將這段錄下來,作為資料傳流後世的,但是可惜天不假年啊,寶全老祖早早的把她給呼喚走了,也使得我們錯失了欣賞劉派《別女》的機會,這段劉派的《別女》也隨著楊曼華的離世而失傳了。
楊曼華老師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她的藝術也像她的《別女》,終生沒有留下一點點資料,但願這篇小文能夠起到一點緬懷和宣傳楊曼華老師的作用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