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種植

基本內容

扦插育苗~ 桂花 桂花為木犀科、木樨屬樹種。常綠灌木小喬木。單葉對生,革質光滑,長橢圓形。花簇生葉腋,黃白色,濃香,是我國珍貴的方向花卉,提煉的香精為名貴的香料。

(1)鋪沙建床 桂花喜強光和高溫,沙床應建立在背風向陽,地勢較高和具備誰電源的地方。沙床要排水和通氣良好,還應安裝自動撿些噴霧設備。

(2)采條扦插 一般從春季初開始,即5-9月份都可以采條制穗 扦插。選用木製化的嫩枝作為扦穗,穗長8-15厘米,保留頂端2-4個葉片。將插穗用800倍的殺菌劑多菌靈溶液進行噴霧滅菌,再用100-200毫克/千克ABT1號生更粉溶液浸泡基部約兩個小時後 扦插。其密度以葉互不重疊為準。深度再依據插穗大小而定,一般為2-3厘米。 圖片來源桂花王園林

(3)插後管理 採用自動間噴霧技術,對露天環境條件的溫度和光照度產生的高溫,要用噴霧量里控制,使溫度保持在26°C左右,有利於插穗生根。其空氣濕度是以葉片上保持有一層水膜即可達到90%以上的空氣高濕度。排水良好的沙床,能使新鮮的空氣在沙床內不斷的交換,在充足的氧氣供應插穗生根的需要,間歇噴霧的多種功能為插穗生根提供良好的條件。在生根管理期間,每周噴藥滅菌要在傍晚停止噴霧後進行,以便發揮藥物的作用。採用間歇噴霧技術,一般來說扦插生根迅速,在2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成活率在95%以上。

桂花樹種植技術要點

1、桂花喜歡微酸性土壤。盆栽可選用山泥或腐葉土5份、園土3份、沙土2份混合調製或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作培養土。

2、澆水要適時。澆水要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發生前少澆,陰雨水少澆,夏秋乾旱天氣需多澆。平時澆水以經常保持盆土50%左右含水量為宜。特別是秋季開花時如果盆土過濕,容易引起落花。陰雨天要注意檢查,盆內如有積水,需及時側盆倒水以免時間長了造成爛根。

3、巧施追肥。桂花春季發芽後約每隔10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促使萌芽發枝。7月份以後施以稀薄的腐熟雞鴨糞水或魚雜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過磷酸鈣,促進發芽分化。9月初施最後一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則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別是磷肥不足,則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

4、適當修剪。桂花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成年的桂花樹,每年春、秋季抽梢兩次。因此要使桂花花繁葉茂,需適當修剪,保持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生理平衡。所以在秋季開花後需進行一次修剪。根據植株生長勢,除把過密枝疏剪外,還要把夏秋徒長枝剪去,使每個側枝上均勻留下粗壯短枝。第二次修剪是在早春萌芽前進行,把桔枝,細弱枝,病蟲枝剪去,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桂花孕育更多、更飽滿的花芽。生長期要經常將萌枝剪除,以利養花集中,則開花繁茂。此外,盆栽桂花宜選擇株型矮壯,枝葉緊湊,主幹較粗的植株。每隔1~2年於早春換盆一次。北方於晚秋需將桂花移至0℃以上冷室內越冬,保持盆土略濕潤,使其充分休眠,有利來年開花,第二年清明節後移到室外通風向陽處養護。

5、病蟲防治。桂花常易發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藥病、枯斑病、藻斑病、煤煙病和黑刺粉虱、介殼蟲、蓑蛾、刺蛾、蚱蟬、桂花葉蟬等病蟲為害,需及時噴藥防治。

6、種苗繁育技術。

(1)圃地選擇。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輕壤土為好。土質太粘宜適當摻些砂土以調節土壤質地。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發生,還應在作床時噴灑農藥進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暢,實踐證明,雨後積水,最易使穗腐爛,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應及時注意排澇。

