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坪中學

楊家坪中學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又名重慶八十中,創建於1957年。學校位於九龍坡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楊家坪,社會秩序良好,是重慶市重點中學,目前學校正在積極創建重慶市示範高中。楊家坪中學的創辦於1957年1月,創立之初辦學層次為國中,學校占地約33畝,校舍面積3853平方米,教師都是從周邊學校選派。學校教育科研也逐漸走向規範化,1998年10月成立教科處,並得到市教科所和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兩位專家劉電芝、張慶林的指導,並在隨後幾年申請到若干個基礎教育教育方面的國家級、市級研究課題或實驗課題,如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中學生髮展性評價研究、三課研究、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科學精神的培養等。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楊家坪中學楊家坪中學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地處重慶醫科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四川美院、重慶科技學院之間,文化氛圍濃郁;與重慶市動物園、楊家坪生態步行街毗鄰,自然環境宜人。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假山亭台、文化長廊、燈光噴泉,景致疊起; 校園文化、藝術、體育、科技活動豐富(學校文化底蘊深厚),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學校附近設有輕軌車站、公共汽車站和長途汽車站,交通十分便利。

軟體設施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99個教學班,其中高中教學班62個、國中教學班37個,5000餘名學生。學校擁有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350餘人,有正教授級研究員、特級教師、高級教師157人;全國師德先進、全國優秀教師、市區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128人。學校的教師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務實奉獻,開拓進取,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校管理

管理規範嚴格,堅持發展學校、服務社會、培養人才的辦學宗旨和育德育能、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弘揚“自強不息,功到天成”的楊中精神,以教改科研為導向、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為目的。學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過程嚴密。幹部、教師實行競爭上崗,教育、教學、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任務到崗、責任到人、檢查到位、獎懲分明。

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一流

高考上線率尤其是重點和本科上線率連續多年名列全區第一。近幾年高考上線率在80%—95%,考上重點大學和本科的學生比例高。學生在歷年全國學科知識競賽中均獲過一、二、三等獎,去年高中數理化奧賽全區最高獎均被我校學生獲取。五十年來,學校辦學成績顯著,人才輩出。不少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北師大、中國科技大、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大等名校,其中有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博士生王登峰等科學家,有蜚聲歌壇的謝麗斯等藝術家,有攀鋼集團總裁羅澤中等著名企業家……。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以培養具有實踐創新型學生為重點,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高、中考各項指標連續多年在九龍坡區名列前茅。2007年高考陳華和龔婷同學分別名列全區區屬學校第一、二名,分別升入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中考上線率全區第一。2008年高考張一帆和鮮嬌蕾同學又分列全區文理科狀元,中考聯招上線率蟬聯第一,2009年高考上線率超93%,重點、本科等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2010年高考再創我區歷史新高,重點、本科、專科在全區遙遙領先,本科上線人數占全區三分之一,專科上線人數占全區四分之一;中考聯招上線率全區第一。學校連年獲得辦學質量特等獎。2013年高考以46%的重本增幅,成功躋身於主城區區屬市級重點中學前十行列。

教改科研興校

學校致力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樂學、會學、成才,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國家、市級獨研重點教改科研課題多項,其成果獲市級獎多項。教師參編專著數十冊,每年發表並獲國家、市、區級獎論文近100篇。學校在全市率先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積極參與,成效顯著,榮獲市一等獎。

育人方面

堅持全面育人

學生文化、體育、藝術、科技活動豐富多彩,文藝節目連年榮獲市區一、二等獎;校足球隊戰績突出,保持全市前茅;西洋棋隊、桌球隊屢屢在全國大賽中獲獎;科技活動連拿市、區大獎,每年都有學生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並獲獎,發明創造獲得過國家銅獎。青年黨校、少年團校歷時15年,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了30多名學生入黨。名校班、實驗班非常適合優生就讀,學校每年還向學生提供幾十萬元助學金和獎學金。

