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村鄉

柯村鄉

柯村鄉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境內,距離黟縣縣城行車裡程約45公里,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

基本信息

中國最純樸的鄉村---柯村
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柯村
柯村鄉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境內,距離黟縣縣城行車裡程約45公里;該鄉四面八方被各大著名景區包圍,黃山風景區正東向約45公里;佛教聖地九華山風景區正北向約40公里;牯牛降風景區正西向約25公里,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正南向約50公里。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沿途經過九九八十一灣,記者日前從著名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黃山風景區向西驅車70公里,途徑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華東最大的瀑布群,美溪打鼓嶺等文明世界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最終來到了著名的革命老區---皖南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柯村鄉。
居住這裡的人純樸、善良、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過著與世無爭的悠閒生活,鄰里和睦,相敬如賓,一家有難全村幫,一家有喜全村享;村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如果您能來到這裡旅遊您將會在此獲得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裡物產豐富、種類繁多,村中有地道的土特產有機高山茶、天然野菜、如蕨菜、野生蘑菇、竹筍乾衣和正宗草雞、土豬肉、土豬火腿、野生河魚乾,集山珍美食與天然土特產於一體。
這裡山清水秀,山泉水甘甜無污染,空氣清新自然,山高林密、景色宜人、生態優美、空氣清新,該鄉森林覆蓋率85%以上、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為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華東動植物寶庫”有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野生動物---金頭閉殼龜以及黃緣閉殼龜、國家重點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等動植物和鳥類。如能在此多滯留一些時間,呼吸清新的自然空氣,沐浴獨特的陽光,充分放鬆靈魂,同時通過適當的活動,諸如林中漫步、做操、打太極、閉目養神、作深呼吸或者放聲歌唱……充分感受森林中的那種氣息和氛圍,接受一下“森林浴”和“陽光浴”及“大氣浴”的洗禮;如能約上三五朋友用山泉水、紫砂壺沏上一壺高山茶,細細品味。這些都將會使你心曠神怡,使你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大量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典建築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特色紅色建築,並有大量的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器和名人墨寶,這裡由於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和徽商商道的理念優勢,歷代尤其是明清時期該鄉民眾馳騁景德鎮瓷都商界300年。
首先到達的是柯村第一景,江溪胡門茅山嶺景區,這裡是與美溪鄉交界的山崗上,車可以開到嶺頭,俯瞰全村美景數本處最佳,全村成一盆地形,此時正值油菜花開季節,仿佛自己掉在了畫中,如此春風洋溢的季節如果你也能來此觀賞油菜花將會讓你心曠神怡,你將終身難忘,此處有居高臨下,一覽無餘,一切美景盡在腳下的感覺。下山後進了村子,便發現村中綠樹成蔭,白牆黑瓦特色的別墅就建造在樹林裡,村中環境優美,不時會有熙熙攘攘的背包遊客出現,更有為了吃一頓名副其實的真正農家美食而來的縣城及市區的上班族,這裡盛產土雞,村中家家戶戶都養土雞和花豬,因其肉質鮮嫩而聞名全國,更是開辦了大型土雞花豬養殖場,為江浙滬一些高檔五星級酒店提供原料,更有知名院校和地方政府、企業聯合研發培育優良家禽家畜品種,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高效化、低耗化良好局面。