(2)塑棚與蔭棚的設定。封閉育苗簡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蔭棚套塑棚。插床寬度1.10米(實際利用率為1.0米),用兩端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從床面到弓頂為0.5米,為使弓形竹片拉緊,弓與弓之間套用細竹扎縛,塑膜棚兩側用泥土壓緊,不能留有空隙,但塑棚兩端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啟閉,以防透氣漏風。在塑膜棚上面要蓋雙層蘆簾,蔭棚高度1米,這樣塑棚與蘆簾之間有50厘米的空間,便於空氣流通,降低塑棚內溫度。此外塑棚四周還應圍蓋單層帘子,以防側方陽光照射。

(3)扦插時間。5月中旬到6月下旬為最適時期(秋插可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有些地方認為桂花早春就萌發新梢,可提前到4月份進行扦插,實踐證明,那時插穗木質化程度雖然較高,但氣溫地溫均較低,扦插後不易生根,插穗容易腐爛變質。

(4)插穗的選擇與處理。用當年萌發的嫩梢進行扦插。為使插穗健壯飽滿,在冬季必須對采穗母樹進行肥水管理。在采穗前1~2個月施2~3次速效肥料進行催條,如春季乾旱還應注意灌水,實踐表明:飽滿和組織充實的枝條容易形成根的原始體,生根快,成活率高,而瘦弱的枝條則相反。插穗的長度8~10厘米。剪取的插穗應迅速放入室內通風陰涼處,並及時噴霧狀水,濕潤葉面,保持插新鮮狀態。整修插穗時應保留頂葉5~6片,為避免扦插時過於擁擠以及防止葉片互相嵌合,可以將葉子剪半。據觀察,桂花插穗大多在節上生根,而在節間生根較少,因而插入土中部分最好留1~2個節,如插穗末端剛好在節上那對生根更為有利。有萘乙酸處理插穗是促進桂花早生根和快生根的有效措施,扦插前用500PPM萘乙酸快浸比不處理的要提前7~8天生要。

(5)扦插。插穗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株行距6×10厘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如果生根之後即移出,即把插床當作中間過渡,則密度還可加大,以便充分利用塑棚。桂花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礎。桂花插穗在生根前首先形成根的原始體,而後長出不定根,其插穗髮根不是在癒合組織部位而是集中在節上,少數在節間的皮層部位。據觀察,平均每株產生側根19條,其中在節上生根13條,在節間皮層部位生根6條。如有二節生根,其中以下節生根較上節生根為多。據外形觀察,桂花也和其他樹種一樣都形成癒合組織。癒合組織位於插穗在末端,在皮層部位與木質部之間形成瘤狀突起,並於插後15~20天形成,如果未經萘乙酸處理,癒合組織的形成還可能推遲。形成癒合組織大約穩定7~10天便開始產生新根。

桂花扦插技術

一、適期扦插:桂花扦插有夏插(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秋插(8至9月)兩個時期,當春梢與夏梢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時進行。半木質化枝條扦插也稱嫩枝或綠枝扦插。

二、苗床準備:要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平坦地作為桂花扦插苗床,基質最好是呈微酸性的砂壤土、輕壤土或河沙與泥炭,做成1米寬的插床。用40%的甲醛50倍液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澆灌,進行消毒,殺死病菌。

三、準備插穗:插穗選10至15年生無病蟲的壯齡母樹,剪取樹冠外圍中上部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健壯枝,剪成長10厘米左右,帶3個芽,頂端留1對葉,下端距節下0.5厘米斜剪。最好隨剪隨插,如果從外地剪取插穗,必須保持在陰涼處,並進行葉面噴水,保持濕潤,防止插條蒸發失水,這是保證成活的關鍵。

四、生根處理:為促進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用200至300ppm的奈乙酸或ABT生根粉處理插條基部3至5分鐘,刺激生根。

五、扦插方法:插之前插床澆透水(但不要積水),株行距5至10厘米。插條的三分之二入土,地上留1個芽。插後澆透水,使土壤與插條充分密接,保持濕潤。

六、插後管理:插後搭好蔭棚,多採用封閉式,維持棚內30%左右的透光度,溫度控制在25℃至27℃之間,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每天早晨通風1次。適當澆水,但必須嚴格防止水大,以免插條腐爛。插床土保持濕潤和良好的通氣狀態,以利於生根。成活後,逐漸拆除蔭棚,增加光照,冬天要蓋薄膜防凍。生根抽梢後,結合澆水施薄肥,促進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