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實蠅

棗實蠅

棗實蠅CarpomyiavesuvianaCosta(異名OrelliabucchichiF rauenfeld,CarpomyiazizyphaeAgarwal&Kapoor),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寄主及分布:該蟲是一種危害棗屬ZiziphusMILL.植物的重要蛀果性害蟲,以幼蟲蛀食果肉進行危害,危害時果面可形成斑點和蟲孔,內部蛀食後形成蛀道,並引起落果,導致果實早熟和腐爛,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基本信息

棗實蠅棗實蠅
棗實蠅CarpomyiavesuvianaCosta(異名OrelliabucchichiF rauenfeld,CarpomyiazizyphaeAgarwal&Kapoor),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寄主及分布:該蟲是一種危害棗屬ZiziphusMILL.植物的重要蛀果性害蟲,以幼蟲蛀食果肉進行危害,危害時果面可形成斑點和蟲孔,內部蛀食後形成蛀道,並引起落果,導致果實早熟和腐爛,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物種信息

中文名稱:棗實蠅
學名:CarpomyavesuvianaCosta
屬於:雙翅目實蠅科咔實蠅屬
寄主植物:棗屬ZiziphusMill。
〖分布〗
國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鄯善縣、託克遜縣、吐魯番市)。
國外:義大利、模里西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國、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阿曼、波士尼亞、賽普勒斯、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

形態特徵

棗實蠅棗實蠅生活史
(1)成蟲:頭高大於長,雌雄的頭寬相同,淡黃至黃褐色。額表面平坦,兩側近於平行,約與複眼等寬。顏略較額 短,側面觀平直,觸角溝淺而寬,中間具明顯的顏脊。複眼圓形,其高與長大致相等。觸角全長較顏短或約與顏等長,第3節的背端尖銳;觸角芒裸或具短毛。短,呈頭狀。頭部鬃序:下側額鬃3對,上側額鬃2對;單眼後鬃、內頂鬃、外頂鬃、頰鬃各1對;單眼鬃退化,缺如或微小如毛狀;單眼後鬃、外頂鬃和頰鬃淡黃色,上對上側額鬃淡褐色,余全黑色。胸部:盾片黃色或紅黃色,中間具3個細窄黑褐色條紋,向後終止於橫縫略後;兩側各有4個黑色斑點,橫縫後亞中部有2個近似橢圓形黑色大斑點,近後緣的中央於兩小盾前鬃之間有一褐色圓形大斑點;橫縫後另有2個近似叉形的白黃色斑紋。小盾片背面平坦或輕微拱起;白黃色,具5個黑色班點,其中2個位於端部,基部的3個分別與盾片後緣的黑色斑點連線。胸部側面大部分淡黃至黃褐色,中側片後緣中間有一黑色小斑點;側背片部分黑褐色;後小盾片大部分黑色,中間黃色。胸部鬃序:肩鬃、溝前鬃、翅上鬃、翅後鬃、翅內鬃、小盾前鬃、背中鬃、翅側鬃和腹側鬃各1對;肩板鬃、背側鬃、中側鬃和小盾鬃各2對;背中鬃位於翅上鬃水平之前;鬃均發達,除肩板鬃和側鬃為黃色至黃褐色外,余均黑色。翅透明,具4個黃色至黃褐色橫帶,橫帶的部分邊緣帶有灰褐色;基帶和中帶彼此隔離,較短,均不達翅後緣;亞端帶較長,伸達翅後緣,帶的前端與前端帶於r1和r2+3室內相互連線成倒V形;前端帶伸至翅尖之後,邊緣的大部分一般由幾個小透明斑帶與翅前緣相隔。R4+5脈背、腹面裸或僅於徑脈結節上被小鬃;r-m橫脈接近dm室的中點。Cup室的後端角較短。足完全黃色;前股節具1~3根後背鬃和1列後腹鬃;中脛端刺(距)1根。雄蟲第5背板幾呈三角形,其寬度不足長度的2倍;第5腹板後緣向內成V形凹陷;雌蟲第6背板略長於第5背板。雄性外側尾葉後面觀超過第9背板長度的1/2;陽莖端中部大片幾丁化。雌性產卵管基節圓錐形,約與第5背板的長度相等;針突末端漸窄至尖銳,兩側具微細鋸齒。體、翅長2.9~3.1mm。
棗實蠅成蟲體黃色;觸角第一鞭小節短於臉區,背端部尖;胸部裂合線具4條白色或黃色斑紋;幼蟲體7—9mm,白色或黃色,長圓筒形,體壁柔軟,尾脊缺失;頭裂片發達,骨化的氣門蓋存在,基都有20—23個氣門孔;蛹體節11節,初蛹黃白色,後變黃褐色。
(2):圓形,黃色至黃褐色。
(3)幼蟲:蛆形,3齡幼蟲體長7.0~9.0mm,寬1.9~2.0mm;口感器具4個口前齒;口脊3條,其緣齒尖銳;口鉤具1個弓形大端齒。第1胸節腹面具微刺;第2、3胸節和第1腹節均有微刺環繞;第3~7腹節腹面具條痕;第8腹節具數對大瘤突。前氣門具20~23指狀突;後氣門裂大,長約4~5倍於寬。
生物學特性
該蟲繁殖能力強,世代重疊,1年發生代數因地區不同會出現差異,6—10代不等。成蟲多在9—14時羽化,白天交配產卵,晚間在樹上歇息,其卵產於棗果的皮下,卵為單粒,平均每雌可產19—22卵,每果產卵1—4粒,最多8粒;幼蟲孵化後蛀食果肉。相關資料顯示,1一2齡幼蟲是危害棗果的主要齡期,果肉比例、可溶性固體物質和總糖含量高且酸度、維生素C苯酚含量低的品種,易遭受棗實蠅的危害;蛹一般於上體下3—6mm的位置越冬。

