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施瓦布[嘉信理財創建人]

查爾斯·施瓦布[嘉信理財創建人]
查爾斯·施瓦布[嘉信理財創建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嘉信理財創建人、董事長、CEO;網際網路證券經紀業務創新者和巨頭;指數投資創始人,《福布斯》雜誌稱他是“線上經紀之王”。

生平簡介

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於1971年34歲時,創辦了他的證券經紀公司。當施瓦布開始以折扣定價方式向那些精明的、已厭倦了高價佣金服務方式的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時,發現了一個新的市場定位。於是,那些不需要人來幫助他們進行投資研究和決策的投資者紛紛轉向Charles Schwab公司。到1981年時,公司的贏利已達500萬美元。1982年,美州銀行集團以5 300萬美元買下了該公司,但繼續讓施瓦布擔任CEO。今天,施瓦布在美國有許多辦公室,並正在向海外擴展。

施瓦布同時還是指數投資創始人,《福布斯》雜誌稱他是“線上經紀之王”他有這樣一句格言:“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像我一樣的顧客,會要求我們做什麼?”正是這一理念的推動,嘉信理財在發展中通過它的重要子公司嘉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及其290多個分支機構,使用網際網路和語音識別電話,為私人投資者、獨立投資經理、退休計畫和機構提供了多種電子網路金融服務,使嘉信理財快速走上了成功之路查爾斯的公司的投資額已超過7250億美元,1999年,公司盈利達58、9億美元。施瓦布的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理財經紀事務所,它一直在與那些建立在施瓦布的低費用模式理念上的其他事務所競爭。

第一份工作

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第一份工作:賣核桃在家鄉時,施瓦布賣過核桃和雞蛋。在史丹福大學獲得MBA之後,1971年,施瓦布創立了嘉信理財。施瓦布身家達到47億美元。

全美最大的折扣交易商

嘉信理財為施瓦布一手創立。1971年,靠從叔叔那裡借來的10萬美元,施瓦布與幾個合伙人一起草創了一間小型證券交易公司——第一司令公司 (First Commander Corp)。1963年,剛剛畢業兩年的施瓦布和兩個同事一起搞了一個小的資訊服務公司,通過定期向訂戶寄送投資資訊,每年收取84美元的信息費。施瓦布的那次創業嘗試也小獲成功,訂戶最多時曾達到過3 000戶。第一司令公司成立兩年後,施瓦布收購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而公司的名字也乾脆改為查爾斯’施瓦布有限公司,國人則一般翻譯成嘉信理財。

20世紀70年代的佣金制度改革為嘉信理財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當政府取消證券交易公司的佣金限制時,多數大交易商不識時務,出於貪婪,反而趁勢提高了收費;施瓦布卻反其道而行之,把交易佣金大大地降低,投資者每次交易只需花費50美元。到了 1980年,它已擁有23個分支機構,客戶則逾期5萬。此後,施瓦布不斷施展財技,將嘉信理財打造成一家巨型的經紀公司。證券交易佣金制度改革後,美國曾湧現出大量折扣經紀公司,可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很多公司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嘉信理財順勢收購了好幾家這樣的公司,實力得到迅速壯大。1983年嘉信的客戶已達到50萬戶,美洲銀行以5 700萬美元的代價全資將其收購。但在4年之後,施瓦布又斥資2.8億美元從美洲銀行購回嘉信理財的全部股權。一年後,嘉信理財八百多萬股股票上市,公司的市值竄升至4億美元。

施瓦布這次挑戰華爾街的創舉能否成功?至少,他把握的時機應該說是恰到好處。作為一個交易商,要想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有所作為還需要經過以下三道關口:一是產品關。嘉信理財推出的股票評價系統利用24個指標對股票進行評級,所評級的3 000種股票包羅廣泛,從A級到F級都有,它們能否跑贏大盤,需要經受市場的長期考驗。二是客戶關。嘉信理財的目標客戶群是投資額在50萬到500萬之間的富人,這一類客戶正是美林、所羅門美邦、大摩等的爭奪的重點,嘉信要想從中搶得客戶恐怕有相當的難度。三是人才關。作為交易商,嘉信素來缺乏精通投資理財的專業人才。且按照業內的說法,“嘉信不但收取折扣的佣金,而且支付折扣的工資”,對外部的專才的吸引力也不大,也就是說,人才問題會成為制約嘉信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瓶頸。

