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謙

至“憲宗元和中,始置樞密使二人”,“劉光琦、梁守謙皆為之”。 也不是二人同置,劉光琦元和元年“知密”。 梁守謙於元和四年接任其職事。

梁守謙(779~827)字虛巳,安定(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宦官。官至右神策軍麗罩中尉開府俄同三司行右衛上將軍知內侍省事上柱國鄰國公。太和元年(827)病暴卒,時年49歲。

人物簡介

梁守謙為安定人,唐德宗貞元末年入宮,歷任內府局令、學士院使、掖庭局令、內常侍等職。憲宗元和四年,“總樞密之任”。十一年冬,討淮西吳元濟,以梁守謙為行營招討都監。次年五月,“詔命口闕,卻秉機務”。然未置使,至“憲宗元和中,始置樞密使二人”,“劉光琦、梁守謙皆為之”。也不是二人同置,劉光琦元和元年“知密”。梁守謙於元和四年接任其職事。

元和十三年,梁守謙任右監門衛上將軍、右神策護軍中尉,十五年,遷驃騎大將軍,兼右武衛上將軍,深得憲宗寵信,權勢極大。梁守謙先後擁立過兩位皇帝即位,即唐穆宗李恆和唐文宗李昂。憲宗死後,“宗社未定,公首冊儲貳,肅清宮闈”。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憲宗第二子澧王李惲,梁守謙聯合王守澄、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等宦官,殺死吐突承璀與李惲,擁立穆宗。寶曆二年冬,“彗起蕭牆,禍生宮掖,潛龍未震,神器不安。公引兵誅夷,鏇定社稷”。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與蘇佐明、王嘉憲等人勾結,殺害敬宗,欲立絳王李悟之事。據《資治通鑑》載:“克明等欲易置內侍之執權者,於是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定議,以衛兵迎江王涵入宮,使左右神策、飛龍兵進討賊黨,盡斬之”。

據《功德銘》載:“伏以元和、長慶釋教大興,雅葉所歸,轉得親近。謹於大興唐寺花嚴院,為國寫古今翻譯大小乘經論、戒律,合五千三百廿七卷。公私祿利,不入其門,凡是難得,無所愛惜,嘗求善書者,令絕外塵,不飲茹,浴身至於精剎,焚香而就筆硯。擇其力多者,以多價酬之,少者去之,人不約而自勸也”。反映了這一時期佛教興盛以及統治者佞佛的基本狀況。此事在梁守謙主持下,由於組織得法,管理嚴格,繕寫了大量的經卷,為佛教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大和元年春,梁守謙因病請求致仕,退歸私第。同年十月二十日死,享年49歲。梁守謙歷經德、順、憲、穆、敬、文等六朝,從元和四年知樞密事至太和元年致仕,握重權達19年之久,是這一時期炙手可熱的人物。

據《墓志銘》載,梁守謙曾祖父梁晟,為左清道率府長史;祖父梁希倩,翊衛中郎將;父梁庭,不仕。以上諸人均非宦官。梁守謙有子5人,長子梁承敏,掖庭局令;次子梁承度,宮闈局令、沂海監軍使;三子梁承,內府局丞;四子梁承汶,賜緋魚袋;五子梁承政,賜綠。皆為宦官,而史籍中不見記載,可能與梁守謙參預謀殺憲宗之事有關,故文宗及以後諸帝不加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