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府爺

楊府爺

楊府爺是浙南民間影響最大的信仰,也是我國東南沿海最著名的民間神祗之一,奉祀神廟達500餘座,信仰民眾遍布浙閩粵、港澳台乃至東南亞地區,其影響力僅次於海上女神媽祖。

概述

楊府爺是浙南民間影響最大的信仰,也是我國東南沿海最著名的民間神祗之一,奉祀神廟達500餘座,信仰民眾遍布浙閩粵、港澳台乃至東南亞地區,其影響力僅次於海上女神媽祖。其中蒼南鯨頭楊府殿則是其中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一座。
代伊始,浙江溫州各地開始出現的楊府廟,所奉之“楊府爺”乃溫州地方的海神,身份有著楊精義及其兒子、“楊六郎”楊延昭、楊文廣、楊家將其他人物等的不同,這是由溫州族群互動的複雜性和下層性決定的;楊府爺信仰具有功利性,體現了溫州社會不究法理、善於假借、事功為上等常規化概念。楊府爺其人其事,在溫州有不同說法,其中一種普遍的說法是指楊精義及其兒子

普遍說法

關於楊府爺的有關文字記載:
一九八五年,瑞安碧山鎮龜岩村,發掘出一塊殘碑。這塊殘碑是清光緒四年庠生陳見龍等人重立的,有如下文字:
唐太宗甲辰年五月廿四辰時誕生,翁姓楊諱精義(即叫楊精義),居安固縣廿八都,萇芬西村人也。夫人葛氏,得訓子十人,名國正、國天、國心、國順、國猛、國勇、國剛、國強、國龍、國鳳,媳十房……子孫共五十二人。至己巳年翁得中二甲進士,丁丑年官封都督大元帥,甲申年三子國心得中二甲進士,官封洋湖都督。其楊四、楊八、楊九,俱為元帥……翁至六十五歲,辭職告歸,原祖山一崗,名曰北山,翁創造一寺,號松古寺。……翁壽一百零八歲,一旦拔宅飛升,榮登天府。翁自逝世致精光不散,道義常昭,由是靈著海澨,祈禱鹹應……
據清《平陽縣誌神教志》記載:
……神姓楊名精義,唐時人,子十。三人登仕籍,七子(國剛)偕隱,修煉於瑞安之陶山白岩山。拔宅飛升事聞,三子皆掛冠歸尋,亦仙去。宋時敕封:“聖通文武德理良橫福德顯應真君”。


縣誌的記載與石碑的記載基本一致。說明他本身是個武進士出身,官封都督大元帥。十個兒子三登仕籍,是父子二代進士。而且壽命達到108歲,這在溫州,還是比較罕見的。《溫州府志》和《樂清縣誌》也有類似的記載,碑文中有“……居安固縣廿八都。萇芬西村”,據考證,“萇芬西村”,過去屬瑞安陶山管轄。今日就是碧山鎮的渡頭村。當地傳說,這個地方是楊府爺的出生地。
殘碑中有“祖山一崗,名曰北山,翁創造一寺,號松古寺。”這個“松古寺”就是當今的碧山寺。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這個寺的地理就在碧山鎮小平原的北邊,與殘碑是內容相吻合。
據傳,楊精義的十個兒子,個個尊敬父親,崇尚佛道。歷來有“父子一家皆得道,兄弟十洞都成神”的說法。這樣,各地傳說的“楊府爺”,實質上就形成了一個以楊精義為首的群體。因此,各地紀念楊府爺誕辰和升仙的日子也不一樣。

