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爆皮蟲

柑橘爆皮蟲

昆蟲名,為鞘翅目,吉丁蟲科。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台灣、湖北、四川、湖南、雲南、貴州、陝西、重慶等省(區)市。主要危害為害柑橘類作物。幼蟲蛀害主幹或大枝,在皮下形成許多蟲道,被害處樹皮常整片爆裂,使得整株或大枝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

柑橘爆皮蟲及其危害症狀 柑橘爆皮蟲及其危害症狀

體長7~9毫米,黑色,具有金屬光澤。雌蟲頭部金黃色,雄蟲頭部翠綠色,複眼黑色,觸角鋸齒狀。前胸背板與頭等寬,上密布很細的皺紋;翅鞘上密布細小刻點。

扁平,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變橙黃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6~2l毫米,扁平,口器黑褐色,頭小,褐色,體表有皺紋,胴部乳白色。前胸特別膨大,背、腹面中央各有1條明顯縱紋;中胸最小,胸足退化。腹部9節,各節的後緣比前緣寬,前8節各有氣孔l對,末節尾端有l對黑褐色尾叉。

扁圓錐形,初蛹期為乳白色,柔軟多褶,後變黃色,最後變藍黑色,具金屬光澤。

生物學特性

在浙江一般一年發生l代,以各齡幼蟲在樹幹皮層下(低齡)或木質部(老熟幼蟲)內越冬,3月下旬開始化蛹,4月下旬為化蛹盛期,成蟲有假死性,5月上旬為第一批成蟲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蟲開始咬穿木質部和樹皮作“D”字形羽化孔出洞,5月下旬為出洞盛期,並開始產卵,6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6月中旬卵開始9呼化,7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後期出洞的成蟲分別在7月上旬和8月下旬。

防治方法

①在4月中旬以前徹底挖除並處理好被害嚴重和枯死的橘樹。

②在成蟲產卵前的5月份進行樹幹塗白,減少產卵。

③初孵幼蟲盛發期刮殺、毒殺幼蟲。6~8月注意勤檢查,發現樹幹上有泡沫狀物或汁液浸出時,用小刀刮殺皮下幼蟲或在被害處間隔1~1.5厘米縱劃2~3刀,深達木質部,再塗80%敵敵畏乳油5~10倍液滅殺初孵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