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普法則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很多古生物學家開始挑戰“柯普法則”。 ”金薩爾沃博士說:“總體而言,體積較大的物種確實比體積小的物種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普爾維斯博士指出,人類的狩獵行為日益成為大型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

一個世紀以前,有一種觀點十分盛行:體積越大的生物活得越好。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研究者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最近,生物學家發現,在絕大多數動植物中,體積大的個體,其繁殖能力確實比小的個體強。
這種體積帶來的優勢並非曇花一現,自然選擇已使這種優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大衛·荷恩認為,在自然界,一定存在著某種強大而持久的力量,促使生物朝著越來越大的方向發展,同時,也一定存在一個同樣強大的“反作用力”,否則,“我們今天就會生活在一個到處都是巨人的星球上”。
生物學家把生物的這種越來越大的趨勢稱為“柯普法則”(Cope's rule)。19世紀的美國古生物學者艾德華·準克爾·柯普認為,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生物在不斷變大,這就是“柯普法則”。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很多古生物學家開始挑戰“柯普法則”。他們認為,以前的研究者只是簡單地將“越大越好”的觀念強加於化石之上,並沒有認真、客觀地去研究化石傳達出的信息。
於2002年逝世的、哈佛大學著名的古生物學者史蒂芬·簡·古德,曾把“柯普法則”稱為“人工製造的物品”。古德博士指出,即使自然選擇並不偏艾體積更大的個體,明顯的變大趨勢也可能出現在化石記錄的信息中。很多生物只是碰巧變得越來越大,因為每一物種的後代都無法打破體積的限制而變得更小。
這些意見促使科學家們重新審視“柯普法則”,他們比較了很多物種的祖先和後代,從而判斷“越來越大”是否真是生物發展的趨勢。
倫敦皇家學院的安德魯·普爾維斯博士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大衛·荷恩,通過比較在幾千萬年間先後出現的65對恐龍發現,恐龍後代比它們祖先的體積平均大了25%;這一規律在主要的恐龍族群里都適用,從兩足的食肉動物到長脖子的食草動物都是如此。
“這項研究證明,‘柯普法則’找到了有說服力的證據。”美國國家生態分析綜合中心的古生物學者約翰·艾爾洛依說。艾爾洛依博士的研究表明,在過去的8000萬年里,北美的哺乳動物確實“越來越大”。
最近,科學家在依然存活的生物中也找到了“柯普法則”的證據,這些證據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周·金薩爾沃博士的野生動物自然選擇資料庫。去年,金薩爾沃博士和同事大衛·芬尼決定搞清楚,自然選擇下的物種到底是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小,還是根本毫無偏好。
“從動物到植物,80%的物種在持續變大。”金薩爾沃博士說:“總體而言,體積較大的物種確實比體積小的物種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雌性生物通常比雄性體積大,以繁殖後代;在爭奪雌性的戰爭中,體積較大的雄性通常能夠取勝。”
如果體積大的生物真的這么有優勢,為什麼我們周圍還有這么多小的物種?
也許,一些物理規律要為此負責。金薩爾沃博士說:“一旦生物們習慣了某種體積,它們就會拒絕變小。昆蟲不能擁有恐龍的體積,這是因為它們的‘骨骼’無法支撐那樣巨大的身軀。”
然而現在,人類似乎正在為推翻“柯普法則”而努力。
普爾維斯博士指出,人類的狩獵行為日益成為大型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馬達加斯加島的象鳥就是明證。
過度捕撈和狩獵還暗示了人類對小型生物的眷顧。對動物們來說,死於非命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和擁有更大的身軀相比,早早生育後代似乎更重要。
“我們正用狩獵的行為宣布,人類‘喜歡’小個子。不是每種生物都能迅速變小,所以,我們只好親自動手,把大個子消滅光。”普爾維斯博士說:“這樣,要不了多久,也許我們就能親手推翻‘柯普法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