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印度炭疽病

棉花印度炭疽病

棉花印度炭疽病,危害對象是 棉花、紅麻及黃麻。幼苗發病基都產生紅褐色縱痕,子葉病斑呈青灰褐色,水漬狀,後變褐色。合理輪作,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可預防該病。

編號 : 農作物 錦葵科 棉花 真菌病害
植物名稱 : 棉花
中文病名 : 棉花印度炭疽病
英文病名 : Cotton Indian anthracnose
病原類別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病原物Colletotrichum dematium(Pers.ex Fr.)Grove,異名C.indium dast.屬真菌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炭疽菌屬,印度炭疽菌。
形態特徵 : 病菌分生孢子盤剛毛多而長。分生孢子鐮刀形。尚未發現有性態。
危害對象 : 棉花、紅麻及黃麻.
分布 : 長江流域棉區發病較重。
侵染循環 :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殘體上越冬。
發病條件 :苗期持續低溫多雨,鈴期平均氣溫25-30℃,長期高溫,均可導致病害嚴重
發生。田間死苗高峰期常在苗出土後16d內,長出真葉後病死苗顯著減少。棉鈴幼齡階
段,發病率低,棉鈴日齡在25d以上容易發病.栽培粗放、蟲傷等均有利予病害的發生。
危害部位 : 幼苗、子葉。
危害症狀 : 幼苗發病基都產生紅褐色縱痕,子葉病斑呈青灰褐色,水漬狀,後變褐色;病斑較大,發展速度快,死苗多。與炭疽病的主要區別在於病部產生小黑點(分生孢子盤)。
防治方法 :
1.農業措施 合理輪作,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2.溫湯浸種 用3份開水加1份涼水,按水量與棉籽重量比為2.5:1的比例放人棉種,水溫保持在55-60℃浸泡0.5小時,撈出後晾乾即可播種。該法只能殺死種子上的病菌,防治炭疽病、紅腐病效果較好,防治立枯病等土傳病害還要用藥劑拌種。
3.藥劑防治 苗期發病可用20%稻腳青8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均勻噴霧;若將噴霧器噴頭中的旋水片取出,對準根莖部噴澆,效果也很好。蕾鈴期發病,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代森鋅800倍液均勻噴霧。(同棉花炭疽病
資料來源 :方中達主編. 中國農業植物病害.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董金皋主編. 農業植物病理學(北方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沈其益主編. 棉花病害(基礎研究與防治). 科學出版社,199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