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園橋

1484年(明成化十三年),兩縣協建木橋三孔。 清嘉慶年以後,由私人捐資,多次有協修,夾道種柳千株。 海豐縣知縣毆陽大勛,贈慶雲縣橋工張志賢等以匾額,題曰:“後先繼美”。

棗園橋,跨於今無棣鎮西慶、棣兩縣接壤的馬頰河上;東南銜接青坡路,是登、萊、青、三府赴京的要衝。1484年(明成化十三年),兩縣協建木橋三孔。此後相繼增築磚石,並於兩端修建馳道。清嘉慶年以後,由私人捐資,多次有協修,夾道種柳千株。海豐縣知縣毆陽大勛,贈慶雲縣橋工張志賢等以匾額,題曰:“後先繼美”。橋邊河畔,蒼松翠柏深處有王公祠,祀死於“土木之役”的明戶部尚書王佐。夾道綠柳楊翠柳,兩岸谷浪菽濤;橋下清流潺潺,魚游蝦戲,上行人絡繹;笠影幢幢,牧笛聲悠,逸與端飛,一派昇平氣象。
棗園橋,又稱“西橋”,清代杭州畫家費而奇有詩作《西橋牧笛》:“楊柳風來笛韻清,兩橋牛背一枝橫;牧人新得維魚夢,吹出豐年雅樂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