學校特色教育成果顯著。桌球、足球、西洋棋和游泳項目飛速發展。我校桌球隊在全國錦標賽和全市聯賽上取得了驕人戰績,幾乎囊括各項賽事冠軍。學校足球隊在全市及全國各項比賽中也多次獲得冠軍,多位隊員入選中超、中甲球隊;2010年在全國“愛迪達”綠茵聯賽中勇奪重慶賽區冠軍。校西洋棋隊在全國各類比賽中取得了眾多不同年齡組的冠軍。

綠楊之星——肖依依

肖依依,現重慶麒麟西洋棋隊隊員,來自楊家坪中學初2012級6班。5歲多就開始練西洋棋,目前師從潘文闖教練。

2011.02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管中心舉辦的第19屆“李成智杯”全國少年西洋棋冠軍賽16歲女子組冠軍。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榮譽陳列室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榮譽陳列室

2011.05 亞棋聯舉辦的2011亞洲青少年西洋棋錦標賽16歲女子組亞軍、快棋賽季軍。

2011.11 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智運會少年女子團體冠軍(與重慶棋院雷挺婕組合)、少年女子個人快棋賽亞軍。

2011.12 作為主力隊員參加2011中國西洋棋甲級聯賽附加賽(天津)。

學校榮譽

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以下榮譽或稱號:1999年獲重慶市民主管理示範校稱號,2001年獲重慶市重點中學授牌,同年獲市教改科研基地學校稱號,2003年獲全國百所示範青少年法律學校稱號,同年獲市教委重慶市中國小德育示範學校稱號,2004年獲重慶市綠色學校、市足球重點學校稱號,同年被命名2003年度重慶市最佳文明單位。

發展前景

學校始終堅持“育德育能、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核心,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學校教改科研正成為學校的亮點。足球作為學校傳統體育項目雄踞全市中學前茅,西洋棋、桌球也成為新的增長點。學校的奮鬥目標是“爭創市級示範高中,打造一流巴渝名校”。我們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廣大校友的深切關注下,在區打造名師名校的“三名工程”帶動下,楊家坪中學將會在新的歷史征程中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展示區、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預備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地理優勢

學校坐落於九龍坡區黃金地段,步行街旁,毗鄰區委、區府。交通便利,校門外便是公車站及長、短途汽車站,輕軌車站等。校園整潔幽靜,景色秀麗。有A、B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有全市中國小一流的體育館、運動場、桌球館、西洋棋館、天文館、學生食堂。學校彩雲湖校區建設正式啟動,占地面積157畝。

學校歷史

悠悠五十載

1957年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經濟需要(新興工業區)而創建的。1964年學校作為重慶市國辦全日制學校試辦半工半讀的唯一示範(試點)學校。1978年為區屬重點中學,2001年學校成為市級重點中學。目前為重慶市示範高中創建學校。

楊家坪中學的創辦於1957年1月,創立之初辦學層次為國中,學校占地約33畝,校舍面積3853平方米,教師都是從周邊學校選派。1964年10月,市委決定在我校試點半工半讀教育制度,與楊家坪機器廠掛勾。校名更改為:四川省重慶楊家坪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辦學層次為中專。學制七年,設熱處理、電焊接、鑄造、機械加工專業。在校學生達593人,16個班。除首屆半工半讀的187名學生於1969年全部進行了畢業分配,一半進了楊家坪機器廠,其他年級(即66、67、68級老三屆)學生因為“文革”被動員到資陽、安岳、興文、巴縣等地上山下鄉。1974、75年落實政策全部安排工作。

1966年起學校先後改名為:重慶共產主義勞動中學、重慶共產主義戰校。1968年11月,學校又改名為:重慶市半工半讀機械工業學校。1965年,為了適應半工半讀的需要,籌建校辦廠,利用市屬工廠擬報廢的設備艱苦創業,於1970年試製成功了交流控制器,填補了西南空白,產品納入省市計畫。1971年半工半讀宣告結束。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第八十中學校,為全日制高完中。

