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植物]

桄榔[植物]
桄榔[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桄榔(學名: (Wurmb.) Merr. )是棕櫚科,桄榔屬喬木狀植物,莖較粗壯,高可達10米,有疏離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羽狀全裂,羽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兩側常有不均等的耳垂,上面綠色,背面蒼白色;花序腋生,花序梗粗壯,下彎,分枝多,佛焰苞多個,螺鏇狀排列於花序梗上;雄花大,果實近球形,具三棱,種子黑色,卵狀三棱形,6月開花,果實約在開花後2-3年時間成熟。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及雲南西部至東南部。中南半島及東南亞一帶亦產。 該種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幹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種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形態特徵

桄榔 桄榔

喬木狀,莖較粗壯,高5米至10餘米,直徑15-30厘米,有疏離的環狀葉痕。

葉簇生於莖頂,長5-6米或更長,羽狀全裂,羽片呈2列排列,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0-150厘米,寬2.5-6.5厘米或更寬,基部兩側常有不均等的耳垂,頂端呈不整齊的齧蝕狀齒或2裂,上面綠色,背面蒼白色;葉鞘具黑色強壯的網狀纖維和針刺狀纖維。

花序腋生,從上部往下部抽生幾個花序,當最下部的花序的果實成熟時,植株即死亡;花序長90-150厘米,花序梗粗壯,下彎,分枝多,長達1.5米,佛焰苞多個,螺鏇狀排列於花序梗上;雄花大,長1.5-2厘米,花萼、花瓣各3片,雄蕊多達100枚以上;雌花花萼及花瓣各3片,花後膨大。

果實近球形,直徑4-5厘米,具三棱,頂端凹陷,灰褐色(未熟果實幹後呈黑色)。種子3顆,黑色,卵狀三棱形, 懸胚乳均勻,胚背生。花期6月,果實約在開花後2-3年時間成熟。

近種區別

該種在過去的文獻中,常把真正原產於東南亞的砂糖椰子又稱糖樹 Arenga saccharifera Labill.包括在內,但據我們觀察和對照早期的文獻和原始文獻後認為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砂糖椰子的羽片呈4-5列排列,指向不同方向,羽片也較寬;果實長圓形,淡黃色;此外,雄蕊數似乎較少,約50枚左右。  

生長環境

熱帶和南亞熱帶一種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偏陰性植物,喜高溫多濕氣侯,抗寒力很低,耐蔭蔽,忌霜凍,遇長期5~6℃低溫或輕霜,葉片枯死,但能在短期-5℃低溫下過冬。喜肥沃濕潤的森林土,粘重土地亦能生長,較耐用水濕,不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 在酸性土、鈣質土上均能生長發育, 在灌木林中生長良好, 多散生於石山溝谷及山坡和土山中下部。

分布範圍

產海南、廣西及雲南西部至東南部。中南半島及東南亞一帶亦產。  

繁殖方法

採種

應選15~20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採種。桄榔樹4~5月開花, 屬圓錐花序腋生, 長1.5~1.8 m, 果穗下垂,果實倒卵形,11~12月果皮由青綠色變棕褐色、黑色即可採收。其果穗果皮、種子尚濕未乾有毒,刺激皮膚發癢,果實採收和加工要帶膠手套或塑膠手套防備,取出種子後可密播於苗圃或沙藏好。  

育苗

桃榔樹播種後出苗不齊,有的到第2年春才出土,所以一般先把種子密播於苗圃地的河沙中。播後3~5個月苗木出土並長出真葉,雨天移到苗床上培育,一般株行距10 cm×25 cm,每667 m↑2約2萬株,苗木移栽後立即淋透水,並搭蔭棚遮蔭,每月除草1~2次,4月和8月各施一次氮肥,並注意防治病蟲害, 護理得好的第3年可全部出圃上山造林。  

栽培技術

桄榔 桄榔

造林最佳時期是大寒前後。造林地以選在溝谷及石山或土山的中下部灌木林下土層較深厚肥沃不積水、pH值5~7的地方為宜。較平緩地可機耕後挖穴,坡地可沿等高線整地挖坑,坑規格視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坑寬深為50 cm×50 cm, 株行距2 m×3 m或3 m×3 m, 每667 m↑2110株左右。心土、表土分放坑兩旁, 每坑放農家肥、塘泥10~20 kg,也可用磷肥3~4 kg拌表土入坑,雨天可集中造林。起苗注意不傷根,起苗後用ABT生根粉3號20×10-6~50×10↑-6藥液與黃泥調配成泥漿後,再把苗根放入藥泥漿中來回拖幾下, 使苗根蘸足藥泥, 上山定植。栽植時苗放正並緊靠坑上方邊緣,根要舒展自然,不捲曲成團。填培土分兩次入坑分層踏實, 使濕泥和根緊貼接, 有水源的淋一次定根水,一般雨天造林成活率可達95%以上。造林後1~2年內每年夏秋除草、施肥2~3次, 促進幼樹生長; 桄榔樹病蟲害較少, 一般栽後管理得當,7~10年可成材。  

樹高2~2.5 m,莖粗25~30 cm即可砍伐利用, 砍伐先從根部開刀,把整株桄榔樹伐倒,後剝除葉鞘和葉柄, 再削去莖桿外緣木質, 取其肉質莖髓心切片或搗碎,加水磨漿似豆腐漿一樣裝入布袋壓擠出桄榔粉水漿去渣,待澱粉沉澱於水底結塊, 排去上層清水,將沉澱的結塊曬乾即成桄榔粉可上市或食用。  

主要價值

園林:適作園林風景樹,叢植或作獨立樹,或與景石配植。

經濟:葉鞘纖維強韌耐濕耐腐,可制繩纜。  

食療:其花序的汁液可製糖、釀酒;樹幹髓心含澱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種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餞(注意:果肉汁液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必須小心取出種子);幼嫩的莖尖可作蔬菜食用;

藥用:桄榔粉具有無脂、低熱能、高纖維等特點,並含有銅、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濕熱和滋補之功能,對小兒疳積、發熱、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據《本草綱目》、《海藥本草》等古書記載:“桄榔粉味甘平,無毒,作餅炙食腴美,令人不飢,補益虛贏損,腰腳乏力,久服輕身辟穀。”桄榔粉具有無脂、低熱能、高纖維等特點,桄榔粉食用方便,鮮美爽口,老幼皆宜,是早餐、夜宵等居家旅行的原生態食品。 桄榔粉分兩種不同的樹種,一種樹高約5~6米,含桄榔粉比例較高,顏色偏白;另一種樹高達10米以上,含桄榔粉比例較低,顏色偏紅。 糖尿病者忌食摻有糖的桄榔粉,應食用無糖桄榔粉。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體質虛弱、產後病後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食用;適宜廢氣虛、肺結核、肺痿咳嗽者食用。 桄榔粉沖調方法:先用少許溫開水將桄榔粉調勻,再用沸開水沖即可,制熟的桄榔粉呈透明膏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