椏溪跳五猖

椏溪跳五猖具有人文內涵和藝術魅力,在中國民間舞蹈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早在1956年,椏溪跳五猖就參加了江蘇省民間文藝調演,並獲獎。 椏溪跳五猖多次進入省、市表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演出活動資料。

簡介

椏溪跳五與江南一帶的祭祠山有著密切的聯繫,祠山大帝名叫張渤,是漢代治水功臣,後人為紀念他,在安徽廣德建祠山廟。據史料記載,元代末年,朱元璋曾兵敗廣德,躲進祠山廟,逃過一劫。朱元璋登基後,傳旨從金陵至廣德興建360座祠山廟,每日由一廟會領旨赴廣德祭祀祠山大帝。並將"跳五猖"封賞給祠山廟會,為祠山大帝出巡開道。因此椏溪跳五猖才能長盛不衰。

人文歷史

"五猖"即東、西、南、北、中(青、赤、白、黑、黃)五方之神,意在降妖除魔,保五方平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東方木也,其帝太皋,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也,其佐朱明(祝融),執衡而治夏;中央土地,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皋,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一幅乾隆年間傳下來的《跳五猖》行當圖,目前仍保存在椏溪鎮韓城村,圖上清楚地描繪出五猖神群舞的陣勢以及所祭祀的57位神靈。當地民間進行跳五猖的表演一直是以此為準,並以口傳手教的方式傳承下來。
椏溪跳五猖的表演威嚴、雄壯。表演者頭帶猖神面具,著神袍,扮五位猖神。摻入土地、城隍、僧、道、武士等多人組成。五猖神,手執雙刀,作巡視狀出場,朝拜四方,舒臂抬腿,手舞足蹈,碎步穿插,布列各種陣形。黃面猖神居中,青、赤、白、黑猖神圍聚收場。舞蹈動作粗獷奔放,伴有儀仗隊、旗幡隊,音樂曲牌用民間小調,配樂用鑼鼓打擊樂器及嗩吶、長喇叭等吹奏樂器。場面十分壯觀,極具震撼性。
椏溪跳五猖具有人文內涵和藝術魅力,在中國民間舞蹈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原始舞蹈的雛形,藝人以信仰習俗,審美心理和對未來企盼的情感出發,憑藉兵器,手舞足蹈來表達民眾的美好企求,是漢民族民間保存完好的儺舞。保護和傳承跳五猖對研究高淳乃至江南地區的歷史、政治、社會、人文、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參考價值。

繼承與發展

早在1956年,椏溪跳五猖就參加了江蘇省民間文藝調演,並獲獎。1984年,縣文化部門就將椏溪"跳五猖"列入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普查重點,整理了椏溪跳五猖的有關資料,併入選《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後又列入《中華舞蹈志.江蘇卷》。如今,椏溪跳五猖豐富了農村廟會、節日文化活動,推動了農村文化旅遊,對推動農村與城市文化交流、彰顯地方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幾年,高淳縣對椏溪跳五猖採取了許多保護措施,加強了組織領導,穩定了演出隊伍,添置了活動設備,並安排了固定的排練場所。椏溪跳五猖多次進入省、市表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演出活動資料。椏溪鎮韓城村,被《揚子晚報》譽為“儺舞第一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