隨後到達柯村,柯村是柯村鄉鄉政府所在地,為該鄉中心,村中有敦仁堂既“柯氏宗祠”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34年10月在柯氏宗祠成立了皖南蘇維埃政府,成功的進行了轟動全國的“柯村暴動”,為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方誌敏率領下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提供了各項後勤補給保障工作,柯村皖南蘇維埃政府為閩浙贛土地鬥爭史乃至中國近代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有著悠久的紅色歷史文化、和得天獨厚的紅色旅遊條件。
沿著柯村環鄉公路向北行便到了湖田村,徒步約30分鐘,馬路順著河道蜿蜒崎嶇延綿數十公里,一路可以看見各個朝代所見的攔河防洪蓄水大壩與河畔以及青石板鋪砌的古代驛道和用於灌溉的水車,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沒有水泥沒有鋼筋,充分的體現了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勤勞,該村人口主要為胡姓,與績溪胡氏有著密切的淵源與往來,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胡氏祠堂,不遠處有一村子叫穀子灣,古代以盛產稻穀而命名,大河繞村而過,村中小溪環抱,該村至今保存有千年的蒼天大樹成片,據村中百歲老人介紹:她小時候她的爺爺奶奶說“這些樹在他們小時候就是這么粗,一直到現在還是這么粗”,可想 而知這些樹木的年齡有多大,村中喜鵲成雙,見客人到來,遠遠的唧唧喳喳唱個不停,以此表示“熱烈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據考察證實以及村中百姓介紹;現如今村中時有珍惜野獸“光顧”,如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動物白頸長尾雉, 國家重點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黑麂;鬣羚(俗稱四不像又蘇門羚)白冠長尾雉、山貓、五步蛇、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還有黃山特有獼猴群、野豬群、野雞等動物“光顧”。最晚發現金頭閉殼龜於本世紀初2002年、 最晚發現大鯢(俗稱娃娃魚)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1997年、最晚發現豺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最晚發現過狼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最晚發現華南虎於50-60年代。 繼續沿著環形道路前行,來到了美麗的三合孫村,這裡有大清乾隆年間至今300年保存完好的“旋溪塔”,塔碑有中記:“相與登絕頂而望曰,立千仞之峭壁,環九曲之溪灣,煙村深鎖,圖畫天然"。村口小橋一座,兩山間夾小道一條,可謂是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村頭有蒼天古樹群,預示著村中戒備森嚴,村中小河橫穿而過,兩岸百姓倚河而居,橋上車水馬龍,橋下河水清澈見底,時而魚兒遊蕩,時而蝦蟹混戰,夜間兩岸燈火通明,倒影水中,可謂是“勝蘇杭水鄉之景色,賽浦江兩岸之繁華”,別有一番特色。
最後向前行便是寶溪翠林東坑村,這些村子相隔不遠,近在一山之隔,這裡盛產桑 蠶 茶,村中有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和研發基地,這裡的山高林密,盛產高山茶。也還有很多高山未曾有人涉足過,村中生態環境優良,珍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曾有“毒死花豹事件”。起因,山上積雪深厚,冰天雪地,村民家水牛被山上下來的動物咬死啃食掉,後發現一隻牛腿被埋在雪中,村名愚昧將毒藥撒,次日毒死花豹一頭。
離開東坑村便到結束了長達40多公里的環鄉公路到達了起點柯村,沿途景點共有茅山嶺風光,(可看日出、雲海、油菜花)胡門古樹群農家樂項目、湖田農家樂和深山探險項目、箬笠坑萬畝原始森林、老鼠嶺、雞賽嶺、鬼打鑼、漩溪塔、趟滾壩、長天河、百里灘、萬里橋、翠林嶺徒步登山運動項目等,以及環鄉公路腳踏車機車戶外運動項目。 這裡是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柯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了進一步保護這裡的自然生態、提高百姓經濟收入、提高旅遊知名度,為此,記者採訪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和上海復旦大學黃山籍教授、黟縣縣委常委,他們表示將積極重點推進保護該區域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建立野生動物保護監測站,積極重點規劃和發展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柯村的紅色旅遊、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努力為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提高農民收入做更大貢獻。
記者何躍峰寄語: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願中國最純樸的鄉村、中國最大的自然生態農莊---柯村的明天更美好!

