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傑扎布

桑傑扎布(1907.4-1979.4),男,蒙古族,郭爾羅斯前旗人。 1938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國後,曾在內蒙古王爺廟興安學院任教。 1942年11月至1945年5月,任內蒙古扎蘭屯師導學校校長。

蒙古族作家、翻譯家

桑傑扎布(1907.4-1979.4),男,蒙古族,郭爾羅斯前旗人。桑傑扎布同志1946年參加革命。早在青年時期,他曾參加反對王公、貴族和封建軍閥的革命鬥爭。1938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國後,曾在內蒙古王爺廟興安學院任教。1942年11月至1945年5月,任內蒙古扎蘭屯師導學校校長。解放後,歷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文史研究會主任、內蒙古師範學院史地科、歷史系、中文系副主任。是一至三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桑傑扎布同志長期從事漢文、蒙文和蒙古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在蒙古族文學典籍的整理、翻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生前翻譯、整理的《格斯爾傳》、《清史演義》等著作,為繁榮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

桑傑扎布,少將,1950年出生,吉林松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蒙古族。內蒙古赤峰軍分區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2004年晉升少將軍銜。

蒙古族新聞工作者

桑傑扎布,1940年7月生,筆名阿博。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人。1966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蒙古語言文學專業。中共黨員。蒙漢文兼通。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內蒙古日報》社和《赤峰日報》社從事采編工作。1987年被評為《赤峰日報》社主任編輯。現任《赤峰日報》社政法部主任,兼任赤峰市新聞學會理事、赤峰市記者協會理事、赤峰市蒙古語言協會常務理事。寫下了30多萬字的業務講座和論文。其中《新聞的起源與發展》、《怎樣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訊息的寫作方法》、《通訊的寫作方法》、《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評論的寫作方法》、《淺談怎樣採訪》、《編輯工作體會》、《論新聞的無產階級黨性》等,分別發表於省市級新聞刊物上,並於1993年3月彙編成《新聞寫作》一書。1985年至1993年間主辦了兩期全市“新聞寫作刊授班”,培養了715名學員。他不僅鑽研新聞業務,有時候在業餘時間裡還搞些作品翻譯。1979年翻譯了 10萬字的中篇科學小說《人類是怎樣變來的》,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從事新聞工作的35年裡還寫了40多萬字的通訊、報告文學、重點報導。受過多次獎勵,獲過新聞獎17次。其中,省市級新聞獎14次,國家級新聞獎3次。

蒙古族民主人士

桑傑扎布(1874-1931):民國初,桑傑扎布辦墾務組織開挖三湖河水灌“公濟渠”,同時在昆都侖河兩岸修水渠,收取水費。在包頭建四合大院,人稱“賀家大院”,街道稱“賀家巷子”,與包頭各商號交往甚密,可以算是當時包頭蒙古族“官僚資本家”了。他擔任“三公學校”校長到1931年包頭遇水災,流行霍亂,染疫病逝。
1924年1月,桑傑扎布、恩克巴雅爾隨同原烏蘭察布盟值班盟長巴寶多爾濟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並目睹了內地各省辦學和文化發展形勢,決定籌辦蒙古族國小,並草擬簡章報綏遠教育廳備案。1925年農曆七月,學校在包頭(現東河區)財神廟街園子巷子烏拉特西公旗辦事處門口正式掛牌成立,校名“烏蘭察布盟烏拉特三公旗公立國小校”。辦學經歷了種種困難和曲折,從創辦時上課的學生僅有七八人,桑動員親戚送子女上學,到1928年在校學生增加到100多人,除烏拉特西、中、東公旗和土默特旗學生外,還有達拉特、準格爾旗學生。
烏拉特三公旗國小當時在各蒙旗中影響很大,培養了一批社會上有影響的人物。有被保送到黃埔軍官學校、北京蒙藏學校學習的,有考入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國民大學、西南聯大、日本政法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的。民國時期,也有擔任團以上軍官、駐外使節秘書、國民黨地方黨部要員等官員;他們中間,還有著名蒙醫專家、獸醫專家、伊盟中學創始人。全國解放後,有擔任自治區衛生廳廳長、畜牧廳處長、盟文教處長、旗長、副旗長的;也有擔任內蒙古大學圖書館館長、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總務長等官員和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