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娜

楊培娜

楊培娜,女,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就讀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士、博士學位。2009年7月起在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與中山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年4月起任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講師,兼任中山大學環南中國海研究院科研人員,2016年1月起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基本情況

楊培娜,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就讀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士、博士學位。2009年7月起在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與中山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年4月起任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講師,兼任中山大學環南中國海研究院科研人員,2016年1月起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明清史、歷史人類學、海洋史。研究興趣以中國東南濱海地域及南中國海的人群生計與社會秩序為主。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中國古代史(下)、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下)、中國海洋史、中國海洋文明史(核心通識)、海盜與中國歷史(公選)
研究生課程:明清海洋史專題、明代軍事史專題

研究獲獎

博士學位論文《瀕海生計與王朝秩序——明清閩粵沿海地方社會變遷研究》被評為201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主要論文

1、Government registration in the fishing industry in south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the Qing,Xi He and David Faure eds.,The Fisher Folk of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A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Boat-and-Shed Living, Routledge, 2015;
2、《清代海洋管理之一環——東南沿海漁業課稅規制的演變》,《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5年第3期;
3、 《走向民間歷史文獻學——二十世紀民間文獻蒐集整理方法的演進歷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一作者);
4、《澳甲與船甲——清代漁船編管制度及其觀念》,《清史研究》,2014年第1期;
5、《明代閩粵地區的漁課徵納制度變革與海界圈占》,《學術研究》,2012年第9期;
6、《明代中期漳潮瀕海軍事格局芻探》,《潮學研究》,新1卷第3期, 2011年12月;
7、《漁引與“乾標”——清代前中期廣東漁鹽配給制度的形成》,《鹽業史研究》,2011年第2期;
8、《“違式”與“定例”——清代前期廣東漁船規制的變化與沿海社會》,《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
9、《明代中期潮州地方士紳的興起與衛所地方化》,《潮學研究》第14輯,2008年12月;
10、《明代潮州大城所之演變與地方社會變遷關係初探》,《明清廣東海運與海防》,澳門大學,2008年。

其他成果

1、協同編校《葉名琛檔案——清代兩廣總督衙門殘牘》,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主持、參與的科研項目

1、主持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專項項目“明清東南海洋經略與海疆社會”(2012.1-2016.12)。
2、負責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明清帝國體系與東南濱海地域社會” 子課題“韓江流域”(2013.8-2016.12);
3、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明清東南沿海漁鹽管理機制研究”(2011.7-2012.7)。
4、主持廣東省研究生創新培育計畫項目“16-18世紀閩粵沿海漁鹽管理機制與地方社會”(2011.6-2012.12)。
5、主持中山大學青年教師起步資助計畫“傳統中國的漁政改革與社會變遷”(2013.7-2014.12)。
6、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16世紀中國南部邊疆與海洋經略研究”(2013.5-2016.12)。
7、參與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潮汕文化海外傳播研究:跨國網路、族群互動與人文交流”(2014.3-2016.12)。
8、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東南亞華人跨國流動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研究”(2014.11-2017.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