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村鄉

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39859人。屬革命老區,由於歷史的原因,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插花貧困鄉。

基本信息

梁村鄉
梁村鄉

梁村鄉位於南樂縣境西部衛河西岸。

西、北兩面分別與河北省的魏縣、大名為鄰、南隔衛河與元村鎮相望,東隔衛河與寺莊鄉毗連。位於南樂縣西部衛河西岸,西與河北魏縣接壤,北與大名毗鄰,南隔衛河與元村鎮相望,東隔衛河與寺莊鄉毗連,是個兩省三縣的交界處。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39859人。屬革命老區,由於歷史的原因,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插花貧困鄉。 梁村鄉西部有吳村,村北有倉頡陵廟,為古昌意城(俗稱昌城),東魏於此設昌州。鄉西部有漳河經流,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自魏縣南境入,今乾涸。北部八村自古貧困,水質含氟量較高。 梁村鄉代碼:410923207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梁村、邵莊村、宋莊村、申莊村、東郭村、大郭村、張村、西王村、安莊村、梁村鋪村、千佛村、吳村、前翟村、後翟村、袁莊村、孫莊村、北張莊村、韓莊村、玉皇廟村、吳家莊村、西崇町村。 梁 村 為梁村鄉政府駐地,距縣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 佛 屬梁村鄉。該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內塑佛像4尊,俗稱千佛寺。明初姚張諸姓,從山西遷此寺旁建村,以寺為名,故名千佛。 吳 村 原名史官村、吳家樓,距縣城西北18公里,今屬梁村鄉。村北有倉頡陵廟,倉頡陵,為仰韶和龍山文化遺址。相傳黃帝之子昌意封於此,建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生於斯,葬於斯,現有倉頡陵廟和造書台。西漢初於此置樂昌縣。晉改昌樂,北魏置昌樂郡,東魏郡廢,只存昌樂縣。唐武德六年遷縣治於谷村一帶。 邵 莊 距縣城西北13公里衛河西岸,今屬梁村鄉。該村南有一高台,台上舊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蔭,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有廟會。相傳宋時黃河泛濫,守堤官三女兒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築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廟,以示紀念。 中共梁村鄉委員會和梁村鄉人民政府駐梁村鋪. 鄉供銷社,糧管所,營業所,信和社,郵電所,衛生院,梁村鄉中學,教育組,派出所,稅務所設此。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於"以人為本求發展,真抓實幹搶速度,辦實事,樹形象,促 穩定"的基本工作思路.以搶的姿態抓機遇,加快發展,以拼的精神,爭速度,實現了趕超的新跨越,使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投資230萬元,鋪修公路二十公里,形成了梁村北通大名,南接安濟線,東通寺莊,西接魏縣的四通八達的交通局面.村村開通了程控電話,便利的交通通訊條件,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鄉的個體私營經濟達到700餘家,56輛客運小客車組成梁村客運公司,8個麵粉廠,7個磚瓦廠,6個予制廠,8個養豬場等帶動著全鄉經濟的發展.北八村商貿小區,梁村鋪商貿中心,大郭村商貿工業區作為全鄉北,中,南三個商貿交流中心.鄉一中投資150萬元,新建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教學校.東郭村希望國小教學樓投資90萬元,建築面積1170平方米,成為全縣教育系統的亮點工程.北八村希望國小投資40萬元,98年一舉通過省政府"普九"達標驗收.梁村鄉衛生院,地稅所,派出所,郵電大樓,營業所辦公樓,鄉機關黨校均在全縣屬領先水平。 梁村鄉地部與東境有收河流經,土質肥美,舊有"南樂縣糧倉"的美稱,盛產小麥,穀子,玉米及豆類,北部8個村有種植西瓜的優庚傳統.近年來,大力推廣一年三熟的"麥瓜棉"間作套種新模式,西瓜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形成了兩省三縣交界的西瓜生產基地,以“個大,皮薄,瓤甜,無仔"的特色在兩省三縣主享有盛名,獨具特色.中部形成了"張村的300畝小雜果生產",千佛的千畝甜瓜生產,吳村的仔豬生產,梁村的商貿運輸專業村,邵莊的蘋果高產示範園"一村一業農業生產新格局.南部形成了萬軒高產示範園區,全鄉3000畝蘋果生產自96年連續三年產量評估全縣第一,尤其是邵莊果農武林俠以10500斤的產量奪得全縣高產地塊第一名,奪取縣"開發優勝杯"。 鄉黨委,政府連續三年實施"百眼機井"工程,全鄉新打機井500多眼,使農田水利條件根本改善,連續三年夏秋糧單產增幅均居全縣第一,被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夏糧生產先進單位".平原綠化一舉通過省,市達標驗收,被授予"平原綠化達標鄉"獎牌,以養豬為主導產業的畜牧產業化已具雛形.98年的第二輪土地延包和第三屆村委換屆均居全市81個鄉鎮的榜首,梁村人民有外出打工的優統,廣大婦女從事廢舊物品收購,"巾幗建功"活運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授予"巾幗建功先進鄉".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心思定,人心思平,人心思上,自96年全鄉無有赴縣以上上訪,實現了上訪空白鄉.社會治安穩定,無重大弄事案件,農村基層組織健全,全鄉無有一軟癱支部,全鄉一派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梁村鄉現任黨委書記李洪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梁村鄉現任黨委書記李洪順,政府鄉長何振方,領導班子共19人,平均年齡35歲,大專以上12人,是一個所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化,的領導集體.鄉黨委,政府下設行政五大辦公室,事業九站:黨政辦公室 ,財經辦公室,農業辦公室 ,科教文衛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 ,不利站,農經站,農機站,農技站,林業站,計生站,文化站,畜牧站,廣播站。 梁村鄉地西漢時為樂昌縣近,晉屬昌樂縣,東魏屬昌州,隋改繁水,唐仍稱昌樂,稱昌城鄉,其北部翟村一帶為臨繁鄉,唐時已有梁村村名.明朝全縣設35鄉,今邵莊一帶稱晉賢鄉,不久,鄉改里,里名乃襲用鄉名,清朝改里為社.1949年共和國成立,全縣分6個區,83個鄉,梁村鄉屬第五區.1956年成立鄉鎮,始有梁村鄉,鄉政府機關駐梁村,為全縣12個鄉鎮之一.1958年鄉改人民公社,梁村鄉遂為梁村公社,公社由梁村遷到梁村鋪東.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梁村仍為鄉。 梁村鄉西部有吳村,村北有倉頡陵廟,屬寶貴歷史遺產,今省市縣欲對倉頡廟夏原,建中國漢字博物館,弘揚民族文化,成為一旅遊景觀.鄉西部有漳河流經,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自魏縣南境入,今涸。 北部八村屬貧水區,水質含氟量較高。 武兵強。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梁村鄉

梁村鄉是延安市寶塔區轄鄉。1972年設梁村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市區北,距市區52公里。面積83.2平方公里,人口0.7萬。轄小劉溝、劉里溝、王莊、梁村、燕溝、呼家灣、高莊、蘭塌、王家圪嶗、劉坪、裴渠、北裴莊、劉小溝、石溝、石家溝、賈家窯子、郭家石畔、前新民村、後新民村、史家石畔、沙塔坪等23個村委會。農產有谷、豆、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