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魚無人機

梭魚無人機

梭魚無人機是由由EADS公司軍用飛機分部負責研製的

研發背景

未來戰場上,無人機在執行情報收集、搜尋和監察等任務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最新型的無人機驗證計畫即“梭魚”無人機計畫的開展,EADS公司已經掌握了先進無人機和無人作戰飛機的關鍵技術,這將在未來的無人機計畫中發揮重要作用。

梭魚無人機 梭魚無人機

由EADS公司軍用飛機分部負責研製的“梭魚”無人機於2006年5月在柏林航展上首次展出,很多觀眾目睹了這個歐洲最大的無人技術驗證機。這架無人機最初的測試飛行是在西班牙的莫西亞(Murcia)進行的,無人機在這裡成功地進行了首飛,隨後就開始了驗證飛行計畫。飛行測試中,從起飛到降落,該無人機都是完全按照事先預置的程式飛行,地面監控站只是在過程中起到了監視的作用。“梭魚”無人機為將來發展可控的無人機提供了技術能力發展的平台,據參與該計畫的德國工程人員介紹,這架無人機只是作為一個技術驗證平台,將來也不會投入生產線,但是它該機身上聚集了EADS公司在無人機方面諸多新成果,是該公司未來無人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機型構造

在歐洲諸多在研的無人機計畫中,“梭魚”無人機是可說是一個龐然大物,該機長8米多,翼展超過7米,最大起飛重量達3.25噸,這已經超過了歐洲曾經研製、建造和試驗中的最大無人機。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全球無人機市場肯定會增長,EADS公司確信自己在這個領域內能占據領先位置,“梭魚”顯示了該公司在這方面的開發能力和領先者的地位,並且可以為將來敏捷的、自動化的飛行以及基於網路能力的無人機系統提供完整的測試平台。

由於現在戰場上對無人機的要求非常高,一架無人機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必須具備相應的工具平台、有效載荷,數據鏈和數據處理系統,以及地面站等各種要素,並且所有的要素必須要相互作用,也必須符合最高的安全標準。最終,“梭魚”無人機的展示飛行也通過兩個要素來調整,首先是“傳送系統”,目標就是找到操作這樣大小的無人機所需要的最好的和可能的結構體系,因為在確定飛機最大有效載荷的前提下。必須確定飛機最小的機身規格及其飛行標準,按照這個原則,“梭魚”無人機的最大有效載荷超過300千克,這也是歐洲當前在研無人機系統中最大的。其次就是該無人機必須獲得第2類飛行資格證書,即在擁有軍方的適航許可同時。還要獲得民用的適航許可,這在歐洲也是第一次,其他的無人機只要獲得軍方的適航許可就行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梭魚”未來的任務範圍將非常廣。

綜合性能

“梭魚”無人機計畫項目組負責人之一皮特。漢克爾在談到該無人機時說,除了大小之外,未來戰場上真正大量需要的無人機與現在人工遙控的無人機之間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必須具備完全自主飛行能力。該項目的另一個負責人,主管該無人機任務程式開發的湯姆斯。格特曼說。“梭魚”的整個任務飛行過程,包括戰場規避機動,都是預先程式化的:即事前對任務進行精確定義和分析,然後將目標數據輸入任務系統 電腦。目標指令下達者,我們稱之為“飛行員—可以利用電腦演示飛行和執行任務程式,通過滑鼠和鍵盤輸入任務指令,同時也可以輸入高水平的指令,比如操縱起飛,降落或者改變過程。隨著技術的完善,未來的“梭魚”無人機將具備自主飛行能力,並且可以通過數據鏈隨時接收新的任務數據,增強任務機動性。未來使“梭魚”具備較強的戰場感知能力,可以隨時更改任務模式,具備自主飛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從搜尋情報的狀態轉換為監視偵察狀態,該機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所使用的任務設備都將發生變化,而這些轉變在當前還必須通過地面指令來實現。原則上說,無人機能夠在起飛到降落的過程中實現完全自主飛行,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飛行就要包括對戰場態勢的感知,並迅速做出變化,隨著任務的改變而改變飛機的飛行狀態,EADS的工程人員正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未來的戰場無人機作戰系統中,容易導致整個系統失效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平台本身的機械故障,另一個就是因數據傳輸出現障礙導致的控制失效,因此要保證無人機整個系統都具有高可靠性,包括中央計算機在內的主要機載子系統都要考慮採用冗餘設計,安裝備份系統。“梭魚”無人機的飛行控制系統,目標電子設備,導航系統都要採用雙冗佘度設計,按照皮特·漢克爾的說法,“這種方式能給我們最大的可靠性和安全感。”除此之外,無人機要實現自主飛行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機載導航系統具有不依靠地面設備支持的獨立操控能力,為此,設計人員為“梭魚”無人機安裝了無線電導航裝置。“梭魚”無人機通過一種特殊的無線GPRS導航系統,在歐洲少數幾個地面系統的幫助下,就能實現精確定位與飛行導航。

