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弧麗金龜

棉花弧麗金龜

棉花弧麗金龜,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學名Popillia mutans Newman,鞘翅目,麗金龜科。別名豆藍麗金龜、無斑弧麗金龜。分布除新疆、西藏、青海未見報導外,廣布全國各地。成蟲體長11~14mm,寬6~8mm,體深藍色帶紫,有綠色閃光;背面中間寬,稍扁平,頭尾較窄,臀板無毛斑;唇基梯形,觸角9節,棒狀部3節,前胸背板弧拱明顯;小盾片短闊三角形,大;鞘翅短闊,後方明顯收狹,小盾片後側具1對深顯橫溝,背面具6條淺緩刻點溝,第2條短,後端略超過中點;足黑色粗壯,前足脛節外緣2齒,雄蟲中足2爪,大爪不分裂。卵近球形,乳白色。幼蟲體長24~26mm,彎曲呈“C”型,頭黃褐色,體多皺褶,肛門孔呈橫裂縫狀。蛹裸蛹,乳黃色,後端橙黃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棉花弧麗金龜棉花弧麗金龜

中文名:棉花弧麗金龜

拉丁學名:PopilliamutansNewman

主要危害作物:棉花、玉米、高粱、大豆、月季、黑梅、玫瑰、芍藥、合歡、板栗、蘋果、彌猴桃等。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1~14mm,寬6~8mm,體深藍色帶紫,有綠色閃光;背面中間寬,稍扁平,頭尾較窄,臀板無毛斑;唇基梯形,觸角9節,棒狀部3節,前胸背板弧拱明顯;小盾片短闊三角形,大;鞘翅短闊,後方明顯收狹,小盾片後側具1對深顯橫溝,背面具6條淺緩刻點溝,第2條短,後端略超過中點;足黑色粗壯,前足脛節外緣2齒,雄蟲中足2爪,大爪不分裂。卵近球形,乳白色。幼蟲體長24~26mm,彎曲呈“C”型,頭黃褐色,體多皺褶,肛門孔呈橫裂縫狀。蛹裸蛹,乳黃色,後端橙黃色。

生物學特性

年生一代,以末齡幼蟲越冬。由南到北成蟲於5~9月出現,白天活動。安徽8月下旬成蟲發生較多。成蟲善於飛翔,在一處為害後,便飛往別處為害,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其發生量雖不如小青花金龜多,但為害期長,個別地區發生量大,有潛在危險。

為害特點

成蟲群集為害花、嫩葉,致受害花畸形或死亡。為害較普遍、嚴重。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

成蟲防治

成蟲數量較多時,可以噴施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0%吡蟲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防治。

幼蟲防治

藥劑處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加水10倍噴於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將該毒土撤於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2%甲基異柳磷粉每畝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製成毒土;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吠哺丹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每畝2.5~3千克處理土壤。

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50%對硫磷或20%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用25%辛硫磷膠囊劑或25%對硫磷膠囊劑等有機磷藥劑或用種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種衣劑包衣,還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蟲。

農業防治

秋季作物收穫後深翻土地,殺死蠐螬或使土壤中的蠐螬被天敵啄食。

分布

分布除新疆、西藏、青海未見報導外,廣布全國各地。

鞘翅目(三)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