戰勝閱讀障礙症

有意思的是,這樣一位在證券市場叱吒風雲的人物卻患有嚴重的閱讀障礙症。上國小時,施瓦布為完成語文課閱讀小說《雙城計》的家庭作業,不得不從學校圖書館裡借了一本漫畫書來看。而一本《幕府將軍》的小說,他反覆讀了六、七次都未能讀完。寫作對於施瓦布來說更是一種挑戰,他常常感到話就在嘴邊,可就是寫不出來。施瓦布的國小教師後來回憶說,雖然施瓦布語文成績不好,但表達能力卻是扼要明快,能切中要旨。而且施瓦布理科成績十分出色,也秉持在這方面的特長,高中畢業後施瓦布順利考取史丹福大學。不過在大學一年級,施瓦布因英語和法語兩門考試雙雙未能過關,險些被學校勒令退學。不過先天的不足反而刺激施瓦布加倍努力。室友同窗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幫他記錄課堂筆記。很快地,施瓦布發現自己對經濟學興趣更大些。本科畢業後,施瓦布繼續在斯坦福商學院深造。

多年來,施瓦布並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裡,直到他發現自己讀3年級的兒子也存在同樣的困難時才了解到這是一種閱讀障礙症。患有這種障礙的人不在少數,在美國,有輕重程度不同的閱讀障礙的青少年超出5%。為了幫助這些青少年,施瓦布投資成立了一個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非盈利性基金。基金每年的運作費用大約是300萬美元,人們只需交納15美元年費就可以成為基金的會員,該基金每月幫助的家庭已超過1000戶。

事實上,閱讀障礙與一個人的智商並無關聯;相反,閱讀障礙常常能激發他們更加勤奮地工作,並培養正視風險、解決問題、堅持不懈的能力。與大多數人相比,閱讀障礙者更加謙虛謹慎,也更懂得如何與人交往,而這些正是成功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閱讀障礙者的另一個優勢是他們常常能以與眾不同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因而能夠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施瓦布常常談及他的想像力要強於普通人,他可以很輕易地把事物形象化,並且一眼看到根本,這對於他解決複雜的商務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創新在於客戶的認可

施瓦布的幾乎每一次創新,都會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或是沒有必要的,但結果總是證明施瓦布的選擇是正確的,有些甚至改變了整個華爾街的遊戲規則。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佣金折扣,到80年代中期致力於線上交易產品的推出,再到90年代末成為網上交易的翹楚,施瓦布幾乎每一次都能引領證券交易創新的潮流。嘉信理財的CRM技術也多受同行的稱道:只要客戶給客戶服務中心打電話,CRM技術就會自動識別客戶的級別,然後將該電話轉接給相應的部門接聽,高價值的客戶則被直接轉至經紀人或金融顧問那裡得到服務。

施瓦布更認為創新在於恰如其分地運用科學的方法。在談到創新的秘訣時,施瓦布認為,為了能堅持在市場的前沿,應該不停地進行新的實驗,向客戶提供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對於那些明顯不成功的舉措,必須馬上停止。成功的創新是最終能夠得到客戶認可的創新。為取得客戶信息反饋,要時常與客戶保持聯繫。直至今天施瓦布依然定期與客戶交談。

投資需要睿智

施瓦布對投資的看法也頗值得玩味。他認為成功的投資者應該是一個自立的、聰明的、睿智的投資者。施瓦布著有兩本投資理財方面的專著,《施瓦布談財務獨立》(charles Schwab's Guide to FinancialIndependence)和《現在你50歲,該怎么辦?》(You are Fifty-Now What?),對這一理念進行了比較深入的闡述。

施氏認為,自立是成為成功投資者的基本條件。自立的投資者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指財務的獨立,即投資者投資所用資金最好是可以自行支配的長期資金,這樣的投資者才能放手實施長線投資計畫;另一方面是指投資者要有自己的主見,沒有主見、隨意輕信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投資者的。成功的投資者還必須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在施瓦布看來,每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需要建立一個占投資額的60%80%的核心投資組合,這個組合應該是一個高度分散的組合,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買入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或嘉信1 000種股票指數。建立了核心投資組合後,投資者可以大膽一點,將剩餘資金投資到風險大一些的領域,比如可以把5%的資金投資到網路股公司。

睿智則是投資者的較高境界。睿智的投資者能夠發現並買入偉大的公司,長線持有,而不去理睬股市的起起伏伏。睿智的投資者在投資中不摻雜任何感情顏色,因此他不必每天收看財經新聞,也不需每天查看自己的賬戶中的資金額。投資者一般至少要經歷一到兩個股市周期後才能變得睿智。施瓦布曾謙虛地表示,他本人只能算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離睿智的境界還有一段差距。在施瓦布的投資組合中,3/4的資金買人他自己設計的嘉信1 000種股票指數,作為長線投資。但為保持對市場的感覺以及對客戶需求的了解,施瓦布將剩餘資金用來打短線,因此情緒難免要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因為工作的需要,施瓦布自己不得不每天堅持收看財經新聞。在施瓦布的心目中,他父親才夠得上一個真正睿智的投資者,因為他從來不看財經新聞。

