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邵氏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年邵氏電影]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英文:The Love Eterne)是一部1963年由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改編自知名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由李翰祥自編自導,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全部歌曲皆採用黃梅調演唱,曲曲流傳皆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全片黃梅調金曲數十首已成永恆經典,幕後主唱者為靜婷和凌波。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視為1960年代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在全中國陸港台和東南亞地區紅極一時,影響深遠。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續上映三月不輟,創下中西電影最佳票房紀錄,在台北售票數占人口的九成。在第二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該片更一舉囊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音樂、最佳剪輯及演員特別獎等六項大獎。 也榮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音樂、最佳錄音獎。 這部電影也是影響李安導演最大的電影,李安美譽為中國電影美術造詣最佳的電影。後來李安拍攝奧斯卡最佳電影《臥虎藏龍》引用了這部電影的許多技巧和情景。

劇情介紹

1963年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 1963年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

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鎮祝員外有女英台(樂蒂),貌美才高,求學心切。於是說服父母赴餘杭讀書。途中邂逅會稽梁山伯(凌波),兩人情投意合,折柳代香,結為兄弟。三年同窗,兩人情逾骨肉,梁山伯一直不知拜把兄弟原為女子,祝英台卻漸漸愛上這個義兄。祝員外見女兒三年不回,連書催歸,祝英台只好退學。臨行前托師母(高寶樹)為媒,代為撮合。梁山伯回到書院,得悉真相,飛赴祝家鎮。誰料祝員外早已將女兒許配馬 太守之子文才。祝英台百般哀求,無奈父親執意不肯退婚,梁山伯來遲一步,晴天霹靂。回去之後,梁山伯相思成疾,一病不起。祝英台驚聞噩耗,痛不欲生。出嫁途中,祝英台脫去吉服,到梁山伯墓前哭祭。突然天地變色,墳墓裂開,祝英台投墓殉情。兩人化作一雙彩蝶,永不分離。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曹珩
製作人曹珩
監製邵逸夫
導演李翰祥
副導演(助理)高立、王月汀、胡金銓
編劇李翰祥蕭銅 王卜一宋存壽王月汀
攝影賀蘭生
剪輯姜興隆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樂蒂祝英台
凌波梁山伯
任潔銀心
李昆四九
井淼祝父
高寶樹師母
歐陽莎菲梁母
楊志卿老師
陳燕燕祝母
蔣光學生
關山學生
丁寧學生
谷峰花轎子樂手

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中國香港 Hong Kong 1963年4月3日

美國 USA 1965年1月15日

獲得獎項

第2屆台灣金馬獎 最佳影片

第2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李翰祥

第2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樂蒂

第2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剪輯 姜興隆

第2屆台灣金馬獎最佳音樂 周藍萍

第2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

影片評價

《梁山伯與祝英台》注重細節的刻畫和人物內心的描寫,將草台相遇、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相會、英台哭墳、化蝶雙飛這些經典橋段組織得嚴密完整。前半部分拍攝得情趣盎然,後半部分轉而催人淚下,感人肺腑 。 (中國日報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