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鹿角珊瑚

柱形鹿角珊瑚

中文學名 柱形鹿角珊瑚 拉丁學名Acropora cylindrica。動物界,刺胞動物門,珊瑚綱,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分布區域 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柱形鹿角珊瑚
【拉丁學名】 Acropora cylindrica
【命名者及時間】Brook, 1892
【科屬分類】動物界刺胞動物門珊瑚綱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

物種概述

柱形鹿角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外觸手芽形成塊狀、葉狀或分枝狀群體。珊瑚體為大型個體、珊瑚骼灌木狀,分枝距離大,群體長達200-500毫米,直徑5-20毫米,有圍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無軸柱或軸柱小、弱。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積存在蟲體的底面、側面及隔膜間等處,好像每個蟲體都坐在一個石灰座上,稱為珊瑚座。隔膜成對,但缺乏明顯的口道溝,具鈣質杯狀外骨骼。是造礁珊瑚。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頂端小枝細長而漸尖。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輻射珊瑚體稀,向上逐漸變為鼻形和半管唇形,小枝上的是針口管形。軸珊瑚體圓柱形,直徑2毫米,杯孔小。輻射珊瑚體第 一輪隔片不等,一般為六個,外側直接隔片最大,內側略小,第二輪僅有一點小刺痕跡。濾食浮游性生物。
該物種群體為圓形橫截面,形成團塊或數米厚的堅固分枝。分枝略有錐度,有一個單一的圓頂形的軸向珊瑚石,徑向珊瑚石小,共骨光滑。

種屬特徵

群體一般分枝形群體一般分枝形,樹木狀、灌木狀或平板形,極少皮殼或亞塊狀,有軸珊瑚體和輻射珊瑚體,隔片二輪,無軸柱.珊瑚體壁和共骨多孔。
本屬是造礁石珊瑚中數量最大,種類最多,也是分類最困難,變異最大,變幻莫測的屬,現知有382個指名種,34個化石種。從始新世至今一直分布在歐洲、西印度群島、北美洲和印度--太平洋區.過去記載我國水域的鹿角珊瑚的新種有Verrill(1866)采於香港的Madreporatumida,Bassett-Smith(1890)采自鄭和群島的Madreporacompressa,Madreporadendrum,Madreporarambleui,Madrpo-rafragilis和Brook(1892)報導鄭主群島的Madreporanigra,Madreporatizardi,Madreporasmithi和中沙群島的Madreporatenella及休自台灣的Madreporasinensis的新種。
1985年,自Wallace(1978),Veron&Wallace(1984)和Wallace(1994)對本屬進行系統的研究後,依靠珊瑚的群體生長型和輻射珊瑚體的形狀進行分類,並專門對照比較研究各作者存放在世界各國博物館保存的模式標本後,歸併成若干的效種,由於本屬的變異大,特別是隨不同生境的變異無法統一,依然是各持己見。

珊瑚顏色

深褐色,分枝末端白色。

生境與豐度

生境位於淺水,尤其是暴露在礁石斜坡上部的部分。豐度:常見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別處少見。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

保護等級

沒有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