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希鑽石

桑希鑽石

一枚保存在法國巴黎羅浮宮的歷史名鑽。

簡介

顏色:淡黃色

切工:梨型 雙重玫瑰式

重量:55.23克拉

原石重量:不詳

出產年代:不詳

產地:印度

歷史傳承

除了“攝政王”鑽石,“桑希”鑽石是另一顆保存在巴黎羅浮宮中的歷史名鑽。“桑希”鑽石僅重55.23克拉,可是由於它獨特的雙重玫瑰式切工,兼之歷經滄桑,曾為法、英、葡、荷諸國君王的掌上明珠,是歐洲許多征戰和糾葛的見證和根源,因而名聲反勝過許多比它大得多的鑽石。直到今天,法國政府仍把它列為重點保護的珍寶和文物。

“桑希”鑽石產於印度,後被人帶到歐洲,據說是荷蘭著名寶石工匠貝凱姆磨製的第一枚鑽石。起初,鑽石屬於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而公爵在1447年的南錫戰役中陣亡之後,它落到一個士兵手裡。士兵不知這顆寶石的價值,以1個金幣賣給了牧師,而牧師也以為這只是普通的裝飾品,只賣了3個金幣。16世紀中期,這枚鑽石為葡萄牙國王安東所得。由於經費緊缺,安東以2萬公斤白銀將它抵押給一個法國人,後來又以5萬公斤白銀的價格賣給了他。之後,這顆鑽石被賣給大銀行家桑希男爵(Sancy),鑽石便以男爵之姓氏而得名。

1589年,法國亨利三世向桑希男爵借這顆鑽石用來抵押,以籌集軍餉。桑希派一名僕人把鑽石送給國王,不想這個僕人途經尤爾山區時被匪徒殺害。起初人們都認為鑽石被匪徒搶走,可是,很久不見有人在歐洲出售,桑希男爵便推測僕人很可能在被殺前把鑽石吞下。得到國王恩準後,開墓解剖這名僕人屍體,果然在胃中找到了這顆寶石。後來亨利四世招兵買馬時,也向桑希男爵借來這顆鑽石抵押籌餉,武裝了一支1.2萬人的部隊。亨利四世登基後,撥給桑希男爵巨款供其贖回鑽石,同時還委任他為財政總監。不久後,桑希男爵將這枚鑽石賣給了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1649年,詹姆士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被廢黜斬首,王后(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之女)帶著“桑希”鑽石逃回法國。若干年後,這枚鑽石由王室賣出,為一公爵所得,而公爵又將它賣給紅衣主教馬薩林。馬薩林死前立下遺囑,將“桑希”鑽石贈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它便成為法國王室的珍藏,世代相傳。

179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後,許多王室珠寶失竊,其中便包括“桑希”鑽石和“攝政王”鑽石。由於當時各派別之間鬥爭激烈,王室鑽石的失竊便成了政治家們互相攻擊的口實。議會懷疑國民代表大會已將名鑽秘密賣出,說所謂被盜只不過是用來掩蓋自己的醜行。國民代表大會矢口否認,反說議會賊喊捉喊。不久,盜寶者銷贓時被人告密,警察立即出動,人贓俱獲,才平息了這場政治風波。後來由於連年戰亂,國庫空虛,1796年,法國政府決定把“桑希”鑽石抵押給瑞士銀行,以解燃眉之急。而瑞士銀行當時也缺少現款,又將鑽石賣給了一個神秘富翁。

1830年,“桑希”鑽石出現一個法國珠寶商的拍賣會上,被俄國富豪傑米多夫(Demidoff)以50萬法郎買下。法國政府以“桑希”鑽石是法國國寶不準外流為由不承認此次拍賣,並提起訴訟。這場官司打了5年之久,直到1835年,傑米多夫才最終獲得這顆鑽石,他聲稱在訴訟過程中花的錢,雖不能再買一枚“桑希”,但至少已可以買下幾枚較小的名鑽。後來這枚名鑽又轉歸俄國歷史之父卡拉姆津的夫人所有。1851年,一個西班牙財閥曾從女王帕爾瑪手中買到這枚鑽石。1867年,印度富商Sir Jeejeebhoy以100萬法郎的價格買到這顆鑽石。

1906年,英國富豪威廉·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買下這顆鑽石作為送給兒子的結婚禮物,而他的兒媳把鑽石借給法國博物館展出。1964年,阿斯特的兒媳過世,法國政府宣稱“桑希”鑽石是法國王室國寶,應歸由法國政府所有,至今這顆鑽石仍保存在巴黎羅浮宮(Louvre Museum)中向公眾展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