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擊案

梃擊案

梃擊案,發生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當時,神宗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鄭貴妃生子常洵。開始,因鄭貴妃得寵,神宗想違背“立嗣以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這時,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結果以瘋癲之罪公開殺死了張差。又在宮中密殺了龐、劉二太監,以了此案。最後,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背景

太和殿太和殿

在中國歷代皇朝的禮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長子為太子,而

皇后無所出時,則以年長者為太子。雖然明朝數代皇帝經過特別情況而被立為帝(明成祖起兵篡奪侄兒惠帝的帝位,明代宗景泰帝因明英宗被俘而被大臣擁立,明世宗因明武宗無子而入繼大統。),但明朝亦仍然依襲這套禮制。

明神宗萬曆帝在位期間,由於王皇后無子,故朝臣主張立年長子為太子,皇長子朱常洛,萬曆十年出生,是神宗宮女所出。皇三子福王朱常洵,萬曆十四年出生,是神宗寵愛的鄭貴妃之子,神宗希望福王為太子,鄭貴妃亦不斷向神宗進言。但朝臣堅持立朱常洛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也支持立朱常洛。

最初神宗不斷拖延,弄至皇長子十歲時,因為儲位未定,不能就學讀書。神宗雖然處分一些支持皇長子的大臣,但東林黨也支持皇長子,使支持皇長子為太子的聲勢更大。萬曆二十九年,皇長子朱常洛二十歲,神宗在無法拖延下終於策立常洛為皇太子,常洵為福王,封地為洛陽。

國本之爭,演變成皇帝與士紳大臣的勢力之爭。結果,鄭貴妃忍無可忍,終於爆發明朝立國以來最嚴重宮廷仇殺事件——梃擊案。

詳細介紹

裝瘋賣傻

光天化日之下,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朱常洛馬上把此事報告給萬曆皇帝。在此之前,這位老皇帝已經多年不臨朝了,他當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巡視皇城御史劉廷元按律當場審訊。男子名叫張差,可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顛三倒四,像一個瘋子。

御史再三訊問,可張差總是胡言亂語,什麼吃齋、討封,問了數小時,也沒將實情供出。審判官不耐煩把他交給了刑部定論。交到刑部後,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審。

這時張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鄰居李自強、李萬倉等人欺負了,他們燒掉我的柴草,我非常氣憤,就打算到京城告狀,擊鼓伸冤。於是我就在4月中旬來到京城。我是從東門走進來的,但我不認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兩個男子,給了我一根棗木棍,告訴我拿著這根棗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宮宮門了,還打傷了許多人,最後被捉住了。”胡士相仍然難下結論,他認為張差是瘋癲之人,於是把情況上奏了萬曆皇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看出了蹊蹺。有一天,王之寀為牢中犯人分發飯菜,覺得張差決不像瘋癲之人。於是他決定再次審訊張差。為了讓他說出實情,王之寀對張差說:“你說實話,就給你飯吃,要不然就餓你。”張差低頭不語,過了一會兒說道:“不敢說。”王之寀當即命牢中其他獄吏迴避,只留兩名獄卒在旁,親自對他進行審問。在威逼之下,張差說出了實情,牽出驚天陰謀。

太子之爭

朱常洛是萬曆皇帝長子,但不是皇后所生。萬曆皇帝與一位王姓宮女有染,宮女懷上了孩子,可是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她。

萬曆皇帝真正寵幸的是鄭貴妃。她在14歲的時候就成為19歲的萬曆皇帝的寵妃。她美貌而且聰明機警,敢於毫無顧忌地挑逗、嘲笑萬曆皇帝,同時又能傾聽皇帝訴苦,她為皇帝生下了兩個孩子,其中皇三子朱常洵最為萬曆皇帝所喜愛。因此,萬曆皇帝真心希望朱常洵繼承皇位,但是依照祖訓,應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立太子

