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登寺

格爾登寺

格爾登寺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阿壩縣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歷史,是阿壩縣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占地面積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餘人,大小活佛14人。該寺建於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為洞溝寺,在工農紅軍長征時曾為紅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格爾登寺大佛塔全高49米,底座邊長25米的正方型基座,佛塔外圍是環塔轉經走廊有數百個小經輪和十餘個大型轉經輪,環全寺有數千個大小轉經筒。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大佛像周圍壁上有1億個蓮花生佛像,1千個小佛塔,1千個釋迦牟尼佛像,右側有財神南木扎西,遊客可在塔前煨桑台向觀音、財神供桑煙祈願。

格爾登寺

格爾登寺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阿壩縣城西北角,具有120多年的歷史,是阿壩縣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占地面積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餘人,大小活佛14人。該寺建於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為洞溝寺,在工農紅軍長征時曾為紅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簡介

現格爾登寺大經堂有120根柱子,可容納數千僧民誦經、祈禱,是藏區屈指可數的大型經堂。 1、大經堂前廳上額以精美豪華的藏式雕刻為裝飾,有甲(大力神)、雪香香(人身鳥足的美聲鳥)、桑給岡吉(八腳獅子,這是先仇後友的獅鳥後代,是和平的象徵)、瓊(是已消失的大海中的一種鳥)。四大天王壁畫:護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這是守護聖土東西南北四方的至尊天王。六道輪迴圖:最內層有一隻豬、一隻鴿、一條蛇,代表人生“愚痴、貪染、慎怒”三毒。第二層正上方為“天道”,順時針依秩為“人道”、“餓鬼道”、“地獄道”、“牲畜道”、“阿修羅道”,地獄在最下層,如果人們不積善行德將承受各種酷刑。 2、大經堂中最大的一尊佛像是用藥泥塑雕成的強巴佛(彌勒佛)像,有四層樓約20米高,佛身內珍藏了千餘部大藏經經卷。在大經堂中還珍藏有萬餘部《甘珠多》、《丹珠多》等著名藏文經典,珍藏有數十座宗教靈塔、寶塔。大經堂牆上掛滿了堆繡、彩繪和用礦物顏料繪製的許多珍貴的唐卡。 3、大經堂內正門左側牆上第1—6幅壁畫分別是代表一千個釋迦牟尼佛像的唐卡,藏語“東巴”,第7幅唐卡中部為釋迦牟尼,四周為宗額巴、觀音、度母等眾佛像。經堂內正門右側牆上第1幅唐卡為釋迦牟尼佛像,四周有18羅漢,第2幅為釋迦牟尼佛像,第3、4幅為無量長壽佛,第5幅為金剛勇士,第6幅為藥王菩薩,第7幅為不動佛。

大經堂前庭左側佛殿

主體建築主體建築

供有(從左到右)無量長壽佛、綠度母、辯經大師(索南扎巴)、白度母、第十世格爾登活佛、釋迦光(印度嚴二勝之一)、希瓦拉(六嚴二勝之一),宗額巴靈塔、功德光(六嚴二勝之一)、聖天(六嚴二勝之一)、第八世格爾登活佛靈塔、龍樹(六嚴二勝之一)。

中部正佛殿

外層有納倉活佛靈塔、釋迦牟尼佛像、第八世格爾登活佛、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音、宗額巴大師、第十一世格爾登活佛法座、第八世格爾登活佛、獅子吼佛、堪布法座(前)、釋迦牟尼、辯經大師(索南扎巴)、桑都(密集本尊)、雲巴甲木措活佛靈塔。內層:從左至右為釋迦牟尼、第八世格爾登喇嘛、阿底峽、彌勒佛(未來佛大佛像)、宗喀巴天堂像、第35世堪布靈塔、宗喀巴人間像、大威德金剛。

