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大灰象甲

棗大灰象甲

卵長約1.2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為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褐色。 幼蟲體長約17毫米,乳白色,肥胖,彎曲,各節背面有許多橫皺。 蛹長約10毫米,初為乳白色,後變為灰黃色至暗灰色。

大灰象甲又稱大灰象、大灰象鼻蟲,屬鞘翅目、象甲科。
棗大灰象甲棗大灰象甲

大灰象甲廣泛分布於南北方各棗區,除為害棗樹外,還危害蘋果柑橘核桃板栗等。在棗樹上成蟲主要取食棗樹葉片,對棗苗和幼齡棗樹為害尤重;幼蟲先將葉片卷合併在其中取食,為害一段時間後再入土食害根部。

形態特徵

棗大灰象甲棗大灰象甲
成蟲體長8-12毫米,全體黑色,體表背部被有1層褐色、或灰黃、或灰黑色鱗片。頭管粗短,背面有3條縱溝。前胸背面密布刻點,後緣較平直。鞘翅近卵圓形,每鞘翅上各有10條縱溝。後翅退化。
卵長約1.2毫米,長橢圓形,初產時為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褐色。
幼蟲體長約17毫米,乳白色,肥胖,彎曲,各節背面有許多橫皺。
長約10毫米,初為乳白色,後變為灰黃色至暗灰色。

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份開始出土活動,先取食雜草,待棗樹發芽後,陸續轉移到苗樹上取食新芽、嫩葉。白天多棲息於土縫或葉背,清晨傍晚夜間活躍。成蟲不能飛翔,主要靠爬行轉移,動作遲緩,有假死性。可多次交尾,交尾時間較長,5--6月間經常可見到成對的成蟲靜伏於枝葉間。5月中下旬成蟲大量產卵,卵多產於葉尖處,並將葉片尖端從兩邊折起,把卵包於其中,卵為塊狀,每塊10餘粒至幾十粒不等,排列整齊。部分卵可產於土中。卵期7天左右,幼蟲孵化後先取食葉片,後入土取食植物根部,並在土中化蛹,羽化為成蟲後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成蟲發生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動遲緩、不能飛翔之特點,進行人工捕捉,先在樹下鋪塑膠布,振落後收集消滅。
(2)地面施藥在成蟲出土前於樹幹周圍地面撒噴灑50%辛硫磷乳劑300倍液,或噴灑48%天達毒死蜱800倍液,或撒施綠鷹(辛硫磷緩釋劑)每株成樹用藥15-20克。施藥後耙勻土表或覆土,毒殺羽化出土的成蟲。
(3)樹上噴藥成蟲發生期,於樹上噴灑48%天達毒死蜱1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2000倍液。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