危害特點

棗實蠅棗樹
棗是中國第一大幹果,棗樹面積100萬hm2以上,總產量25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9%,年產值200多億元,目前中國棗產品已出口亞洲歐洲北美洲非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新疆外,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均為主要棗產區,800萬農戶“靠棗吃飯”。
近年來西部大開發過程中,棗業發展已經成為農民增收、改善西部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向。目前新疆已經成為全國發展棗業面積最大的省區,未來3~5年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棗生產區。因此,應嚴格控制中亞地區貿易和旅客攜帶棗果進入中國,尤其對進入新疆吐魯番、和田和喀什等棗主產區的防範更加重要。同時,對甘肅、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中國棗產區進行全面監測,做到嚴防傳入以及疫情的早發現、早控制,以保護中國日益發展的棗種植業的安全生產。

發生規律

棗實蠅棗實蠅
棗實蠅是伊朗Bushehr省危害各種棗樹最為嚴重的害蟲,1997~1999年連續3年進行的野外調查,在大部分情況
下,棗實蠅產卵為單粒,但1個棗果內可以發現1頭幼蟲或者2~4頭幼蟲,最多可能有5~6頭幼蟲。幼蟲取食棗肉並向中間蛀食,導致果實提早成熟和腐爛,蛀果率可以達到30%~100%。在果園中,棗實蠅對處於不同地理方向上棗的為害程度不同,其蛀果率差異明顯,棗果受害最嚴重的是東邊,位於東、南、北、西4個方向的棗果受害率分別占23%,17%,15%和15%。幼蟲老熟後,脫離棗果落地在6~15cm深的土壤中化蛹,爾後成蟲羽化出土。
棗實蠅危害與果實重量、礦物質含量、可溶性固體物質含量、總糖含量成正比;而與酸度、維生素C和苯酚含量成反比。果肉比例、可溶性固體物質和總糖含量高、且酸度、維生素C和苯酚含量低的品種,更容易遭受棗實蠅的危害。

防治方法

定期撿拾受害落果並銷毀,清除棗園內以及棗園附近的野生棗樹;翻耕樹下和周圍土壤以消滅土壤中的幼蟲和蛹。成蟲產卵期用化學噴施敵敵畏或馬拉硫磷等藥劑進行防治。同時,套用引誘劑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進行疫情監測和大量誘殺(引誘劑+馬拉硫磷)成蟲,按每個誘捕器放入100mL誘劑,將誘捕器懸掛於樹上,放置密度以10個誘捕器/hm2。
伊朗曾引進1種繭蜂Fopiuscarpomyia(Silvestri)作為幼蟲的天敵控制棗實蠅,取得一定效果,同時發現1種新的寄生蜂BiosteresvandenboschiFullaway也是棗實蠅的寄生性天敵。

檢驗檢疫

棗實蠅檢疫
棗實蠅是2007年5月29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規定的中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入侵害蟲,危害各種棗類,以幼蟲蛀食果肉,通常可造成20%以上的產量損失,局部嚴重的可以致使全部棗果受害,嚴重影響棗產品質量和棗的整體商品價值。棗實蠅原產印度,現已擴散到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國模里西斯義大利等國,最近已發現入侵阿曼。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棗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99%,棗樹面積100萬hm2以上,因此需要特別警惕和預防棗實蠅的入侵危害。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