文革結束到重慶直轄此階段學校重要事件有:1978年3月學校被區批為“區屬重點中學”; 1982年校辦廠更名為:重慶起重電器廠;1985年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楊家坪中學校,獲市“國中工作先進學校”;1987年學校被評為省級“民主管理先進學校”;1991年經區委組織部批准,楊家坪中學青年黨校正式成立;1995年學校被重慶市教委定為首批25所聯招學校之一,面向近郊11區招收國中畢業生。

校辦廠和足球一直作為學校的強勢項目,並分別在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校辦廠1994年獲市教委教育系統“特級企業”稱號,年利潤超百萬;校足球隊獲1995年的第三屆“晚報杯”足球賽高中組冠軍。

1997年底,區委區府提出用三年時間把我校建設成為能代表九龍坡區教育水平的一流視窗示範學校,並爭取在1999年創建成為市級重點高中。自此“創重”得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教育科研也逐漸走向規範化,1998年10月成立教科處,並得到市教科所和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兩位專家劉電芝、張慶林的指導,並在隨後幾年申請到若干個基礎教育教育方面的國家級、市級研究課題或實驗課題,如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中學生髮展性評價研究、三課研究、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科學精神的培養等。

在拓展學校辦學空間上,1999年9月搬遷重慶起重電器廠(校辦廠),擴建運動場。並在2000年7月底將開辦1973年,位於楊家坪梅子榜磨盤山的楊家坪職業中學(1985年前為重慶市112中)併入該校,為“楊家坪中學國中部”。同時創辦於1997年4月的“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九龍外國語學校”隨楊家坪職業中學合併到該校。並解除與重慶大學方的聯辦協定,於2000年9月經九龍坡區教委批准改名為“重慶市九龍外語學校”,委託楊家坪中學進行教育教學管理。

2000年6月和12月的學校先後通過市級重點中學驗收和複查。2001年10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授牌學校“重慶市重點中學”。

學校近四年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新進或區內調入或公招人員達111人次。至2006年10月有在職教職員工280人,其中特級教師3名,專任教師206名,在校學生3600多名.。2005年,高考中考再創新高,上線670人,聯招上線128人,上線率44%。

學生文學社於2002年3月19日成立,自辦刊物《朝陽月刊》。2002年7月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分部成立;2006年9月麒麟西洋棋、桌球高水平人才訓練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

2003年起學校為首批創建市級示範高中學校,2003年6月和2005年6月,學校先後兩次迎接專家組對創建過程的調研。

2005年8月,九龍坡區政府將毗鄰的楊家坪國小和區教師進修學校用地劃撥給我校,兩校占地分別為7267平方米和5339平方米,至此學校占地面積達80畝。同月,投資180餘萬的學校塑膠運動場投入使用。2006年2月,建築面積9583平方米,總投資近4000萬元的體育館帶食堂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

同年11月,英國11所學校校長交流團到重慶市參觀訪問。學校與英國格林學校結成國際友好學校並開展長期的互惠互利的教育合作,如教師素質提高合作協定和學生互換培養協定。2006年6月我校派兩名教師進行了回訪。10月底格林學校副校長一行來我校交流訪問。

學校現任校長為李勇,黨委書記郭華。

交通情況

乘車到楊家坪站或動物園站下

知名校友

王正大

69歲的王正大,堪稱重慶擊劍界的“宗師級”人物。作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最早的一批擊劍教練,他1963年從西安體校畢業後來到重慶,在40多年的時間裡,他全程參與了重慶擊劍事業的組建和發展,還培養出了諸如謝暉這樣入選過國家隊的優秀運動員。然而對於10多年前重慶擊劍隊解散一事,王老至今仍非常痛心。

