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象甲

桑象甲別名,桑姬象鼻蟲、姬象蟲、桑象蟲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桑象甲
【別名】 桑姬象鼻蟲、姬象蟲、桑象蟲
【學名】 Baris deplanata Roe10ffs
【 目 】 鞘翅目
【 科 】 象甲科
【寄主】 桑樹

【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鑽入表皮下蛀食形成層,致受害處破裂。成蟲在春季啃食冬芽和萌發後的嫩蕊或嫩葉,影響發芽率。夏伐後,啃食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嚴重時把桑芽吃光,使其不能萌發抽枝;成蟲在枝條基部蛀孔產卵,致枝條枯死或折斷。

【特徵描述】

成蟲體長4—5mm,寬1.8—2mm,體長橢圓形,黑色稍具光澤,頭小,喙管向下彎曲,觸角肘狀,12節。鞘翅黑色,上具縱列刻點10條,後翅灰黃色,膜質半透明。卵長0.36—0.6mm,長橢圓形,乳白色,孵化前變為灰黃色。末齡幼蟲體長5.6—6.6mm,圓筒形,無足,柔軟粗肥,初乳白色,老熟後淺黃色,頭咖啡色。蛹長4—4.5mm,紡錘形,腹末具小突起1對。

【發生規律】

年生1代,主要以成蟲在化蛹洞穴里越冬。翌年3月下旬前後氣溫穩定在15℃以上開始活動,適值桑芽萌發,可大量取食補充營養,5月中旬開始產卵,6月上旬進入產卵盛期,6月中旬進入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8月上旬羽化。成蟲生活周期長,喜白天活動取食,陰雨天潛入土表或樹縫中。該成蟲飛翔力差,多在桑樹上爬行,有假死性。天敵主要有桑象蟲鏇小蜂等。

【防治方法】

(1)修剪時,注意剪除枯乾的枝條。該蟲發生為害嚴重地區,應推廣齊拳剪伐法,避免留下半枯樁。(2)夏伐後進入為害桑芽期,伐條後應立即噴灑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與80%異稻瘟淨乳油1:1混合液1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40%乙醯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40%毒死嬸乳油1250倍液。

【地理分布】

分布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台灣各植桑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