基本信息

村鄉總面積86.71平方公里,以低山丘陵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茶、林、桑、糧生長。全鄉轄8個村、59個村民組,人口6820人。農民收入以茶葉、蠶繭、糧食、木材等為主,外出務工收入為輔,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有林地11.08萬畝。境內森林覆蓋率81%。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2004年財政收入60萬元,人均純收入1948元。 柯村鄉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清溪河和東坑河在村頭交匯後順東直下,是皖南深山戰略要衝,有著革命鬥爭的地理條件。1934年,曾發生過著名的“柯村暴動”。境內有皖南第一個紅色政權——皖南蘇維埃,有革命先輩方誌敏同志率領北上抗日先遣隊來到皖南紅色蘇區進行革命鬥爭指導蘇區工作留下的大量足跡。柯村鄉以紅色旅遊和生態建設為抓手,打
柯村旅遊
造山區一流的旅遊生態環境,逐步建成以紅色旅遊與自然景觀相互輝映的山區生態旅遊經濟強鄉。

特色農業

柯村鄉木子坑村民組位於柯村鄉政府西北方,與三合、寶溪、湖田等交界,環鄉公路貫通該組,地理位置處於中心,交通方便。該組共31戶,現有人口138人,擁有茶園200餘畝。茶葉栽種歷史悠久,茶葉已成為組該村民的主要收入,並且該組土質為黃壤土,土層較厚,適宜茶葉生長,茶葉的質量優良,由該組生產的“熙春”茶榮獲“中茶杯”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三等獎,具有較高的聲譽。

經濟發展

皖南花豬在2001年被省農委列入地方品種保護名錄。在柯村鄉飼養歷史較長,地方種豬群體相結集中,數量較大,質量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化。種豬經擇優去劣,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食,早熟,多胎多產特點。肉質細嫩,味素鮮美,適應人們需求,只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為加快開發步伐,促進小城鎮建設上水平,柯村鄉認真貫徹安徽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做大做強旅遊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要求,落實全省旅遊發展大會的部署,以愛國教育基地為載體,以實施規劃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帶動革命老區人民增收致富為目的,採取多項措施促進全鄉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深入挖掘有關革命傳統和歷史人文景觀資源,策劃組織“走一段紅軍小路、打一回紅軍小仗、開一次紅軍小會”等寓教於游、寓教於樂的“紅色旅遊”項目,通過高素質的紅色旅遊導遊員客觀、準確、生動的講解將經典情景再現,使遊客身臨其境,寓教於樂。
二是立足山區綠色資源,將紅色旅遊與“農家樂”相結合,讓遊人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可以“吃農家飯、做農家事、住農家屋”,推出柯村獨特的紅色休閒體驗游,組成精品旅遊項目;開發一批“山野綠色食品”、“紅軍紀念品”等特色旅遊商品。
三是積極開拓旅遊客源市場。方家嶺隧道的開通打破了制約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利用由此帶來的機遇,結合位於黟縣、祁門、石台三縣交界地帶的地理優勢,柯村積極融入祁門牯牛降、黟七生態長廊和“兩山一湖”黃金旅遊線,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光臨。
四是不斷改善紅色旅遊硬體設施的建設,創建環境優美和民風淳樸的自然人文環境。柯村鄉紅色旅遊的經典景區—“柯氏宗祠”在精心的保護下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整箇舊址現已闢為紀念展館,展示有紅軍革命鬥爭文物,烈士遺物、紅軍使用過的槍械、彈藥等革命歷史文物200多件;當年方誌敏居住過並召集皖南蘇區政府負責人開會的民居、保存有紅軍游擊隊書寫的革命標語的旋溪塔等均修繕保護完好;新建成的紅軍廣場更是集中展現了柯村紅色旅遊的魅力。
柯村鄉將以紅色旅遊和生態建設為抓手,打造山區一流的旅遊生態環境,逐步建成以紅色旅遊與自然景觀相互輝映的山區生態旅遊經濟強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446
3351
3095
家庭戶戶數1801
家庭戶總人口(總)6375
家庭戶男3298
家庭戶女3077
0-14歲(總)1421
0-14歲男731
0-14歲女690
15-64歲(總)4427
15-64歲男2353
15-64歲女2074
65歲及以上(總)598
65歲及以上男267
65歲及以上女33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315

柯村旅遊

近年來,柯村鄉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特色旅遊開發項目,利用原生態的田園風光作為旅遊景點,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每年一到油菜花盛開的時節,就有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取
雲霧柯村
景拍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