挑戰華爾街

美國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可謂領先群倫,但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卻也是時有閃失,經常受到人們的質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較量在股市的利益爭逐中,尤其動人心目。以對券商的規管為例,為防止投資公司內不同部門之間串通一氣坑害股民,80年代中期起,美國的證交會就明令券商的投行和研究部門必須實行嚴格的信息隔離,即業界所謂的"中國牆"。不過在實踐中,"中國牆"對信息的隔離很難密不透風,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銀行之間私下交換信息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使這個秘密昭告於天下的是紐約州的檢查長艾略特·斯皮策先生(Eliot Spitzer)。他先是揭露美林公司發表誤導性研究報告為自己的投資銀行業務打託兒,迫使美林不得不自請繳納1億美元的罰金以求平息此案。他又把矛頭直指所羅門美邦、大摩等大牌券商。人們對華爾街證券分析的信任度可算是降低到了冰點。

在整個華爾街人人自危之際,向來喜歡標新立異的嘉信理財的創始人,64歲的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又公然向華爾街發起挑戰:既然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師如此不可信,不如改用電腦選股。因為電腦既不會受裙帶關係的影響,也不會受金錢名譽的誘惑,由它選出的股票可以作到客觀公正,不攙雜任何感情色彩。

老施稱自已公司已經設計出了這樣一套選股系統,而且使用效果極佳,用此系統選出的股票,在過去的一年中的平均收益率比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還要好出4.6個百分點。

業界普遍認為,施瓦布此舉不過是為了借華爾街各大券商整頓之機,在個人理財的市場上搶分一杯羹,以解救其經紀主業利潤日益微薄之苦。老施挑戰華爾街的勇氣固然可嘉,真要在個人理財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恐怕就難了。不過,嘉信理財素以創新大膽而著稱,曾經多次推出過出人意料的舉措而有斬獲,誰又能輕易賭定老施這招會以失敗告終呢?

嘉信理財為施瓦布一手創立。1971年,靠從叔叔那裡借來的10萬美元,施瓦布與幾個合伙人一起草創了一間小型證券交易公司------第一司令公司(First Commander Corp)。這已不是施瓦布的第一次創業,童年時,小施就試著靠賣小雞和雞蛋從夥伴那裡賺些零花錢,完成了他早期的創業訓練。1963年,剛剛畢業兩年的施瓦布和兩個同事一起搞了一個小的咨訊服務公司,通過定期向訂戶寄送投資咨訊,每年收取84美元的信息費。施瓦布的那次創業嘗試也小獲成功,訂戶最多時曾達到過3000戶。

第一司令公司成立兩年後,大概是覺得與人合夥做生意不過癮,施瓦布收購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而公司的名字也乾脆改為查爾斯·施瓦布有限公司,國人則一般翻譯成嘉信理財。

七十年代的佣金制度改革為嘉信理財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當政府取消證券交易公司的佣金限制時,多數大交易商不識時務,出於貪婪,反而趁勢提高了收費;施瓦布卻反其道而行之,把交易佣金大大地降低。(讀者也許會記得,當時另一家提出佣金折扣的公司是本欄目曾介紹過的華爾街第一夫人------繆里爾·西伯特的公司)。

這一舉措狠狠地衝擊了當時的證券經紀市場,嘉信理財得以在短短几年內成為全美最大的折扣交易商。到了1980年,它已擁有23個分支機構,客戶則逾5萬。

此後,施瓦布不斷施展才技,將嘉信理財打造成一家巨型的經紀公司。

證券交易佣金制度改革後,美國曾湧現出大量折扣經紀公司,可到了80年代初,很多公司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嘉信理財順勢收購了好幾家這樣的公司,實力得到迅速壯大。1983年,嘉信的客戶已經達到50萬戶。這時,美洲銀行以5700萬美元的代價全資將其收購。但在4年之後,施瓦布又斥資2.8億美元從美洲銀行購回了嘉信理財的全部股權。粗看之下,施瓦布在這次交易中虧了2億多美元,但嘉信則藉助美洲銀行的良好客戶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一年之後,嘉信理財800多萬股股票上市,公司的市值竄升至4億美元。

施瓦布這次挑戰華爾街的創舉能否成功?至少,他把握的時機應該說是恰到好處。作為一個交易商,要想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有所作為還需要經過以下三道關口:

一是產品關。嘉信理財推出的股票評價系統利用了24個指標對股票進行評級,所評級的3000種股票包羅廣泛,從A級到F級都有,它們是否能夠跑贏大盤,需要經受市場的長期考驗;

二是客戶關。嘉信理財的目標客戶群是投資額在50萬到500萬之間的富人,這一類客戶正好是美林、所羅門美邦、大摩等大牌券商們爭奪的重點,嘉信要想從中搶得客戶恐怕有相當大的難度;

三是人才關。作為一家經紀公司,嘉信理財素來缺乏精通投資理財的專業人才。且按照業內的說法,"嘉信不但收取折扣的佣金,而且對員工支付折扣的工資",因此,對外部專才的吸引力不大。也就是說,人才問題會成為制約嘉信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瓶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