萬曆皇帝萬曆皇帝

大臣們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早立太子,免生禍亂。後

來,朱常洛被正式立為太子,此時他已20歲。鄭貴妃一班人並不死心,朱常洵同年10月被封為福王,按道理應該離開京城,到屬地洛陽就任。但在鄭貴妃的要求下,他卻遲遲沒有離京,總在伺機尋找機會。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並不穩固,雙方明爭暗鬥,直至發生張差持棍大鬧慈慶宮。

誘供成功

據張差講,他本名叫張五兒,父親已經去世,比較近的親戚有馬三舅、李外父等人。他們讓他跟著一個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後就能給他30畝土地。於是他就跟老公公到了京城,來到一個大宅子又來了一個老公公,請他吃飯,並囑 咐他說:“你先衝進去,撞著一個,打殺一個,殺人也無妨,我們自會救你。”吃完飯,領著他經過厚載門,進了慈慶宮,看門的不讓進,就把看門人打傷了。

後來他就被逮住了,再問老公公是誰,張差就不說話了。

萬曆皇帝一聽,似乎還有隱情,命令員外郎陸夢龍再次提審張差,並引誘他:如畫出入宮的路徑,說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僅可以免除他的罪過,而且可以償還他被燒掉的柴草。張差信以為真,於是說:“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薊州井兒峪。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實際上是修鐵瓦殿的龐保。三舅和外父常到龐保住的地方送灰,龐保、劉成兩個人在玉皇殿前商量,還有我三舅、外父,他們逼我拿著棍子打進宮中。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謀的還有姐夫孔道。”隨後又畫出入宮路徑。

莫衷一是

陸夢龍馬上派人調查取證,逮捕了馬三道等人,經核實,張差說的基本無誤。但是龐保、劉成二人,僅是兩名太監,地位低下,單憑他們不可能有如此膽量。可他們均是鄭貴妃的內侍,莫非此事是鄭貴妃背後指使?一時間朝野譁然,紛紛猜測,都懷疑鄭貴妃想要謀殺太子,以便扶立福王。訊息傳開後,太子和鄭貴妃先後趕來見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看到雙方如此對立,指著鄭貴妃說:“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脫,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到父親生氣,又聽出話中有音,只得將態度緩和說:“這件事只要張差一人承擔便可結案。請速令刑部辦理,不能再株連其他人。”萬曆皇帝聽後,頓時眉開眼笑,頻頻點頭:“還是太子說得對。”萬曆皇帝見牽扯到鄭貴妃,不想再追查下去。最後,張差被處死,馬三道等人被發配邊疆,龐保、劉成兩人暫時沒有追究。一場梃擊案最後就這樣不了了之。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真的是鄭貴妃嗎?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不管怎樣,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明朝三大迷案之一。

影響

鄭貴妃策動梃擊事件,因東窗事發使鄭貴妃勢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相關史料

1.^《明季北略》(卷1):“初萬曆四十三年乙卯五月初四日,驀有男子闖入東宮,以梃掊仆守門內侍一人,韓永用等呼集執之,送部鞫審。是犯姓張名差,御史劉廷元疏言跡涉風魔,貌如黠猾,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定為風癲,提牢官王之采重加訐問,言有馬三道誘至龐、劉二太監處,語多涉鄭國泰。國泰出揭自白。”

2.^ 《明季北略》(卷1):“科臣何士晉請窮其事,上大怒因召百官進。百官膝而前,時太子、三皇孫俱侍。上曰:昨有風癲張差突入東宮傷人,此是異事,與朕何與?外庭有許多閒說,爾等誰無父子,乃欲離間我父子耶?止將有名人張差、龐保、劉成,即時凌遲處死。其餘不許波及無辜一人。尋執太子手,示群臣曰:此兒極孝,我極愛惜他。時御史劉光復伏於眾中,喜極揚言曰:陛下極慈愛,太子極仁孝。因班聯稍後,聲頗高,上誤以為別有所爭。命中涓拿下,承旨者梃杖交下,上令押朝房待旨。怒稍夷,又以手約太子體曰:彼從六尺孤,養至今成丈夫矣。我有別意,何不於此時更置。至今長成,又何疑耶?尋誅張差於市,斃龐、劉於內庭,事遂寢。於是罷王之采官,補何士晉於外。”