前庭右側佛像

釋迦牟尼、哲蚌寺主持嘉木樣曲傑、無著(六嚴二勝之一)、陳那(六嚴二勝之一)、辯經大師(索南扎巴)、法稱(六嚴二月之一)、世親(六嚴二勝之一)、大白傘改佛度母(千手千眼持白傘)、尊勝佛母(長壽佛)、十一面觀音。

佛塔

矗立在格爾登寺院西南側的格爾登寺大佛塔是雪域高原上屈指可數的幾座大型佛塔之一。1987年10月由政府撥款和自籌部分資金修建的格爾登寺大佛塔竣工開光,正式向信教民眾開放、朝拜。 格爾登寺大佛塔全高49米,底座邊長25米的正方型基座,佛塔外圍是環塔轉經走廊有數百個小經輪和十餘個大型轉經輪,環全寺有數千個大小轉經筒。轉經筒內裝滿了經活佛淨點過的經書、聖物,轉經輪印有上是藏有六字真經“嗡嘛呢叭咪哞”,意為全智全能的觀音菩薩保佑。四條掛滿五彩龍達的鋼繩從金碧的塔頂向四周拉開,彩幡隨風飛舞,兩旁的大轉經房內是兩個巨型的轉經筒,在轉經人的推動下不停轉動,吱吱地響,把信眾的祈願傳向天空。佛塔前圓錐形石堆為嘛呢堆,石堆上的每一個石頭是信眾口誦真經從遠處拾來放在上面的,這樣每一塊嘛呢石都在風中為信徒呤唱祈禱,同時也是信眾獻給上蒼的貢品。佛塔左下側堆放的是刻有各種經文、佛像的石經板,是信眾在石頭、大理石、玉石上雕刻的藏文經典和佛像,也是信眾對佛的祈禱。 抬頭望去眼前出現的是圍繞大佛塔的24個環抱大佛塔的小佛塔,形成眾星拱月的態勢。總有許多遊客在這裡與直指藍天的大佛塔,吱吱轉動的轉經輪和塔前的嘛呢堆、五彩的神秘石經板照相留影。 佛塔第一層:去惡淨心慈悲殿:走進佛塔大門,正面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你看她的周圍整齊地排列著無數的手掌,每個手掌中都鑲嵌著一隻明亮的慧眼,而且這尊佛像有許多頭。這些頭標誌著這是萬能智慧濟世救苦的菩薩,這千手可以幫助我們解救世間一切苦難,手中千隻慧眼是智慧聰穎的法眼,幫助我們洞察秋毫,普度萬物眾生。大佛像前是唐朝時的藏王松贊乾布和大唐下嫁和親的文成公主及尼泊爾公主,這是藏漢人民世代友好的歷史見證。前面的“曼扎”是錐形的,它代表有無窮的意義,有方形的、平面的、木雕的、沙盤的,這是藏族人民宇宙觀、社會觀等的集中體現。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大佛像周圍壁上有1億個蓮花生佛像,1千個小佛塔,1千個釋迦牟尼佛像,右側有財神南木扎西,遊客可在塔前煨桑台向觀音、財神供桑煙祈願。 佛塔第二層是長壽佛殿,供奉的主佛是無量壽佛,保佑大家長命百歲平安壽。四周供有1千尊小無量佛和18長壽羅漢佛像。 第三層是宗喀巴佛殿,主佛是宗額巴大師,四周供有1千尊宗喀巴小佛像和他的1000本著作。 第四層是蓮花生佛殿,主佛是蓮花生大師,四周供有第1—11世格爾登喇嘛佛像和大白傘度母佛像。 第五層是四手大白傘度母佛像,是去惡從善的清淨慈悲佛。旁邊供有宗喀巴及二賢弟子佛像。有過過錯的人可以在這裡懺悔過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護法神廟

