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忌

詞語信息

拼音:yáng jì
注音:ㄧㄤˊ ㄐㄧˋ

詞語解釋

舊俗迷信以農曆正月十三日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相傳其說始於 宋 堪輿術士 楊救貧 ,因稱該日為 楊公忌 。《協記辨方書·辨訛》:“世俗多畏 楊公 忌,通書亦多載之,謂其日不宜出行舉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為所惑耳。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順數,值室宿之日,即為 楊公 忌。”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楊公忌》:“《軌論》云:‘ 宋 術士 楊救貧 ,習堪輿術,為時俗所推,其說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 楊公 忌’……今人所傳 楊公 忌,以正月十三日為始,餘每月皆隔前一日,惟七月有兩日,一為初一日,一為二十九日,亦隔前一日也,故合為十三日。”亦省稱“ 楊忌 ”。 清 翟灝 《通俗編·藝術》:“《軌論》: 宋 術士 楊救貧 習堪輿術,為時俗所推,其膚制一年有十五日,百事禁忌,名曰 楊 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