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寺院

這些寺院中創建最早的是當格乙麻寺,約建於唐末五代初。 創建於元代的兩座,明代的六座。 坐落在多哇鄉境內的然尕寺創建於民國4年,是創建時間最晚的寺院;當格乙麻寺、藏語全稱為“當格乙麻圖丹群科林”,意為“最初根基聖教法輪洲”。

同仁縣境內的格魯派寺院,遍布全縣各鄉鎮,共有三十五座,其中九座寺院早先屬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等,隨著格魯派勢力的增長,相繼改宗為格魯派。這些寺院中創建最早的是當格乙麻寺,約建於唐末五代初。創建於元代的兩座,明代的六座。清代是創建寺院最多,宗教發展最快,播及面最廣的朝代,境內創建寺院20座。坐落在多哇鄉境內的然尕寺創建於民國4年,是創建時間最晚的寺院;當格乙麻寺、藏語全稱為“當格乙麻圖丹群科林”,意為“最初根基聖教法輪洲”。該寺位於年都乎鄉曲瑪村西北山坡上。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拉隆貝吉多傑刺殺吐蕃贊普朗達瑪後,從西藏輾轉逃到青海黃河南部地區,游居於今尖扎縣的洛多傑智合和化隆縣的丹斗謝吉央宗。收八名徒弟,傳教弘法。其徒中的薩迦哇絳曲智布在今年都乎鄉境內創建一座護法殿,此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座小寺院即當格乙麻寺,原寺焚毀於1939年,40年代由隆務寺第三世阿柔倉·洛桑隆朵丹貝堅贊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