護法神殿,藏語“甲爾康”,是藏傳佛教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寺院供奉本寺護法神的神殿,是藏民為生產、生活、生老病死祈願朝拜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遊客前來朝拜祈禱最多的地方。 格爾登寺護法神廟由護法神殿、神箭林、桑煙臺和神樹林組成。護法神殿內是一般人不能進去的神秘而神聖的地方,婦女是不能進入護法神殿的;只有在重大宗教節日,前往向護法神供奉的重要客人經管理人員同意方可靠近。護法神殿內正中供奉的是格爾登寺院的護法神桑吉益西神像,周圍供奉有十二生肖像;護法神殿門柱上經常捆獻有信徒向護法神獻上的最精緻的護法器具如藏刀、劍、箭,甚至槍枝等;神殿屋檐上是由恐怖的骷髏頭等組成的怖畏屋檐向人們昭示著神廟的莊嚴威武。護法神殿前左右兩邊是兩個大型的神箭林和嘛呢旗,這是每年在信教民眾祈禱時為護法神精心製作、誦經、供奉的護佑全家家庭安康、人畜興旺、驅鬼敬神的精緻武器;一般每戶人每年在莫郎節時敬獻一支神箭。

桑煙臺

護法神殿前是桑煙臺。這是藏民們在出遠門、大型民間宗教節日時朝拜、祭供本寺護法神的地方。每當人們在大型民間的宗教節日,或在要出遠門,家人、莊稼、牲畜不安康事時,便帶上由糌粑、柏香樹枝、青稞、酥油、奶渣組成的供品到寺廟護法神殿前“煨桑”。“煨桑”漢語為“熏煙”的意思,就是把這些供品放入“煨桑”台內,用火點燃,熏起滾滾濃煙,讓這些供品隨著風和濃濃的香菸一起飄向天空獻給天上的護法神。然後口誦六字真言,將印有神馬、鷹、虎等和藏八寶的敬神的供品——五彩的龍達高高地拋向天空,讓風把五彩的龍達一起送給天上的護法神。每當虔誠的信徒在這裡虔誠的許下心愿和祈禱,往往總能如願以償。許多民眾總是在煨桑後口誦六字真言,圍繞護法神殿虔誠轉經祈禱。護法神殿後就是神樹林。

僧人辯經

作為四川境內最大的格魯教派寺院格爾登寺設立有四大學院,這裡的僧人相當重視學業,嚴持戒律,精修各種佛法,所以寺內的高僧學者層出不窮。僧人們在學習經文的過程中除了學習,更重要的是辯論經文。一個或幾人立下辯題,另一人或幾人則開始咨問,你問我答,唇槍舌劍。學僧通過之前一系列的誦經、學習和辯經學習活動之後,逐漸熟諳經典,然後才可以參加各級答辯會。由於僧人在辯經時行為動作相當誇張,不了解實情的人還會誤以為他們在吵架。其實辯經時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義的,比如在每一個提問前都要先說一個“底”,再將右手向後高高揚起,和左手相拍發出清脆的響聲,然後將右手向下伸向對方後拉起。那一聲“底”相當於開啟智慧,因為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熱巴雜拉底”,“底”音可以啟請心中的文殊菩薩,開啟我們的智慧。高揚的右手說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後。二手相擊,有三層正意一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世間一切都是眾緣合和的產物;二為掌聲代表無常,一切都稍縱即逝;三為清脆的響聲擊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驅走你的惡念。右手向下後又拉回,是希望通過自己內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難中的眾生救出來。

在格爾登寺,每個月都會進行一兩次大的辯經活動。而在平時也會有小規模的辯經學習活動。

相關釋義

什麼是辯經呢?先補補課:辯經為藏傳佛教寺院僧侶學習的最大特色,辯經者由較優秀僧人擔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為對辯和立宗辯兩種形式。①對辯。藏語稱“作朗”。辯者二人,其中一方提問,另一方回答,且不許反問;告一段落後再反過來,直至一人無法問出。②立宗辯。藏語稱“當賈狹”。辯者無人數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說,待人辯駁,多坐於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問;問難者稱達賽當堪,即“試問真意者”,不斷提出問題,有時一人提問,有時數人提問,被提問者無反問機會。立宗辯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