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韻堂

桂韻堂

桂韻堂,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天下文化收藏一條街3區3069號,是一家經營高檔書畫的畫廊。

簡介

桂韻堂,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天下文化收藏一條街3區3069號,是一家經營高檔書畫的畫廊,畫廊作

品都是國內一流大家的作品。如趙朴初、啟功、黃永玉、劉大為、范增、沈鵬、王明明、史國良等精品力作。該畫廊是由北京榮寶齋第三任總經理,建國後第一任總經理侯愷先生的關門弟子王治安先生創辦,名字由中國青年學者、新加坡共和國新神州藝術院院士書畫家李青林先生命名。畫廊以桂作比喻,意為桂質香韻,高貴典雅之堂。韻,此乃風度,風致,情趣,意味;美而標緻,風韻雅致。堂,即廳堂,人們聚集的場所。有三層含義:1、文化氣息濃郁的地方。2、品德高尚,文人雅士聚集的場所。3、堂中之物,高貴典雅,世間珍寶,無與倫比。

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桂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即用桂花浸酒或作為香料。公元前3世紀,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桂花已成為美的化身,成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古時的一些建築還以桂為柱,如著名的漢朝甘泉宮昆明池中的靈波殿等。桂花,又名木樨、岩桂,是我國的特產名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桂花系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百花園中,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濃,不能兩兼,惟有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不禁令人神清氣爽。
在人們眼裡,桂具有“獨秀”的個性,再加上多生岩嶺間,凌風霜而不凋,故而歷來被視為隱士象徵。“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的這篇《招隱士》最終確立了桂為隱士的地位。
桂和眾多的神話傳說相聯繫,為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和神氣的色彩。《酉陽雜俎》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至此,詠桂詩詞總是和月、嫦娥、仙人相聯,桂子落人間的民間傳說更是為詩人們所津津樂道。如李嶠的“未殖蟾官里,寧移玉殿幽。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願君期道術,攀折可淹留。”(《桂》)
唐朝李白的“世人種桃李,多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詠桂》)全詩完全採用比興之法,托物言志,以抒發詩人潔身自好、蔑視權貴的情感。但詩人不是直接去歌頌桂的高潔不凡,而是通過桃李的趨勢媚俗來加以襯托,因而也更變形象,更具可比性。如李德裕的“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後素合余絢,如丹見本心。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願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紅桂樹》)詩人前寫紅桂白花紅心的奇特外貌,後寫紅桂芳潔高貴的優雅風姿,最後借桂抒情,表明了詩人想以桂為伴,嘯傲山林的出世的渴望。
桂花異常芳香,且氣節高尚,古往今來,許多詩人用詩來稱讚它的芳香和氣節。如宋詩人鄧肅的“雨過西風作晚涼,連雲老翠入新黃。清芬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岩桂》)詩人以極為珍貴的龍涎香作為類比之物,就連它都不敢香於桂花之前,由此可見桂花之香了,全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令人嘆服。宋朝蘇軾的“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元屬玉堂仙。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破戒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願公採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元素是蘇東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對新法不滿而遭外放,蘇東坡借揚桂高潔超邁之質讚頌楊繪,既表現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全詩採用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寄情於物,則情因物顯,物緣情深。詩中既刻畫出天竺之桂的風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筆細膩,措詞委婉,韻味無窮。
桂樹是香滿天下,譽滿天下的寶樹,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徵;國內國外還不約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榮譽的象徵;桂花還是友誼與愛情的象徵;桂花也曾被作為友好之物互相贈送;桂花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桂花樹是貞潔、榮譽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桂花代表著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