40餘年前打造重慶擊劍隊

重慶第一支擊劍隊,只存在了一年。1958年,重慶體育學院組建了一支擊劍隊,不過因為經費問題,1年之後解散。

1963年,王正大從西安體校擊劍系畢業,被分配到重慶楊家坪中學。在教授數學的同時,王正大也開始傳授擊劍知識。1964年,楊家坪中學成立了第一支中學生擊劍隊。“那是當時四川省第一個在學校里開展擊劍活動的,連成都都沒有。”王正大回憶說:“當時同學們都很喜歡這個新奇的運動,參加人數非常多。”此後,重慶棋武校也在楊家坪中學組建了棋武校擊劍班,並利用節假日在少年宮、文化宮等地進行表演,吸引了更多的關注。

1974年,重慶隊組建了第一支擊劍代表隊,參加了當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比賽,王正大作為教練參賽。之後,王正大又擔任了四川隊的教練,帶隊參加了數次全國性質的大賽,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隊伍解散優秀劍客散落四方

然而讓王老遺憾的是,1997年,由於成績未達到要求,重慶市運動學校擊劍隊被迫解散。而從1998年開始,市擊劍比賽也被取消。一度在重慶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擊劍運動,就這樣逐漸消失了。

隨著重慶擊劍運動的消失,伴隨而來的後果就是人才的流失。1998年,來自大渡口的謝暉在全運會預選賽取得重劍團體第五,但重慶隊根本沒有擊劍隊,他只能和另外一名女隊員一起,代表廣東隊參賽。1999年,同樣是來自大渡口區的女運動員劉瑤穎獲得廣東省女子花劍個人第二名……幾乎所有的優秀選手,都只能代表其他省份出戰。

對於重慶擊劍沒落的結果,王老頗有些感嘆:“幾十年了,擊劍在重慶乃至全國都是斷斷續續在發展,沒有一個持續和穩定的發展方向。取得成績了,紅火一段時間;成績不行了,又呼啦啦地不見了。總體說來,和桌球這些大眾項目相比,擊劍的歷史沉澱和民眾基礎確實差得太多了……”

擊劍·故事

人物簡介:王正大,69歲,重慶擊劍元老級人物,從事擊劍事業40餘年。

校史資料:1974年,重慶市組建了第一支擊劍代表隊參加四川省擊劍比賽,在15名隊員中,楊家坪中學師生就有12人。當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比賽,王正大作為教練參賽,我校有四名師生被選為隊員,分別是穆宗利(熱101班,男子輕劍,省冠軍)、蘇業琦(體育教師,男子花式劍,省冠軍)、謝建強(男子重劍,省亞軍)、唐天鳳(初66級2班,女子輕劍,省亞軍)。

唐繼龍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初1962級校友,1966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航空學校),在航空兵16師任殲五飛行員,1977年轉業後先後在四川省輪船公司、重慶市總工會、重慶市文化宮任職,1988年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曾任《紅岩》雜誌采編部副主任、重慶作協副秘書長。現為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副秘書長、《通用航空》雜誌責任主編。

1994年,在得知國家即將允許私營資本創辦通航企業的訊息後,為了圓多年的航空夢,唐繼龍棄文從商,踏上了申辦通用航空公司的坎坷道路。1995年我市第一家通用航空企業三峽通用航空公司註冊,它也是國內首個以自然人身份申報的通用航空公司。因受困於資金,其前期籌備長達9年。2005年3月,公司正式獲得民航西南管理局頒發的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運行合格證”及“運行規則”,開飛運營。可接下來的三年里,公司未接到一單業務,兩架運五飛機一直靜靜地停在萬州機場。由於沒有達到規定的飛行時間,三峽通用航空的適航證被民航主管部門吊銷,苦撐13年仍是黯淡收場。

通用航空是不屬於民航和軍航的航空公司,提供通用航空服務,包括航空攝影、空中廣告、海洋監測、漁業飛行、氣象探測、科學實驗、城市消防、空中巡查等。由於國內對空域進行統一管制,即使是50米至3000米的低空區域,要增加航線、增加飛行器,都必須經空軍和民航層層審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