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蔭仕女玉山

桐蔭仕女玉山

桐蔭仕女玉山所屬清乾隆時期玉器之一,此玉山白玉質,有黃褐色玉皮,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

文物名稱

桐蔭仕女玉山 【名稱】:桐蔭仕女玉山
【類別】:玉器
【年代】:清乾隆時期
【文物原屬】:
【文物現狀】: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

基本介紹

【簡介】:
長25cm,寬10.8cm,高15.5cm。此玉山白玉質,有黃褐色玉皮。以月亮門為界,把庭院分為前後兩部分,洞門半掩,門外右側站一女子手持靈芝,周圍有假山、桐樹;門內另一側亦立一女子,手捧寶瓶,與外面的女子從門縫中對視,周圍有芭蕉樹、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器底陰刻乾隆御製詩、文各一。云:
相材取碗料,就質琢圖形。剩水殘山境,桐檐蕉軸庭。
女郎相顧問,匠氏運心靈。義重無棄物,贏他泣楚廷。

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題”“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闐貢玉,規其中作碗,吳工就余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且仍完璞玉。御識。”末有“太璞”印。
本器從內容到風格皆仿油畫[《桐蔭仕女圖》而作,所用玉料實為雕碗後的棄物,但玉工巧為施藝,庭院幽幽,人物傳神,設計巧妙,別具匠心。人們似可聽到兩女子透過門縫的竊竊私語。剩料被加以利用,這種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傳以生動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勢者,乘利而為制也”(《文心雕龍·定勢》 )。此器是清代圓雕玉器的代表作。

相關資料

乾隆帝嗜玉如命,現在故宮博物院的3萬件玉器,多數為他所藏,他甚至把自己的16個兒子也都以玉器的名字命名,比如嘉慶皇帝起名顒琰,琰就是古玉名。清廷自乾隆二十七年在伊犁河北岸設立伊犁將軍駐節之城後,從此,新疆和闐玉從開採、運輸到製作,就被清政府完全壟斷,各種製作貢品的玉石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充足的原料並未讓乾隆爺忘記節省。一次內務府進貢了幾件蘇州工的鏤雕容器,玲瓏剔透的玉器,並未取悅皇帝,反而遭到他嚴厲的批評。皇帝當即頒下諭旨,禁止再製作這類玉器,因為容器經鏤空之後就沒什麼用處,即使不當容器使用,通體透雕也會破壞玉質瑩潤光澤的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