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山

柳毅山

柳毅山,坐落在濰坊市寒亭區朱里鎮。流傳有與李朝威《柳毅傳》有關聯的《柳毅傳》殘本。

柳毅山,坐落在濰坊市寒亭區朱里鎮亓家莊村,村里以柳姓居多,據《柳氏祖譜》記載,這個柳毅即是這裡柳姓的先祖,村裡有柳毅墓,並流傳有與李朝威《柳毅傳》有關聯的《柳毅傳》殘本。

簡介

柳毅山原稱為土門山,據說山巔有柳毅當年讀書處,故得名。在民國以前,山上有柳毅祠、柳毅橋、柳毅井、天池龍眼、柳毅讀書處等古蹟。鄭板橋懷濰縣詩云:“相思不盡又相思,濰水春光處處遲。隔岸桃花三十里,鴛鴦廟接柳郎祠”。但到得山上,見滿目野草,三十里桃花的盛景早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幢顯是新起的廟宇。廟前幾座古碑,或新或舊,似是孤獨地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傳說。山上原有柳郎祠,抗日戰爭初期,為防止日寇占山為據點,柳毅祠等建築被抗日游擊隊焚毀。現在存在的這些房子是附近村民自發捐建的。

傳說

李朝威的《柳毅傳》記述書生柳毅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傳說唐朝時書生柳毅進京趕考,落第返鄉途中,經過湖南涇陽,偶遇一位牧羊女獨自飲泣落淚。柳毅上前探問,牧羊女自述她是洞庭龍女,嫁給涇陽君,受盡屈辱虐待,並請求柳毅送書至洞庭。柳毅心生同情,慨然允諾。受龍女之託,送信到洞庭。他到了洞庭湖,找到橘樹,在樹上連敲三下,守門的海神將他接進龍宮,面見龍君。柳毅將龍女的書信及遭遇交待完畢,龍女的叔叔錢塘君聞信大怒,作百太赤龍,滅掉涇陽君,救回龍女。後經許多波折,龍女與柳毅結成美滿婚姻。

在民國《濰縣誌稿》中亦記載了柳毅的故事。柳毅,相傳濰州太平村人,除備述前面的故事情節外,還說柳毅與龍女返洞庭省親時,掘地為池,攜子入海。後池水橫溢,居民深受其害,於是設祭立祠,水乃不溢。並記載了柳毅被唐太宗封為河平王,龍女被封為膳國夫人一事,說,“今邑東四十里有池,名雙廟池,水色青黑,潮汐味與海水同,即其地也。”
仿佛印證了這個池子的細節,柳毅山下至今還流傳著有關“海眼”的故事。據說柳毅自龍庭攜龍女返家,走地下水脈,他們走偏了,到了亓家莊東,露了一下頭,發現還沒到,於是就繼續走,到了亓家莊西現在的宋家雙廟村,露了一下頭,不想這下又走過了。因為是管水的神,走到哪裡都帶著水脈,於是在這兩個地方出現了兩處海眼。兩個海眼一鹹一淡,其中雙廟村的海眼流的是鹹水,一直到1974年河北大地震時才斷水。“海眼”一說,在民國《濰縣誌稿》中亦有記載。

文化

歷史上柳毅確有其人,即是亓家莊柳氏先祖。他不僅在乾隆《濰縣誌》和民國的《濰縣誌稿》里發現了多處有關柳毅傳及柳毅山、柳毅橋、海眼等的記載。最重要的是他還發現了與李朝威《柳毅傳》迥異的柳毅山文化中的《柳毅傳》殘本,但該殘本僅存四回約一萬餘字。是歷史還是傳奇,我們無法知曉,只是現在,依然有不少鄉人前往柳毅山拜祭祈福。山上諸多古蹟早已損毀,只有柳毅井還在噴涌,柳毅井據說是柳毅當年讀書時在這兒吃水用的井,劉國楨現在的生活還是靠著那口井,“山上別的地方打不出水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