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

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種,人生的路也不只一條等著我們發現。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英語諺語。古羅馬原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公元8世紀起,羅馬成為西歐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聖者絡繹不絕。更有趣的是,古羅馬統治者為了調兵遣將的方便,下令在大道的兩旁種上大樹,以便為行軍的士兵遮擋炎熱的陽光。

英文原話

羅馬城羅馬城

All Roads Lead to Rome

諺語釋義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英語諺語。出自羅馬典故。古羅馬原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羅馬帝國為了加強其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據史料記載,羅馬人共築硬面公路8萬公里。這些大道促進了帝國內部和對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紀起,羅馬成為西歐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聖者絡繹不絕。據說,當時從義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更有趣的是,古羅馬統治者為了調兵遣將的方便,下令在大道的兩旁種上大樹,以便為行軍的士兵遮擋炎熱的陽光。 相傳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最早出自羅馬皇帝尤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 331-363)之口。尤里安是君士坦丁一世(約280-337)之侄。他博學多才,集學者、作家和將軍於一身。在位期間(360-363)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並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聖廟。其本人信奉異教,是君士坦丁之後唯一的非基督教徒帝王。因此教會稱他為"叛教者"(apostate)。

條條大道通羅馬可喻為:達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

在漢語成語也可以是:殊途同歸,或俗話中的:水流千里歸大海相似。

歷史典故

All Roads Lead to Rome

這句話出自西哥特王阿拉里克;

公元五世紀前後,西羅馬帝國內政腐敗,而日益強悍的日耳曼族群勢力則嚴重威脅著羅馬;

日耳曼族群中最有實力的西哥特王阿拉里克一直想要攻占羅馬,但是屢屢敗於西羅馬將軍斯提里科之手;

雙方交鋒近十五年,阿拉里克每每都被斯提里科打的大敗;

雖然屢戰屢敗,但阿拉里克從未放棄;

善敗者終勝,公元407年,西羅馬皇帝霍諾留自毀長城,以反叛罪殺死斯提里科;

當時身在斯洛維尼亞的阿拉里克得到斯提里科被殺的訊息後,仰天大笑:“終於沒有人能阻止我去羅馬了。”

當他手下的將軍問:“不知大王打算走哪條路去羅馬?”

西哥特王哈哈大笑,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All Roads Lead to Rom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