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天祥

桂天祥

桂天祥,字子興,江西撫州臨川人,明代著名的唐詩批評家。他的家鄉應在李渡或大崗一帶,幾年前,家鄉人曾挖出他父母親的墓穴,內有不少遺物,鄉人不懂得珍惜,被他們毀壞,現存有墓誌一方。嘉靖朝進士,初為祁門知縣。擢御史。出巡山西省,後出任順天知府。史載:人性耿直,彈劾不避權貴。
“祁門猴子”這一謔稱起自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為防倭寇內侵,知縣桂天祥奉令築城。他看到祁門縣城象猴,後山形似猴腦,便令人在半山之間築城以鎖猴。城牆築在山腰上,寇至居高臨下,非但不能禦敵,反而為敵人提供了攻城的條件。所以在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修城時,祁門人便將西北段城牆改到稱錘山脊。據說,石坑人張瑗(康熙三十年會元)在率人挖掘舊牆基時,挖出長有丈許豎立土中的條石無數。桂天祥築城鎖猴的一番折騰,使祁門人從此得了個“猴子”的謔稱。
桂天祥對植樹造林非常重視。在祁門縣任知縣其間,他樹立了《保護山林告示碑》云:“本縣山多田少,民間日用鹹賴山木”,認識到森林樹木對民間日用的重要性,因而倡導:“職故此山,本縣勤加督率,荒山僻谷盡令栽養木苗,復加禁止。”說明知縣督率倡導並帶領祁門縣民眾植樹造林。並明令“失火者,枷號痛懲;盜木者,計髒重論,或計其家資量其給償。”對造成森林火災、盜伐林木者將分別受到“枷號”、“計價加倍賠償”的懲罰。
桂天祥的最大成就是對的唐詩批點。《唐詩正聲》,二十二卷,明高編選,桂天祥加以批點,命名《批點唐詩正聲》,此書集中體現了他的詩學思想,他的一些批點甚為精闢,以致現人常常加以引用。如
桂天祥在《批點唐詩正聲》中說李白的《梁園吟》:“太白樂天知命,感今懷古,備載此詩。唐人亦自有解會者,造語突兀,便非此等軼宕。”說《夢遊天姥吟》:“胸次皆煙霞雲石,無分毫塵濁,別是一副言語,故特為難到。”均能一語中的,甚為精要。
《批點唐詩正聲》一函四冊二十二卷,其排版樣式為豎排。整套書籍校勘嚴密,刻印精美,是古籍中難得的善本文獻。明代唐詩評論家桂天詳對該書做了詳盡的批點。每頁書上,他用朱藍黑三色分別批註,分為符號和文字兩種形式。批註內容有段落停頓標記、字韻校正符號、讀書心得文字等。此書選取了初唐和盛唐時期的唐詩九百二十九首,其中對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詩歌給予特別“關照”。此書看重詩歌聲律、格調的精確運用,其目的在於展示唐詩之“正聲”,以供後代詩人模擬、效法。除了桂天祥的批點外,該書還輯錄了歷代其他學者對唐詩的批註。如朱熹對李白詩歌的評論是:“李白詩不專是豪放。”《批點唐詩正聲》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目前線裝書中唯一入選國字號序列的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