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的泡沫

本書通過援引格林斯潘在議息會議上的發言記錄和對國會所作的證詞,展示了格林斯潘一系列最具破壞力的失誤,及其在過去19年中與下列各種經濟災難之間的聯繫。對格林斯潘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在2001年至2003年,美聯儲為了減輕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對經濟的影響而降息太多。隨後的加息步伐又太慢。低利率刺激了抵押貸款和過度消費,造成了房地產泡沫的膨脹。 其二,美聯儲監管太過鬆懈。央行降低了抵押貸款的標準,以至信用狀況不佳的貸款人以極低的成本通過貸款得以購買房屋,而在房產泡沫破滅時,這些人最終無法償還貸款而破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格林斯潘的泡沫 格林斯潘的泡沫
把水、鹽、蔗糖和起酥油均勻攪拌到一些灰黃色的粉末中,再輕輕拍打成餅,無需烘烤,放到烈日下曬乾就可以直接到市場上出售。這,就是泥土餅。不是電影畫面,而是許多海地人真真實實的一日三餐,因為他們買不起糧食。
遙望地球的那一端的飢餓與無奈,再回首過去的大半年,物價飛漲,股市一跌再跌,CPI、次貸危機、高油價、高通脹成了普通百姓耳熟能詳的熱門話題。
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到底怎么啦?梳理一下2007年至今發生的一切,我們試圖找出全球經濟現象背後的線索。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挽救美國金融體系,採取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於是有意地進行美元貶值;眾所周知,油價由美元標價,美元貶值直接導致油價上漲;高油價推動市場對生物能源的需求;生物能源需要大量糧食作為原料,進而推動國際糧價走高。於是也就有了我們之前看見的“泥土餅”的那一幕。
層層挖掘,我們不禁要問:昔日的“經濟沙皇”——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美聯儲降息議會上有他的堅定的笑容;面對網路股泡沫時,全世界聽見他信心滿滿的講話。彼時,美國經濟強勁,通脹水平低,股價和房價都在節節上漲。然而就在格老卸任不久,危機的種子開始發芽。房價不再上漲,房屋建設開始下滑,次級抵押貸款的拖欠情況越來越嚴重,一些貸款機構和對沖基金難以為繼而破產。
這位“史上最偉大的央行行長”在退休兩年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這本《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國經濟災難的真相》既非枯燥的學術專著,亦非格老的生平逸事,而是以時間為線索,通過援引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19年間在議息會議上的發言記錄和對國會所作的證詞,真實再現其言論種種,旨在為身處瞬息變幻的經濟洪流中的讀者提供一個思路,使其靜心整理金融危機背後的真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多一個角度,多一份理性。
願您在閱讀此書後,多一次深入的思考。

作者簡介

威廉·弗萊肯施,西雅圖弗萊肯施泰因資本管理公司(FleckensteinCapital)的總裁。他每天都在其網站Fleckenstein.com上撰寫市場評論,同時為MSN財經頻道撰寫專欄。

圖書目錄

前言格林斯潘時代的真實寫照(1987-2006年)
第1章緣何一錯再錯(1973—1994年)
第2章泡沫之王:“格林斯潘對策”的誕生(1995-1997年)
第3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與格林斯潘對策:從親密接觸到若即若離(1998-1999年)
第4章泡沫信徒的苟延殘喘:泡沫已經泛起(1999-2000年)
第5章股市泡沫的破裂:科技奇蹟不堪一擊(2000-2001年)
第6章可愛的房地產:拯救美國於股市泡沫(2001-2003年)
第7章燙手山芋:掏空自動取款機的房地產泡沫(2003-2007年)
結語喪失敬畏的後果(2007年至今)

書摘

第1章緣何一錯再錯(1973—1994年
格林斯潘並非從一開始就是中央計畫的制定者。在擔任美聯儲主席之前,他在1954-1987年期間擔任其私人公司——陶森-格林斯潘經濟顧問公司(Townsend-Greenspan)的總裁。他還在多個政府諮詢機構任職。例如,他曾是結束強制徵兵制委員會的成員,還是“社會保障委員會”委員。但在成為美聯儲一把手之前,其最引人注目的職位當數1974-1977年初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一職。
好奇者恐怕很想知道他在這期間留下了怎樣的工作成績。
格林斯潘參加的參議院聽證會可以讓我們在做出評判之前先睹為快(美聯儲主席的提名需要經國會批准)。1987年7月21日,格林斯潘出席了由威斯康星州參議員威廉·普洛克斯默爾(WilliamProxmire)任主席的“銀行、住房與城鎮事務委員會”聽證會。很顯然,普洛克斯默爾已經研究過“經濟顧問委員會”在1976-1986年間所做的預測,他注意到格林斯潘的委員會留下了“一份糟糕的預測記錄”。
普洛克斯默爾參議員發現格林斯潘在1976-1978年任期內所做的預測錯得有些離譜。在利率預測方面,這位未來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設定利率的人士所預測的數值,是同一時期誤差最大的。
用普洛克斯默爾的話來說,格林斯潘的錯誤“打破了整個時期的所有記錄”。
難道你能說格林斯潘的錯誤不太嚴重?他在1978年預言短期國庫券期末利率為4.4%,可事實上是9.8%。至於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他也沒有猜對——當時年度通貨膨脹率攀升到9.2%,他的預測值卻是4.5%。
格林斯潘又是如何回答普洛克斯默爾呢?“這與我記憶中的數字不太一樣。”
普洛克斯默爾隨即向這位候選人宣讀了那些預測值,使其不得不承認“如果它們都記錄在案,那么這些書面的數字是正確的。”但格林斯潘並未放棄篡改歷史的努力。他想擺脫掉普洛克斯默爾的糾纏,於是抱怨道:“參議員先生,在政府內的預測與作為局外人的預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普洛克斯默爾卻不以為然,他反駁道:“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歷任主席都面臨這一問題,但他們並沒有像你一樣犯下那么多錯誤——遠遠沒有。”
聽證會接近尾聲時,普洛克斯默爾說:“但願在你進入美聯儲後,一切都會有所改觀。你不會這樣一直錯下去。”對於這番話,這位後來被稱為“藝術大師”的人是這樣回答的:“議員先生,我要提醒您的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多少還有些比這更成功的部分。”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這一點上,格林斯潘要么在否認,要么在試圖篡改自己的歷史。讓我們考察一下他在執掌美聯儲之前的工作經歷
1973年1月7日,格林斯潘在《紐約時報》上做了一個大膽預測:“形勢從未像現在這樣令人樂觀過。”事實上,他大錯特錯了。四天之後,道瓊斯工業指數達到1051點的峰值,但伴隨著美國在“大蕭條”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隨後的兩年里下跌了46%。
在那段時期,格林斯潘犯下的如此觸目驚心的錯誤還不止這一個。1974年9月5日,就在宣誓就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第二天,他宣布:“我們的經濟不會出現大規模下滑。”然而,眾所周知,1974年中期至1975年中期,美國經濟縮水5.8%。那么,當他在1975年4月開始表示憂慮並向紐約聽眾宣布最壞的時刻即將來臨時,這位“藝術大師”是否終於判斷正確了呢?也不盡然。經濟衰退在一個月前,也就是1975年3月就已經結束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經濟衰退讓這位未來的美聯儲主席一錯再錯。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是,他在陶森一格林斯潘經濟顧問公司從事諮詢業時,對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儲蓄信貸協會的商業慣例堅持錯誤的觀點,儘管這一錯誤判斷直到他擔任美聯儲主席後才顯現出來。這些慣例成為儲貸業危機的導火索,並由此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