3。《明史列傳》其後“梃擊”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張差獄情,詞連貴妃宮內侍龐保、劉成等,朝議氵匈氵匈。貴妃聞之,對帝泣。帝曰:“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貴妃向太子號訴。貴妃拜,太子亦拜。帝又於慈寧宮太后几筵前召見群臣,令太子降諭禁株連,於是張差獄乃定。神宗崩,遺命封妃皇后。禮部侍郎孫如游爭之,乃止。及光宗崩,有言妃與李選侍同居乾清宮謀垂簾聽政者,久之始息。

4,《明史神宗本紀》四十三年春正月乙丑,徐州決河工成。三月丁未朔,日有食之。夏五月己酉,薊州男子張差持梃入慈慶宮,擊傷守門內侍,下獄。丁巳,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揭言張差獄情,梃擊之案自是起。己巳,嚴皇城門禁。癸酉,召見廷臣於慈寧宮。御史劉光復下獄。甲戌,張差伏誅。

5,《明史光宗本紀》三十一年,獲妖書,言神宗欲易太子,指斥鄭貴妃。神宗怒。捕逮株連者甚眾,最後得皦生光者,磔之。獄乃解。四十一年六月,奸人王曰幹上變,告孔學等為巫蠱,將謀不利於東宮,語連鄭貴妃、福王,事具《葉向高傳》。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薊州男子張差持梃入慈慶宮,事復連貴妃內璫。太子請以屬吏。獄具,戮差於市,斃內璫二人于禁中。自是遂有“梃擊”之案。

相關影視

明宮謎案:以明朝晚期的“妖書案”、“詛咒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幾大疑案為線索,以立儲、皇權交替為關鍵點,講述了明朝萬曆、泰昌、天啟年間二十年中圍繞宮廷的權力鬥爭,表現出君臣、父子、夫妻、同僚在權力面前交錯的黨爭關係及體現出來的複雜情感,描繪出明朝危在旦夕的夕陽晚景。 該劇著重暴露了明朝權力交替制度的弊端及吏治腐敗、黨派鬥爭、宦官專權、特務橫行等一系列政治亂象,批判了黑暗的宮廷鬥爭,並諷刺了大臣們的愚忠。與此同時,用俯視的角度向觀眾展現了皇室的家庭生活,及夫妻之間、長幼之間的情感糾葛。 撲朔迷離的疑案、明爭暗鬥的政局能吸引眾多觀眾,而其中表現出的真實而複雜的人性,更能讓人深思。

集數:38

編劇:劉建業、孫卓

導演:孔笙

張晨光 (中國台灣) 朱翊鈞
蕭 薔(中國台灣) 鄭貴妃
高 鑫 裴文中
馬恩然 陳 矩
劉 歡 朱常洛
桑葉紅 玉 萍
孫 寧 郭正域
洪宗義 王 安
宗峰岩 史 良 朱常洵
徐 幸 王恭妃
薛曉龍 劉公公
劉毓濱 沈一貫
李 雪 孔 學
鄭毓芝 李太后
劉燕燕 皇 後
曾 靜 朱 X
廖丙炎 沈 鯉
王建國 崔文升
許敬義 龐 保
徐 馳 劉 成
吳爾浦 鄭承憲
苗 克 鄭國泰
孫小會 鄭夫人
穆 丹 春 梅
王湧泉 沈令譽
童仲奇 趙士禎
徐巧敏 郭 氏
石黎明 陳汝忠
劉廣厚 達觀和尚

晚明三大迷案

案名
案情
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中午,一名30多歲的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明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逢人便打,擊傷守門官員多人
紅丸案 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光宗服後死去。有人懷疑是神宗的鄭貴妃唆使下毒,鏇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
移宮案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朝臣們強烈反對。朝臣們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