同歐洲其他無人機相比,“梭魚”無人機具有出色的氣動布局和外形設計,該機採用V形尾翼, 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背。另外,該機幾乎所有的邊緣和折角都沿一個方向設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機身的雷達反射,從而降低無人機被雷達發現的幾率,而EADS公司的最終目標,則是使該無人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與美國的F一22戰鬥機處於同一水平。儘管同實現飛機的安全飛行相比,機身的外形及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但是出於提高飛機的戰場生存性能考慮,採用隱身設計不失為一個兩全的方案。

“梭魚”的這種氣動外形先後在法國、瑞典、德國進行了多次風洞測試,結果顯示其飛行性能完全能夠滿足設計需要。 作為一個技術驗證平台,“梭魚”無人機不但要驗證其外形和機身結構是否實用,更主要的是機載電子設備的測試。該機的機載電子設備系統都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根據任務需要將任務模組組合到機身上。在目前的計畫階段,包括光電紅外感測器,雷射目標指示器,發射體定位系統,以及合成孔徑雷達都將被裝備進設備艙,在後期的試飛中進行測試。

歷史沿革

“梭魚”,希望永存

無人機系統的技術發展道路是漫長而又曲折的,但是EADS公司成功邁出了第一步,他們在“梭魚”無人機項目上艱苦工作了3年終於取得了大的進展。基於其研究成果。

2003年1月,以皮特·漢克爾和湯姆斯·格特曼為首的項目組開始制定“梭魚”無人機系統的詳細技術指標,此後的一年裡,該無人機系統的所有組成部分的技術指標都確定了下來,並且選出了合作夥伴和系統供應商。

2004年初,首套“梭魚”無人機系統的製造工作在德國的奧格斯堡正式開始。由於“梭魚”無人機的機身主要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所以為了節省時間,工程人員使用EADS獨自開發的“真空輔助複合材料加工”技術,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機身的製造工作。機翼部分也是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在西班牙的格特費(Getafe)製造完成後於2004年冬季運到了奧格斯堡。“梭魚”無人機上的金屬材料部件非常少,只有主起落架和機翼加強桿等幾處。

當飛機機身結構的安裝工作即將完成時,機載子系統的安裝工作也正式展開。截至2004年夏季,在德國的Ottobrum,包括中央計算機、在系統計算機、導航系統以及飛控系統計算機在內的所有機載子系統都安裝進了機身內部的試驗艙中。在安裝到“梭魚”無人機上之前,這些機載系統都已經在一架Do.228飛機上進行了飛行測試,其中重點測試了機載導航系統、同任務計算機相連的雷射高度儀、飛控系統計算機和機載數據鏈系統。另外工程人員還對數據鏈的傳輸速度進行了地面測試,其滿負荷狀態下完全可以滿足任務需要。

2005年3月,製造完成的“梭魚”無人機運抵曼興(Manching)。一個月後,Do.228試驗機再次進行飛行試驗,這次主要是測試“梭魚”無人機系統的完整的航電系統。同時,針對該機機身結構的各項測試也相繼展開。2005年5月底,參與“梭魚”無人機研製計畫的工程人員在試飛基地,導演了一次地面模擬飛行試驗,此後這樣的試驗相繼進行了很多次。這還要用來測試飛機系統的綜合性能,以及與地面控制站的通信聯繫。三個月後,由加拿大普·惠公司為該機生產的JTl 5D一5C發動機安裝完畢,發動機推力14千牛,這是該機製造工程中的另一個重大節點。此後,Do.228在西班牙的莫西亞基地(Murcia)再次對“梭魚”的機載任務系統進行了飛行測試,並且在飛行過程中驗證了數據鏈的傳輸能力。

2006年1月6日,“梭魚”無人機在曼興進行了第一次地面滑跑試驗,到操縱人員輸入發動機點火指令後,發動機準確點火。另外操縱人員還對飛機的操縱面進行了測試。此後,這樣的地面滑跑測試相繼進行了20多次,各項機載設備都表現正常。2個月後,參與“梭魚”研製計畫的德國工程人員同該機一起到達西班牙的莫西亞,為該機的首飛作準備,該機在這裡完成了首飛前的最後一次全系統測試。2006年4月2日,操縱人員輸入指令後,“梭魚”無人機準確點火併開始向前滑行,隨著操縱人員變換指令,飛機騰空而起並平穩爬升,該機的首飛取得成功。在此後的20多分鐘裡,“梭魚”無人機根據之前輸入的程式,準確完成了所有的各個飛行動作,最後準確地返回地面。

2006年9月23日,“梭魚”無人機在一次正常試飛中墜毀,被EADS看成是“在占領世界無人機市場領先地位”上的重大損失。儘管如此。EADS公司並沒有停止這方面的研究,現在,該公司已經開始了下一架“梭魚”無人機的製造工作,並且之前在上一架驗證機上所取得的諸多成功都將套用在的新飛機上,EADS公司下定決心要在無人機領域搶占先進,準備同美國製造商和英國BAE公司爭奪未來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