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街道辦事處

桐山街道辦事處

桐山街道位於福建省福鼎市福鼎城區,地理環境優越,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北與貫嶺鎮交界,區域面積為39.96平方公里。街道下轄桐南、十字、溪西、桐北、小路、福全等6個社區、鎮西、橋頭等2個城郊村和古嶺、嶺頭、岔門等3個山區村,65個自然村。

基本概況

桐山街道位於福建省福鼎市福鼎城區,地理環境優越,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北與貫嶺鎮交界,西與疊石鄉接
桐山街道慈善募捐
壤,東與山前街道隔桐山溪相望,南與桐城街道、管陽鎮相接,境內水陸交通方便,東西兩側有桐山溪和龍山溪,兩溪夾流,是福鼎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區,區域面積為39.96平方公里。街道下轄桐南、十字、溪西、桐北、小路、福全等6個社區、鎮西、橋頭等2個城郊村和古嶺、嶺頭、岔門等3個山區村,65個自然村。6居6村,13個街道直屬單位,總人口42265人,其中:農業人口12360人。今日桐山,景色優美,丰采迷人。東面一條十里長堤,西邊龍山綠化長廊,美化城市,既杜絕了歷代洪水的肆虐,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又是廣大民眾的休閒娛樂保健的好去處。地處市中心的農貿市場,為全省最大的城鎮集市貿易市場之一,建築總面積為8279平方米。第三產業興旺發達。福鼎商城、福祥大廈京生大酒店、財政大樓、華福安居大廈等高樓拔地而起,城北新區建設藍圖已定,城市建設初具規模,成為繁華集市。

基礎設施

桐山街道區域面積39.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01畝,其中水田2642畝,旱地5959畝。桐山街道地處福鼎市區中心位置,交通便捷,緊靠104國道、福寧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溫福鐵路,北距溫州市區和溫州機場95公里,南距福州220公里。桐山街道成立於1998年10月,前身為桐山區、桐山鎮等。桐山原為霞浦縣勸儒鄉廉江里十七都,清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置縣後,即為縣治所在地,舊稱桐山堡,為海防重鎮,直置在坊,至今有268年歷史。橋頭村的北水溪石橋長250米建於清嘉慶年間。古嶺村有清代留下的“慶雲庵”“明月寺”兩座古剎為佛教勝地,明代建造的“香山亭”“馬仙宮”。桐北社區內現遺留的有清代古民居“倉樓里”“馬槽里”“三雕景觀”,鎮西的西園旗桿里、周厝景觀、圓覺祠堂、山腕岡公石木墳,古驛伯泰公墓,北山亭拱橋坑的石拱橋為縣級文物。桐山街道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電力供應充足,南溪水庫梯級電站在轄區內,總裝機容量10200千瓦,供水充足,市區自來水主要由南溪水庫提供。通訊發達,移動通信信號、電視網路覆蓋全境,電話、寬頻網路健全,與國內外的信息交通暢通無阻。

農業發展

桐山街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達1851小時,年平均溫度18.5℃,年降雨量1668.3毫米,全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左右,農作物播種面積9891畝,糧食作物2642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235畝,甘薯播種面積842畝,馬鈴薯播種面積495畝,油菜籽播種面積50畝,蔬菜播種面積573畝,茶葉種植2714畝,採摘面積2615畝,枇杷、楊梅、桃等水果544畝。全街道山林面積18597畝,黃梔子600畝,板粟300畝,活立木蓄積量3.9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040畝41.5萬根,主要物產有:水稻、甘薯大白茶、四季柚、綠竹筍、板粟、黃梔子、柿子等。農業基礎設施良好,擁有大白茶、綠竹、板粟基地、淡水養殖鰱魚1000畝,出產淡水魚為無公害產品。2005年桐山街道地區生產總值7.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4.2億元,農業總產值2121萬元,糧食總產量6971噸,地方級財政收入374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3元,農村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205元。桐山農業10年來穩定發展,長期以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線,特別是2000年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大力發展山區特色農業,建立和完善了5個農業生產基地,古嶺黃梔子基地面積600畝,嶺頭綠竹基地面積450畝,板粟基地面積300畝,淡水養殖基地800畝,岙里洋茶葉生產基地2000畝,以基地幫助周邊農戶致富,建立了一支懂技術熱心服務民眾的農技員隊伍15人。

社會經濟

桐山街道工業情況。工業發達,主導產業有化油器、化工、皮服裝業等市支柱產業,規模企業如:康樂藥業、華益化油器、京科化油器等,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億元,民營經濟飛速發展,有個體私營企業2000多家。商貿市場繁榮,服務貿易產業遍布境內。特別是正在建設當中的岙里工業項目集中區用地342畝,第一期用地203畝,已供地給20家企業入駐。建成後,將為化油器產業做大做強提供平台,為桐山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農業科技普級推廣體系比較健全,化油器科研實力較強;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電視大學1所、黨校1所、中學4所、國小4所、完小校4所,在校學生達8887人,學生實現就近入學;醫療保健體系健全,形成以市醫院、中醫院、華山醫院為主,城關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所為輔的覆蓋城鄉的醫療網路;文化體育設施比較健全、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社會保障較為完善,城鄉低保和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安定穩定,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殷實富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