另一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數百年前的北宋愛國名將楊延昭(楊六郎)。歷史上,楊業、楊延昭確有其人。楊延昭本名延朗,北宋初年陝西神木人,生於公元958年,卒於1014年。年輕時隨父楊業出征,常為先鋒。後戍守邊關20餘年,號令嚴明,驍勇善戰,屢敗來犯的契丹軍。契丹兵士聞其名而竄逃,呼為楊六郎。
只是,北方名將,何以在南方的海邊享有香火?
楊延昭去世後100多年,北宋京城被金兵所破,徽宗、欽宗被擄。宋高宗趙構退至杭州,是為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南宋朝廷在浙東路設了13個兵寨,洞頭諸島中的大門、鹿西為其中的兩處,島上壘築寨台,海面戰船巡邏,山頭有烽火台聯絡。不過,北宋兵敗城破、兩帝北擄的陰影尚未消退,寨兵們心存餘悸,情緒低落。為了提高士氣,兵寨的將領便把常打勝仗的楊延昭抬了出來,在軍營中設立他的牌位,借他的神威壯膽鼓氣,祈求在戰事中得到他的護佑。兵寨如此,附近的百姓便紛紛仿效。此後雖經改朝換代,寨撤兵退,敬奉楊六郎的廟宇及習俗卻延續下來。這就是大門島楊府廟多的原因了。
海邊的住民,以漁業生產為主,他們敬奉神靈,求的是出海平安、魚蝦滿倉。所以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心目中的楊六郎,不僅是鎮守邊關的將帥,也不僅是威佑兵寨的戰神,也是護衛漁事的海神。在廟內為他置辦的,不是高頭大馬,而是懸掛風帆的船隻。就這樣,從北方的將帥,到南方的神祇;從躍馬戍邊,到泛舟護海;八九百年的時間,楊延昭在民間歷經了從凡人到戰神再到海神的演變過程。這是海邊人們心靈寄託的物化,也成了海洋文化的組成部分。

信仰內涵

瑞安陶山白岩山楊府廟和碧山碧山寺的祭祖活動,大多以還願為主,有時也舉行法事和佛事的活動,以答謝神靈。
蒼南雲岩鄉鯨頭楊府殿民間祭祀和廟會活動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儀式十分隆重。屆時,各地善男信女舉行多種儀式,還做了大量的“紙龍”還願。這種“紙龍”,實際上是紙船。 鯨頭楊府殿的民間祭祀,由五扇(五個片區)共同來完成,這五扇分別是:第一扇,鯨頭內;第二扇,鯨頭片;第三扇,三峰村和梁峰村;第四扇,石崗下平等鄉民主村;第五扇,山前村和鳳山村.。
如果我們對上面的文字作一下歸納,就可以發現楊府爺是什麼神靈了。
一.據瑞安碧山寺殘碑記載中的“靈著海澨祈禱鹹應”一語可以說明楊府爺是海神;
二.瑞安碧山寺和鯨頭楊府殿中的木質神船,說明神船正是海神的主要工具;
三.蒼南的橋墩等地,又是把農曆五月十八“天文大潮”作為楊府爺廟會活動時間,以此作為祭祀神靈的主要活動,以求風調雨順,與“大海”、“大潮”緊密相關。
四.鯨頭的祭祀活動又是以船為主的“太平龍”。這樣說來,楊府爺應該是海神,或者是潮神,這是無需爭辯的事實。
那么,為什麼又有這么多人信仰?除了民間認為楊府爺“有求必應”外,最大可能就是“海洋文化”的影響。如同媽祖信仰一樣,她在沿海一帶,幾乎成了漁民的精神寄託。楊府爺信仰,要比媽祖信仰早三百年。媽祖是莆田人,歷史上出自莆田航海水手很多,在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及清初與大海有關的幾件國家大事中,由於在大海中多次碰到風險,水手們認為能化險為夷的,一定是女神媽祖的保佑……於是媽祖得到皇帝的多次封號,從而不斷地擴大影響面。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說,浙南沿海一帶的漁民有這么多的人信仰楊府爺,也就不奇怪了。
福建民間信仰媽祖的較多;浙南民間信仰楊府爺的較多。楊府爺信仰的影響雖沒有媽祖大,但楊府爺的神殿十分密集。在浙南民間,不但沿海各鄉鎮信仰楊府爺,而且山區各鄉鎮也信仰楊府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