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菟絲子病

中文病名 一年生草木,莖線狀,黃白色,粗2mm左右,分枝多,具黃色稍突起的紫斑。 2、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檢查苗圃和果園,一旦發現菟絲子幼苗,應及時拔除燒毀。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 : 柚子菟絲子病
英文病名 : Grapefruit Japanese dodder biophyte
病原類別 : 非侵染性
危害部位 : 主要為害枝幹。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 病原物Cuscuta japonica Choisy屬菟絲子科,菟絲子屬,日本菟絲子。
分布 : 南方各省(區)都有發生。
危害對象 : 除柚子外,還可寄生為害多種果樹和林木。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木,莖線狀,黃白色,粗2mm左右,分枝多,具黃色稍突起的紫斑。葉退化成鱗片狀,無葉綠素及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花序旁生,基部多分枝。花萼碗狀,萼片5,鈍尖,基部接連,有紅紫色瘤狀斑點。花冠管狀,白色,3-5mm,裂片5。雄蕊5,花葯卵圓形,花絲無;花柱短,柱頭二裂;朔果卵圓形,內有種子1-2粒。

侵染循環

菟絲子以成熟種子脫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在廣西南寧也有以藤莖在被害寄主上過冬。以藤莖過冬的,翌年春溫濕度適宜時即可繼續生長攀纏為害。經越冬後的種子,次年春末初夏,當溫濕度適宜時種子在土中萌發,長出淡黃色細絲狀的幼苗。隨後不斷生長,藤莖上端部分作鏇轉向四周伸出,當碰到寄主(如龍眼樹)時,便緊貼在上纏繞,不久在其與寄主的接觸處形成吸盤,並伸入寄主體內吸取水分和養料。此期莖基部逐漸腐爛或乾枯,藤莖上部分與土壤脫離,靠吸盤從寄主體內獲得水分、養料,不斷分枝生長,開花結果,不斷繁殖蔓延為害。

發病條件

適於寄生生長的環境條件亦適於菟絲子生長及進行為害,土壤濕潤、雜草及小灌木較多的柑桔園有利於菟絲子的發生。

危害症狀

寄主的枝幹及小枝被黃白色莖蔓纏繞,枝梢生長衰弱,葉片小而發黃,早落,嚴重的枝梢枯死,結果少或不結果。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結合苗圃和果園的栽培管理,掌握在菟絲子種子萌發期前進行中耕除草,將種子深埋在3cm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難以萌芽出土。
2、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檢查苗圃和果園,一旦發現菟絲子幼苗,應及時拔除燒毀。每年5-10月份,常巡視果園,或結合修剪,剪除有菟絲子寄生的枝條,或將藤莖拔除乾淨。
3、藥劑防治:對有菟絲子發生較普遍的果園和高大的果株,一般於5-10月,酌情噴藥1-2次。有效的藥劑有:10﹪草甘磷水劑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銨,或48﹪地樂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銨。
4、注意事項:嚴禁將菟絲子的藤莖拋撒到果樹上。果樹新梢嫩葉期、開花結果期不能噴藥,以免產生藥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