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中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中有流亡生100多人,僑生200多人。 一中繼承漢中的光榮傳統,從嚴治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僅憑一中的校史校風,就曾激勵很多學生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一中的前身是國立"漢民中學"(孫中山的秘書胡漢民),1937年從南京遷到桂林。桂林淪陷後,撤到貴州溶江上課。勝利後又回穿山。為了辦學經費,任中敏校長(國家著名詞曲家)在行轅主任李濟深的支持下,幾次到東南亞華僑中募捐,為學校修建了有400米環行跑道、足球、籃球、排球、滑冰場和各種體操場的30多畝寬的大操場;修建了可容1000人的大禮堂;可供600人住宿的宿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中有流亡生100多人,僑生200多人。據桂林文史資料記載,1941年--1943年來學校講演的名人有:詩人柳亞子講演其著作《中興鼓吹》,地質學家李四光講演《地大物博、礦藏豐富的中國》,教育家梁漱溟講演《育才救國》,戲劇家田漢、歐陽予倩來校執導《雙忠記》。還有李濟深、熊佛西、鄭顯通、卜紹周等都來校作過講演;徐悲鴻(徐在學校的辦公室上了電影)、李仁、徐眉生還到學校兼課。郭沫若來校參觀即興賦詩讚揚任校長辦學精神:“平原門下士,任昉最名流。衣缽能傳否?風去郁未休。鵝湖新講座,虎觀舊陽秋。粗糲儒酸好,能先天下憂”。49年解放初接管漢中時,因為它有一個大操場、地盤大,有人建議在這裡辦“軍政大學”。黨和政府了解它教育教學質量很高,聲譽很大,慎重考慮後,於50年春改為桂林市第一中學,並蓄意以此為桂林市的教育基地,委派老黨員和一批懂教育會教學的骨幹,充實一中的力量。一中繼承漢中的光榮傳統,從嚴治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操場、農場、工廠;組織了劇團、歌詠隊、球隊、樂隊。每天5節正課外,早晨有20分鐘早操,下午有45分鐘的文體活動,晚上有90分鐘的自習,1-2周有一次勞動課。學生在班主任和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開展各種活動。40年代蜚聲西南,50年代名震廣西。這不僅是因為它每年有一大批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整班整班上大學,而且輸送了兩名體操明星,一名“後補”劉三姐,一名八一隊籃球隊員,一名香港中樂隊隊長。1959年9月,廣西教委在桂林一中召開全廣西“勞衛制”達標現場會,教育部長楊秀峰親臨視察,肯定市一中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一中的高中40年代順口溜:“讀了兩年考西大,讀滿三年考清華”;50年代口號:“過長江,跨黃河,直抵清華園”。僅憑一中的校史校風,就曾激勵很多學生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桂林一中曾輸送了成千上萬的後來成為德才兼備的各類拔尖人才,他們中間有省(部)級、地(廳)級幹部和各類專家學者,遍布全國各地和亞非歐美澳以及眾多的博士、碩士。在國內知名度較大的有: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原北京大學副校長沈克琦。香港中旅集團總經理、深圳華僑城主任馬志民,他主持修建的深圳市的"錦繡中華",曾引起轟動,不少國家和地區要求移建,美國佛羅里達州移建的"錦繡中華"1993年底就已竣工。香港中旅還因此獲得1990-1991年度世界傑出成就之旅遊公司的殊榮,我國新發現的國際編號3088小行星也被命名為"錦繡中華星"。湖北科技精英、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汪向明,從收集穿山崗樹葉作標本到育出"紅芒野生稻細胞質的紅蓮不育系",整整40年,為此他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大優秀科技成果獎及秈型雜交水稻國家特等發明獎(湖北分獎)。1989年被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遴選為國際成就名人;同年被美國傳記研究所提名列入《國際名人錄》。還有為編輯出版事業耕耘一生的高菘,1958年就到商務印書館任哲學研究室主任、副總編輯、編輯,兼西方哲學史會常務理事、中國馬恩列斯著作研究會駐會幹事、《黑格爾全集》編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科學社會主義卷編委。桂林一中的校友還有暨南大學副校長經濟學教授、工業經濟博士生導師雲冠平,湖南農科院疏散研究所所長,蔬菜學碩士導師,人稱辣椒大王的張繼仁,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吳時錚等……。
一中的校友們情系穿山,經常有人遠隔重洋從四面八方回來探望母校,謝師訪友。他們編印的《校友通訊》已刊出110期,從通訊上的一首小詩,可以看出他們對穿山母校的懷念:“少年稚氣夸言志,救國興邦夢寐求。名校良師錘鍊苦,穿山腳下幾春秋”。動人的故事很多,校園內弘毅峰(螺絲山)下的碑刻足以為證。
現在的桂林一中已於2006年6月1日搬遷到原桂林旅專辦學,占地面積53畝,目前是桂林市最大的高中,有高、國中教學班51個,在校學生2332人,教職工192人,高、中級級教師112人,占教師總數的70%,全國優秀教師2人,自治區級優秀教師4人,學科帶頭人1人,B、C類人才、教學能手12人,碩士研究生1人,在職攻讀研究生2人,研究生課程班4人。特別是有一批經驗豐富的高、中考各科把關教師。近年來,桂林一中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桂林一中今年高考名列前茅,我校2009年高考一本上線5 人,二本73人,三本123人,再創輝煌。理科重點班,一本上線率5.3%,二本上線率57.9%,三本上線率92.1%;文科重點班一本上線率7.6%,二本上線率46.2%,三本上線率89.7%;藝術班班二本上線率65.12%,三本上線率74.42%。中考也毫不遜色。其中一等生27人,二等生33人。在同級學校中遙遙領先。據了解,獲6A的市區學生共有51人,除師大二附有44人外,我校在餘下的七席中分亨三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