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地質學

核地質學(nuclear geology)是地質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學科,已發現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超過230種,但地殼中豐度大於2×10^-6的只有8737Rb、4019K和23892U,在地殼中能形成礦石級聚集的僅有23892U、23290Th、4019K、14762Sm和18775Re。主要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的行為,在地殼演化過程中的遷移、聚集和分布規律及其開發利用。目前研究得較多的是與核能和作為地質過程的示蹤物、地質計年、放射性測量等有關的核素。

核地質學(nuclear geology)是地質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的行為,在地殼演化過程中的遷移、聚集和分布規律及其開發利用。已發現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超過230種,但地殼中豐度大於2×10^-6的只有8737Rb、4019K和23892U,在地殼中能形成礦石級聚集的僅有23892U、23290Th、4019K、14762Sm和18775Re。目前研究得較多的是與核能和作為地質過程的示蹤物、地質計年放射性測量等有關的核素,其中對尤以作為核電燃料的鈾元素研究得最為廣泛和深入,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鈾地球化學、鈾礦物學、鈾礦床學、鈾礦勘查地質學等學科。這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天然放射性核素及其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核廢物處置的重視,又形成了核環境地質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