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巴丹鳳頭鸚鵡

棕櫚巴丹鳳頭鸚鵡

棕櫚鳳頭鸚鵡是很十分美麗且獨特的鳳頭鸚鵡,由於臉部沒有羽毛的特色與金剛鸚鵡一樣,所以又有人稱椰子金剛,牠們的喙部尺寸僅次於藍紫金剛,是體型很大的黑巴丹。喜歡用巨大有力的嘴剝開食用又大又硬的種子與堅果,水果、嫩芽、漿果也是主要食物。分布在紐幾內亞與周圍的島嶼,以及澳洲昆士蘭的約克角半島北部地區。

基本信息

整體概述

棕櫚巴丹鳳頭鸚鵡棕櫚巴丹鳳頭鸚鵡

棕櫚鳳頭鸚鵡是很十分美麗且獨特的鳳頭鸚鵡,由於臉部沒有羽毛的特色與金剛鸚鵡一樣,所以又有人稱椰子金剛,牠們的喙部尺寸僅次於藍紫金剛,是體型很大的黑巴丹,共有3種亞種─艾特瑞木斯棕櫚鳳頭鸚鵡AterrimusPalmCockatoo)、戈利亞棕櫚鳳頭鸚鵡(GoliathPalmCockatoo)、范沃特氏棕櫚鳳頭鸚鵡(VanOort'sPalmCockatoo),前2種較常見,戈利亞體型最大,艾特瑞木斯體型最小;棕櫚鳳頭鸚鵡在國外合法的售價非常的高,通常比藍紫金剛還貴,國外一隻人工繁殖鳥通常要7、8千元美金至1萬多元美金,以"鳥類飼養繁殖研究中心"(AviculturalBreeding&ResearchCenter--簡稱ABRC)為例,他們販賣人工繁殖的斷奶棕櫚鳳頭鸚鵡幼鳥來籌募棕櫚鳳頭鸚鵡保育基金,通常一隻艾特瑞木斯幼鳥售8000美元,而戈利亞售13000美元,由於在歐美非常稀少且不易繁殖所以他們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地理分布

分布在紐幾內亞與周圍的島嶼,以及澳洲昆士蘭的約克角半島北部地區。

飼養摘要

籠養的棕櫚鳳頭鸚鵡很活耀,一但適應新環境後即非常強壯,但若綁在站架上或小籠舍中則會顯的了無生氣,看似十分沉默與封閉,啃咬力強,提供新鮮的樹枝供啃咬,適應期可能有餵食的問題,是因食物改變與環境的改變所產生的問題,甚至不吃食物,這尤其易發生在野生鳥的身上,雖為大型鳳頭鸚鵡,但是他們和其它大型鳳頭鸚鵡比起來算安靜很多,不會常閒來無事的大聲清喉嚨;野生鳥在籠養幾年穩定後也常會發生不明死亡的情形。

繁殖

由於棕櫚鳳頭鸚鵡的繁殖本來就很困難,在歐美都很少見,而台灣與亞洲的棕櫚鳳頭鸚鵡幾乎都是走私的野生鳥,要繁殖成功非常困難,繁殖需要大的鳥舍,繁殖期間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一窩只產1顆卵,偶爾兩顆,孵化期約28-35天,羽毛長成約13-16個星期。

習性

在紐幾內亞的族群多棲息於熱帶雨林中,森林邊緣地帶、開闊稀樹的草原地帶等,澳洲族群分布在森林、尤加利樹林地及其鄰近的雨林區等地,有時單獨一隻活動,常成對或5、6隻聚集活動,牠們臉部的顏色會依情緒而改變,受驚嚇或興奮時會由粉紅色變深紅色,在澳洲,繁殖期約在8-2月,在紐幾內亞約在8月間;由於豐厚的利潤棕櫚鳳頭鸚鵡被盜捕至國際黑市的情形非常嚴重,加上棲息地破壞與當地人民獵殺他們作為食物,數量正在快速下滑中。

體形特徵

依亞種與性別不同約55-68cm(21.6-26.7吋)。

食性

用巨大有力的嘴剝開食用又大又硬的種子與堅果,水果、嫩芽、漿果也是主要食物。

相關亞種

艾特瑞木斯棕櫚鳳頭 戈利亞棕櫚鳳頭 范沃特氏棕櫚鳳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