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棟

一直致力於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與計算機圖形學方面的研究,在幾何設計的理論與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80年代初梁友棟先生提出了著名的Liang-Barskey裁剪算法,通過線段的參數化表示實現快速裁剪,至今仍是計算機圖形學中最經典的算法之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梁友棟先生致力於幾何連續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幾何連續性方面的理論和方法,成為國際上幾何連續性研究的重要力量,1991年,梁友棟先生為首完成的成果“計算機圖形生成與幾何造型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九十年代後期,六十多歲的梁友棟先生學術思想仍然非常活躍,積極開展纖維纏繞幾何設計的研究。
梁友棟先生在教書育人、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碩果,其最早的一代學生汪國昭、王國瑾等教授早已是我國幾何設計及計算機圖形學研究的中堅力量並至今仍活躍在科研第一線;同時梁友棟先生的年輕弟子們也在迅速成長,鮑虎軍是浙江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973計畫的首席科學家;馬利莊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還有眾多弟子如方曉芬教授、高曙明教授、呂偉教授、鄭建民教授等活躍在世界各地從事幾何設計的研究,可謂桃李滿天下。
過去的幾十年間,梁友棟先生不僅在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上取得突出成果,還致力於國內外的協作與交流,在浙大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大力推動我國幾何設計與圖形學的發展。中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幾何設計與計算專委會的前身——計算幾何協作組就是在梁友棟、劉鼎元和汪嘉業等學者的積極組織及蘇步青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梁友棟先生任計算幾何協作組組長,協作組凝聚了一大批來自各個高校的幾何設計與圖形學學者,為我國幾何設計與計算機圖形學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
鑒於梁友棟先生的傑出貢獻和成就,中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幾何設計與計算專委會授予梁友棟先生第二屆“中國幾何設計與計算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