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炭疽病

我國栽培棗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近20年來由於種植棗樹經濟效益較高,棗樹栽種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僅山東濱州市和河北省黃驊市一帶冬棗這一品種,栽種面積就達100萬畝以上。隨著栽種面積的擴大,棗樹的病害防治也越來越受到棗農的關注。當前已進入7月中旬,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每年這個時候,炭疽病往往開始發生。筆者最近下鄉與棗農交談了解到,棗農對炭疽病的發病規律還掌握不清,故此撰文一篇,供棗農朋友參考。

發病症狀

果實染病後,病部或棗腰最容易受害,最初變為淡黃色,進而出現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黃褐色斑塊,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連片呈紅褐色,造成果實早落,早落的果實棗核變黑。天氣潮濕時,在病斑上形成黃褐色的小斑點,病果果肉變褐味道發苦,重者在曬乾後僅剩下果核和絲狀物連線果皮,不能食用。炭疽病果果肉糖分低、品質差,多數不能脫落,非感病部分果實可正常著色,近成熟時發病越來越重,炭疽病一旦在染有縮果病的實果上感染,果褐色病斑的發生非常迅猛,落果嚴重。棗吊、棗頭、棗股受浸染後,前期不表現症狀,而以潛伏狀態存在,病菌以菌絲體在殘留的早吊及棗頭、棗股上越冬,和病漿果一起成為次年的初浸染病源。

發病規律

棗炭疽病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發病較重。病菌借露水和風雨進行傳播,發病早晚與降雨早晚有關,如果6月份雨水較勤,往往從6月下旬就開始發病,乾旱年份發病則輕或不發生。

防治辦法

1.清理棗園,及時深耕,加強樹冠下土壤的通透性;同時全園普噴護樹將軍進行消毒處理。摘除殘留的越冬老棗吊,清掃掩埋落地的棗吊、棗葉,並進行冬季深翻;再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枯枝,以減少侵染來源。
2.藥物防治:進入7月中旬正是防治棗炭疽病的關鍵時期,可於7月上旬開始噴施800倍液的噻唑鋅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或1:2:200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次。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也可以噴50%的多菌靈7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防治炭疽病效果較好。

3.加強棗園管理,增施農家肥料,可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冬季每株施人農家肥30公斤。6—7月份施碳酸氫銨,花期及幼果期可結合治蟲、治病,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

生物防治

於發病前,一般在6月下旬,將靚果安150-3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機矽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同時添加一定量的滲透劑或內吸性較強的低毒化學藥劑噴施,消滅樹上病源;臨近發病期可結合棗鏽病的防治,於7月中下旬再噴一次;在發病期,一般為8月中旬左右,每10—15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