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烈

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捨不得的是共同奮鬥、朝夕相處的戰友們。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放不下的是工作。 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惦記的是家人。

生平

楊奎烈同志出生於1954年10月。原籍遼寧省新民縣。1962年9月至1972年12月,在洛礦子弟國小和中學學習。1972年12月應徵入伍,在北京空軍司令部通信團服役。
1977年3月楊奎烈同志轉業到洛陽。1978年11月調入洛陽礦山機器廠動力處。1988年至1994年,楊奎烈同志先後任洛陽礦山機器廠動力處動能車間副主任、處總支辦主任、職能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等職務。
1994年2月楊奎烈同志任中信重機能源供應公司工會主席。1996年9月至2012年3月,先後任中信重工能源供應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經理兼黨委書記。
2012年3月9日11時38分楊奎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8歲。

主要事跡

楊奎烈同志,1954年10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重工)能源供應公司經理、黨委書記。2012年3月9日,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享年58歲。楊奎烈同志1978年從部隊轉業到公司工作後,數十年如一日,不懈踐行“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恪盡職守、刻苦鑽研、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罹患絕症後仍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堅守崗位,為中信重工打造國家重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被職工稱為“新時期的焦裕祿”。
楊奎烈同志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勤勉奮鬥、鞠躬盡瘁的一生,是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的一生。
在部隊,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戰備施工中不懼危險、英勇負傷,先後兩次受到部隊嘉獎。
在企業,他以焦裕祿為人生楷模,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他熱愛的中信重工事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是中信重工人的典範。他胸懷全局、勇於擔當、敢於負責、追求卓越。在“新重機”工程建設中,他靠前指揮,奮戰一線,帶領能源公司團隊先後敷設高壓電纜近14公里,安裝設備119台(套),建成省內容量最大的110KV等級“中信變電站”,使供電能力提高2.3倍。為了“新重機”工程按期投產,他帶領員工歷盡千辛萬苦,終使110千伏高壓線跨越隴海鐵路,引入工廠;為了節約投資,他組織員工利用舊蒸汽管道引進城市煤氣;為了重鑄鐵業工程如期供電,他和員工同甘共苦,在洛河灘白天艱苦奮戰,夜晚以地當床......
他是新時期焦裕祿式的好乾部。他把滿腔忠誠傾注在自己深愛的事業上,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病魔的折磨,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先後三次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直到去年5月27日再次被病魔擊倒,被送進150醫院,但此時已是肝癌晚期。當時參與搶救的醫生們動情地說:“至少在3年前他肝部就有痛感了,無法想像他怎能一直堅持到現在。”
他是工業戰線共產黨員的楷模。當他的生命進入到倒計時,他依然樂觀面對死亡,堅韌地與病魔抗爭。他一次又一次背著家人,瞞著醫生,跑到生產現場,看望大家,商談工作,他說:“人活著不工作有什麼意義?讓我整天躺在病床上等死,那比死還難受!”
從今年除夕到大年初十,也就是他去世前47天到38天之間,這時的癌細胞已經侵噬到了他的全身,已經到了無藥可用的程度了,他清楚地知道在這個世上屬於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拖著病體,先後六次到制氧機安裝現場,看望奮戰在一線的員工。
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捨不得的是共同奮鬥、朝夕相處的戰友們。在制氧機安裝現場,從不抽菸的他,從兜里掏出香菸,津津有味地看著大家點燃......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放不下的是工作。處於肝昏迷狀態的他,只要是醒過來,他念叨的是工作還是工作,他放不下的是他一生鍾情並為之奮鬥的事業。
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最惦記的是家人。他一遍又一遍囑咐妻子,後事從簡,把骨灰灑在山上,不要給企業提要求、添麻煩,一切聽從組織安排。
楊奎烈走了,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焦裕祿精神;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激勵我們的全體員工勵志前行。
我們要學習他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學習他站位全局、勇於擔當的高貴品質;學習他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他率先垂範、清正廉潔的人格風範;學習他心中裝著民眾、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情懷;學習他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本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